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俐 (江南大學 214000)
奧斯丁的女性主義思想在《傲慢與偏見》中的體現
林杰俐 (江南大學 214000)
《傲慢與偏見》主要描寫了英國18世紀初到19世紀末的真實社會生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女性只能寄希望于嫁得一個富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的丈夫來獲得生活保障。本文分析了《傲慢與偏見》的創作背景,奧斯丁的女性主義具體通過作品中的伊麗莎白體現出來,伊麗莎白崇尚男女平等、具有獨立的反抗意識、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蔑視世俗禮教,富有獨特的女性魅力。
奧斯丁;女性主義思想;《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塑造了一批生動的女性形象,展示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英國的社會現實,通過作品中的女性表達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意識和愛情觀與婚姻觀。奧斯丁通過刻畫了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表現了父權社會下婦女要想獲得一份有保障的生活的困難只能寄希望于嫁得一個好丈夫,奧斯丁通過描寫愚蠢的男人和淺陋的女人以及富有智慧和個性鮮明的男性和女性,來彰顯男女平等,反抗世俗社會的女性主義思想。
《傲慢與偏見》主要描寫的是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真實社會現狀,作品以英國鄉村生活作為切入點,對于時代背景下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進行了深入刻畫。當時的英國社會,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依然處于保守的狀態,女性的盲目服從催生男尊女卑思想進一步發展,女人只能從屬于男人這種男性隱形權威,造成了女性認為生活應當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將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在《傲慢與偏見》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但是共同特點就是婚姻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女性獲得幸福的唯一出路,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沒有保障是其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盡管婦女的地位如此低下,但是少數女性不甘于現狀,通過自己的努力表達對世俗社會的強烈不滿,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愛情婚姻,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從青年女性戀愛到結婚的自我發現過程,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克服一切阻撓前進的力量,改變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
18世紀資產階級的女子雖然具有受教育的機會,但是她們所接受的教育并沒有使她們掌握一技之長,無法通過自己的所學知識獲得積極基礎,女性除了在家庭生活中學會裝飾臺桌、編制錢袋等簡單的手工活動之外,并不具備養活自己的能力,社會地位低下。中產階級的未婚女性在婚姻關系中拒絕選擇下層階級的男子,同等階層的男子除了有幸與富家小姐結婚之外,必須通過漫長的奮斗來獲取經濟來源,在此之后才能夠結婚生子,而他們還可以在女仆或者女工中尋找妻子,所以中產階級的未婚女性在婚姻市場中受歡迎程度并不高。奧斯丁被稱為女性意識覺醒的第一人,作為英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說通過選擇以女性作為中心人物,揭露英國社會現實,表達對于現實生活的不滿和抗爭。
《傲慢與偏見》主要描寫的是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真實社會現狀,作品以英國鄉村生活作為切入點,對于時代背景下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進行了深入刻畫。《傲慢與偏見》中塑造了一批生動的女性形象,展示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英國的社會現實,通過作品中的女性表達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意識和愛情觀與婚姻觀。奧斯丁通過刻畫了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表現了父權社會下婦女要想獲得一份有保障的生活的困難只能寄希望于嫁得一個好丈夫,奧斯丁通過描寫愚蠢的男人和淺陋的女人以及富有智慧和個性鮮明的男性和女性,來彰顯男女平等,反抗世俗社會的女性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崇尚男女平等
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雖然長相并不是最出眾的,但是她獨特的女性魅力卻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伊麗莎白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具有獨立的思想和見解,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在男性統治幾乎籠罩了整個社會的時代也從不依附于男性。奧斯丁在對人物進行刻畫時,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來表現智慧機敏并非是男性所特有的標志,笨拙和愚蠢也并非女性的標簽,無論男女都具有自己的優缺點。在當時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十分嚴重,當時社會認為如果一個女性被求婚的話,她是沒有權利拒絕的,所以在伊麗莎白因為達西的傲慢而拒絕了他的求婚時,受到了大家的指責和批評。但是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的誤會消除之后,勇敢地跨越重重阻隔,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終和達西走到了一起。
(二)獨立的反抗意識
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良好的婚姻是女性的唯一追求,而衡量一段婚姻好壞的唯一標準則是丈夫的金錢和地位。伊麗莎白對于當時的這種世俗觀念具有強烈的不滿,不同于眾多姐妹和其他的女性,她認為只有彼此相愛的婚姻才會重要的,她嘲笑那些將家人作為生存保障的婚姻,也批判人們對待婚姻的草率態度。伊麗莎白對待達西的傲慢和偏見,體現了當時婦女對于陳舊落后的婚姻制度以及強烈的門第觀念一些列陳規陋習的反抗與不滿,表現了新時代女性覺醒要求人格獨立并爭取自由的強烈吶喊。伊麗莎白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她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具有獨立的精神世界,富有自己的看法,她不愿意被世俗社會約束自己的婚姻生活,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幸福。
(三)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
