楊筆涵
1東北師范大學;2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
深度解讀芭蕾舞劇《四季》——芭蕾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楊筆涵12
1東北師范大學;2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
2016年4月3日,有幸在莫斯科文化中心大劇院觀賞《四季》這部舞劇,本以為這是一部經典的交響芭蕾,但觀后卻被新穎的舞蹈編排所震撼。這部舞劇是根據交響芭蕾《四季》改編而來的,將芭蕾舞與現代舞的動作元素完美結合,在舞蹈動作編排的背后蘊含對自然、社會、人類的深度啟示。
四季;芭蕾舞劇;現代舞;動作;元素
《春》,開始時舞臺為黑色,音樂聲漸漸響起,由小、中、大提琴組合成的提琴樂隊,以低沉的音調開始演奏,舞臺由黑色變為昏黃色,六名女舞者身穿白色可以蓋住臀部的上衣在提琴聲下翩翩起舞。舞者的動作運用了芭蕾的元素,但并沒有穿足尖鞋,動作的編排中多次運用“Attitude(鶴立式舞姿)”、“Balance(搖擺舞步)”、“Assemble(雙起雙落)”等芭蕾動作元素。燈光由開始的昏黃色逐漸變得明亮,配合著女舞者的動作,就如太陽慢慢升起一般,時而舞臺突然黑暗,聚光燈照在一位女舞者身上,這位女舞者拼命的跳舞或者掙扎,其他女舞者則在黑暗處旁觀。掙扎過后,《春》以一位男舞者與一位女舞者共舞一段內斂、羞澀的雙人舞結束。
《春》象征著生命的開始、美好的開端、萬物的復蘇。舞者身穿白色蓋住臀部的上衣,并沒有穿褲子表示了人類來到世上本都是純潔、善良、簡單的,而六名女舞者的舞蹈更表達了人類的繁衍是要靠女性來完成,扭曲的音樂和掙扎的舞步表達了生命開始成長時的艱辛,最后出現的男舞者預示著愛情萌芽的出現。
舞者們在沒有穿足尖鞋的前提下用芭蕾動作元素完成了《春》的舞蹈動作,表達了在舞蹈發展歷史進程中,現代舞的出現,對傳統芭蕾進行了改良。
《夏》,開始時舞臺燈光變為亮黃色,一位男舞者身穿白色過臀上衣出現,在一段獨舞過后慵懶的躺在地上,像是在享受午時的陽光,這時一位女舞者出現,同樣穿著白色上衣并在頭上佩戴了紅色的花環,且穿上了足尖鞋,用輕盈的步伐來到男舞者身邊,試圖叫醒在享受陽光的男舞者。被叫醒的男舞者與女舞者跳起雙人舞,雖然女舞者腳下穿著足尖鞋,但肢體動作卻穿插著芭蕾舞和現代舞的動作元素。最后以一段三人舞結束,兩女一男,表現了一段三角戀愛的故事內容。
《夏》,生命萬物都在生長最茂盛的時期,女舞者頭上佩戴的紅色花環表達了鮮花的盛開,舞者們在地上放松的躺著表現了享受夏日午后的陽光,男女雙人舞同樣展示了在生命力最旺盛時,愛情的花朵也開始綻放,而最后的三人舞,這種三角戀的關系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最值得一提的是,女舞者雖腳穿足尖鞋,上身動作卻像現代舞一樣灑脫、流暢,第二幕既保留了芭蕾舞的基本風格又融入了現代舞的松弛與收縮,主要是為了體現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兩種風格舞蹈的激情碰撞與互融。
《秋》,女舞者們摘掉了頭上的紅色花環,男女舞者們著白色上衣、黑色闊腿褲,開始了《秋》的群舞。這一幕的燈光同《春》一樣,變成了昏黃色,舞者們身著黑白分明的服飾,就像在表達白天與黑夜,光明與陰暗。第三幕的音樂配合著舞者們的動作,時有時無,音樂聲停止時,仿佛整個舞臺的空氣都是凍結的,舞者們似在真空世界里舞動,動作變得小心翼翼。舞者們想要打破這個黑暗的狀態,瘋狂、自由的舞動,但最后卻無能為力,他們掙扎的脫下身上的闊腿褲,匆匆離開了舞臺,只有一位女舞者沒有離開,她的動作僵硬、不自然,這是一位殘障女孩。當所有舞者重返舞臺時,她將褲子一件一件的返還給大家,最后手里只剩下自己的一條,可另一位女舞者再發現自己的舞褲褲不見時,無情的搶走殘障女孩的褲子。眾目睽睽,無人伸手相助,燈光漸漸黑暗,留下了無助的殘障女孩。
《秋》萬物成熟的時候,人們卻變得自私與冷漠,舞者穿上黑色褲子在表示白天與黑夜的同時,也表達人學會了偽裝,當脫掉褲子想要做回原來的自己時,發現已經回不去了。人們無視殘障女孩的善良,利益當頭時,連最起碼的憐憫都不存在,反映了人情的冷漠。《秋》的燈光從開始的昏黃色變成最后的灰黑色,表示著秋天萬物開始凋零枯萎,無論是植物、人類還是社會。
《秋》全部運用了現代舞的動作元素,“倒地-爬起”、“收縮-放松”,用氣息帶動步伐,隨心而舞動,芭蕾元素的消失代表了隨著時間的發展,舊的事物終將會被替代。
《冬》,由三段雙人舞組成。舞臺是昏暗的,音樂是低沉甚至有些恐怖的,一對身著黑色套裝的男女舞者從臺后走出,這段雙人舞的動作從和諧到不協調,從爭吵到廝打,一切的起因是《夏》中的那段表示三角戀關系的三人舞。最后女舞者倒地沒有起來,男舞者后悔剛才所作的一切,但為時已晚,女舞者被男舞者拖拽到臺下。這段雙人舞是對男女愛情及婚姻生活的展現,因為生活瑣事產生的矛盾,彼此大動干戈,最終釀成慘劇。
第二段雙人舞是由兩位女舞者五指緊捏在一起,瘋狂的圍繞著舞臺奔跑,最后,一位倒地不起,另一位試圖將其拽起,這時音樂停止,全場寂靜,這位舞者抱著倒地不起的舞者拼命搖晃,但無濟于事,舞者無奈的苦笑,笑聲越來越大,最后由笑變成了哭。第三段雙人舞是由兩位男舞者表演,表現男性間的友情。
《冬》,舞臺灰暗的燈光色調,舞者黑色的著裝,都表達冬季生命的枯萎,同時還展現了愛情與友情接近崩潰邊緣的狀態,愛情中男女的各不退讓,女友情中的斤斤計較及男友情中的真誠相待。
《冬》的舞蹈動作,在現代舞動作元素的基礎上還融入了表演,使第四幕看上去更像是“舞臺劇”,女舞者的瘋狂大笑、音樂的時有時無、男舞者沒有肢體動作只靠神態來傳達內心等等,都把舞蹈、音樂與表演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終》,是對《四季》的總結,所有舞者搬著凳子來到舞臺上,他們身穿《春》中的白色上衣,靜靜的坐在凳子上沉思。音樂響起,他們跳起《春》的主題動作,并慢慢站到凳子上面遠眺。這一幕表現了他們在反思過后,回到了最純真的時代,做回最開始的自己,同時也表現了一個新的輪回即將開始……
短短九十分鐘的舞劇,內容在包含四季變化的同時,還展現了人情冷暖、社會變化、友情愛情,并展現了現代舞對傳統芭蕾舞的批判、融合與替代。這是對交響芭蕾《四季》的完美改編,他將現代舞、芭蕾舞、舞臺劇及交響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種新的舞蹈藝術表演方式。
楊筆涵(1991-),女,滿族,吉林市人,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專業研究生,現在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交流學習,研究方向:舞蹈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