婚姻是自古以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件大事,在男性統治占主要地位的社會,婚姻是女性唯一的體面出路,嫁得一個有錢有地位的丈夫能夠使婦女獲得一定的生活保障,不至于挨餓受凍。伊麗莎白要求婚姻是男女平等的,她認為在愛情和婚姻關系中男女地位平等,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獲得了既具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又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伊麗莎白在達西的傲慢和自己的偏見之下拒絕了達西的求婚,在他們之間的誤會漸漸消除之后,又不顧世俗的反抗努力追求自己的愛情和達西在一起。
(四)蔑視世俗禮教
伊麗莎白在外人眼中是一個沒有收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她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反應出了對于世俗社會的蔑視和不屑,她曾經冒雨穿越三英里的泥濘田野,衣衫不整地出現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人士”面前;毫不留情地譴責凱瑟琳夫人“不近人情、無理取鬧”,她的這些言行和當時社會所謂的淑女品德相悖,受到了人們的指責和唾棄。對于當時英國對于淑女要求的才藝表演,伊麗莎白認為那是人們閑暇時玩弄的庸俗游戲,只是用來吸引男人的目光,取悅男人的本領而已。這一切都反應了伊麗莎白對于世俗禮教的不屑一顧,伊麗莎白的形象與當時廣大女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彰顯了她獨特的女性魅力。
奧斯丁備受女性主義者的推崇,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她在《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寫作立場,傳統的文學作品中,女性處于被敘述的困境,而奧斯丁卻將長期處于失勢地位的女性推向了前鋒,以女性的角度來展開故事,這不僅僅是對傳統男性敘述方式的顛覆,而且還隱含著反對男權中心主義的思想意識。奧斯丁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智力發達,富有理性,在她的作品中,相愛的人之間互相教育,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扮演精神向導的角色。如,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達西是一個聰明的人,在解決金錢、恩怨糾紛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他的聰明才智,但是同樣他也存在著自高自大的缺點,這影響了他的人際交往,在伊麗莎白的影響下,他逐漸克服這一缺點,成為一個可親可愛的人。
奧斯丁在作品《傲慢與偏見》中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的女性形象,除了伊麗莎白這一最富有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之外,還有夏綠蒂·盧卡斯、吉英·班納特、彬格萊小姐等傳統女性形象,這樣的描寫與刻畫既是對英國當時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為了反襯初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真實可貴。容貌不夠出眾的女性努力想要通過嫁得一個好丈夫來保證今后的生活中不至于挨凍受餓,為此寧愿選擇一個無趣無聊的人組件婚姻;過于心地善良,是非不分的吉英雖然具有最美麗的外貌,但是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主動嘗試使用積極的姿態去把握愛情,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感情暴露出來,如果不是家人的幫助就會錯失一段美好的感情;美麗富饒的彬格萊小姐由于自己具有強烈的嫉妒心造成了自己的悲劇,她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犧牲了哥哥的幸福,但是最終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在令人討厭的外表之下,更深層次是源于和夏綠蒂同樣的無奈和悲哀。這些女性的悲哀來源于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歧視和壓迫,奧斯丁辛辣地揭露了男權社會下不同階級女性獲取幸福的無奈。
奧斯丁為了否定傳統文學作品中的男性任務,塑造了柯林斯這一既可笑又真實的男性形象,充分諷刺了男權社會對于女性行為的自以為是和盲目自大。柯林斯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溜須拍馬和曲意奉承,他向伊麗莎白求婚時向伊麗莎白陳述理由,自以為穩操勝券,在被拒絕之后還認為伊麗莎白的做法是效仿一般的高貴婦女通病,成為了盲目自大的典型。雖然女性主義這個詞匯在奧斯丁的時代沒有出現,但是反觀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不難發現奧斯丁的作品中批判父權社會對于女性的各種偏見、歧視和壓迫,反對女性對于男性的一味順從和依賴,強調婚姻應該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平等基礎之上。在那個要求女性隱藏自己的智慧和學識,教導女性要謙卑恭順的時代,奧斯丁明顯地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主義者。
簡·奧斯丁所處的時代和她的生平經歷都非同一般,這在讀者心中留下了神秘的色彩。奧斯丁的小說拜托了18世紀的傳統而貼近真實的生活,但是只有深入了解歷史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環境,才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本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只有將奧斯丁放置于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之中,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她的思想,了解其女性主義思想的根源所在。
[1]胡惜春,沐衛萍.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奧斯丁和《傲慢與偏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
[2]謝佳維.淺析《傲慢與偏見》主人翁奧斯丁的女性主體意識思想[J].青年文學家,2014(21).
[3]梁綺顏.從《傲慢與偏見》看簡·奧斯丁的女性主義思想[J].海外英語,2010(02).
[4]邵毅.從《傲慢與偏見》探析簡·奧斯丁的女性主義思想[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1(02).
[5]劉潔,田建國.簡·奧斯丁與夏·勃朗特的女性主義比較研究以《傲慢與偏見》和《簡·愛》為例[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6]徐春葉.淺談《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11).
[7]林靜.《傲慢與偏見》所折射的認識論[J].雪蓮,2015(26).
[8]王友華.《傲慢與偏見》中的社會生態環境研究[J].文教資料,2015(17).
[9]楊紫瑋.影片《傲慢與偏見》與小說《傲慢與偏見》的對比欣賞[J].作家,2015(14).
[10]秦沛.淺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傲慢和偏見[J].文學教育(上),2014(03).
林杰俐,泰國留學生,無錫江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2014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