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茹 (咸陽師范學院 712000)
論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王華茹 (咸陽師范學院 712000)
音樂和舞蹈同為藝術門類的其中之一,他們作為藝術文化的直接反應,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腳步而一直不停前進的。所以呢,它們兩個在藝術文化中都是特別有顯著代表性的。那么讓我們從舞蹈史的大體起源來看,一些學者的理論認為舞蹈是從勞動的時候伴隨而產生的。那么音樂呢,同樣也是在勞動中產生的,這就顯而易見的說明了音樂和舞蹈本是同根生啊!舞蹈在它漫長的發展史中與音樂一直是并肩作戰的!音樂讓人在跳舞的時候更加有情感的溢出。而舞者的形象則是在觀眾眼中和耳中來實現它的協調統一和那種不一樣的美感的。音樂與舞蹈一同作為優秀的藝術門類,它們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這兩者之間有眾多相同和不相同的方面,以及它們之間微妙復雜的藝術關系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研究的。
密不可分;節奏;結合
(一)舞蹈與音樂相結合的基礎
我想在音樂學里面一般都最為看重的是曲子的節奏和音調,而在舞蹈學里則是舞者的舞姿和動作。這樣看來舞蹈動作律動性其實就人對節奏的掌握。人唱歌的時候需要一個時間點來換個詞,而跳舞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時間點來換動作。這樣一來它們就有一個共同點了。這就是節奏。節奏的用處對跳舞來說就是能把不同的動作連在一起,就是說在不同的節奏里要做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而對于那一些相同的動作,如果我給的節奏是不同,它們所表達出的情感也是完全不同,能夠體現出截然不同的內容。比如就拿旋轉這個簡單的動作來說:如果旋轉速度是快的,那么他所表達的情感就會與激動啊暴怒狂喜等這些比較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情感有關,如果速度是慢的,則興奮的情感會逐漸的平靜安穩。如果旋轉的速度減到最慢,那大家會一下感覺到本來興奮激動的心情突然就消失了。這樣一看鮮明的節奏就是是舞蹈這門藝術行為與音樂這門藝術相連接的最明顯的特點之一。
(二)舞蹈與音樂相結合的形式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發展,音樂與舞蹈這兩門藝術學科在相結合上具有以下這么幾個形式:①舞曲是音樂在舞臺上另一種表達形式,這種形式注重眼睛里所能看到的藝術享受。而舞蹈的選取方式是要和音樂息息相關的,比如在音樂中運用舞蹈特有的節拍。如“凡丹戈”流行于西班牙民間的三拍子或六拍子的歡快舞曲。②舞劇則與舞曲不太相同,舞劇注重的是舞蹈本身的魅力,舞蹈是表現的主力軍,再加上音樂、美術呀文學等其他的這些藝術形式為后隊,相當于舞蹈是食材,而其他的幾科藝術是輔料。舞劇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現特定的人物與故事情節。這樣孰輕孰重就一目了然了,舞劇中的音樂伴奏是特定的指定的為各種不一樣的舞蹈所制作的音樂。話雖如此,舞蹈這種表現形式卻不可缺少音樂,音樂就像是舞蹈的靈魂一樣。音樂是“聽”出來的,舞蹈是“看”出來的,他們倆個是互有關聯不可分割的。③還有一個就是“伴奏”了,也就是用一些常見的樂器在日常的舞蹈訓練中與舞蹈相搭配,樂器能表現的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在與舞蹈的舞姿搭配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樂器能演奏的經典作品可以古雅、沉穩、輕快,更容易被社會公眾所接受。樂器伴奏除了在華麗的演奏大廳中發揮作用,還時常存在于平常的藝術類活動中。這樣看來樂器伴奏的獨特對舞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時,將樂器融入到平時的舞蹈教學或者是活動中既是將形態美與聽覺美混合,也是一個不錯的演奏技巧。樂器有著極大的靈活性既能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也可以為平時的舞蹈訓練增加一些氣氛,襯托一下氛圍。
(三)舞蹈與音樂的共性
舞蹈和音樂都像是一個故事,是有劇情的,有時間發展順序的。這樣一來它們在連續進行的過程中會逐步的表現自己的主題,闡述自己的故事。音樂呢是靠音符的連續,舞蹈呢是靠動作的連續,這樣它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旋律的跌宕起伏,就如同像舞蹈姿態的高低變化,和聲色彩的對比,好似各種場面、造型的交替。當這兩藝術行為同步進行的時候是互補的。就是音樂加強了舞蹈,它就像是給舞姿的一個解說與贊美。通過聲音,大家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還能運用耳朵聽到的聲音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這樣所能感受的情感是不是一下比直接看到更具有感情體驗呢?就像前面說的,這兩門藝術行為就像是講故事,是需要構思與組織的。聲音是聽到大腦中的,動作時看在眼睛里的它們都能夠表現出大量的心理感情活動。從這一點上來看,它們是具有相同點的,這就為這兩門藝術形式提供了無限的共存可能。
(一)音樂可以體現舞蹈的個體性并表達感情和烘托氣氛
音樂之于舞蹈,尤如魚之于水。這句話就充分的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兩者共存而又美麗多姿。魚離開了水活不了,水沒有了魚如同死水一般寂靜毫無生機。音之于舞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動作是需要聲音的激發和強化,沒有了聲音光有動作還想要表達感情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好的作品是需要聲音的幫助的,聲音越好聽不僅能讓舞者自己內心更加的了解作品,動作也能完成的非常到位。也能讓觀眾在心里認可這個作品,畢竟無聲的東西會讓人覺得無聊甚至是發困。但如果聲音動聽到位這個作品一下仿佛是擁有了生命一樣。如果脫離、拋棄音樂,即使演員的表情再豐富,干巴巴的一串串動作,恐怕很難吸引觀眾。唯有發自內心的音樂語言如旋律、結構、節拍、節奏等能給予舞蹈以生命。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時時刻刻依附于音樂。在現在許多作品中,包括改編了電視劇的啊電影的一些舞劇都是這樣的。就像是前文中說的起著輔助作用的伴奏聲。
(二)音樂能為舞蹈增添光輝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本身確實是非常的美的,讓人覺得好看,對于眼睛來說是一種享受。但是呢,如果再有一首美麗動聽的曲子去搭配它,我覺得會更加美麗,甚至我覺的是完美。當然了,曲子作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增加了動作的美觀。而包括一些小細節也會體現出來,對于人物角色的性格強調啊!對編導的個人的一些藝術品格的認識啊,一下子使人在心里豁然開朗。比如柴可夫斯基為舞劇的《天鵝舞曲》等所寫的音樂都是極為突出的例證,使作品不僅形象確切,更使舞蹈和音樂的結合達到了完美無瑕的境界。
就像是在前文中所說到的,藝術是相同的,而舞蹈和音樂之間是最類似的。它們之間的聯系就像是同一個花藤上的花朵,盡管樣子可能有點不太一樣,但是它們的本源是一樣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從不同的感官上給予互補,這就是歌舞凝聚在一起的璀璨的吧。它們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是高度統一渾然一體的,就讓他們共同孕育出美妙的藝術花朵吧。
[1]隆萌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2]余曉夕.淺析節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27).
[3]李超.聲樂藝術發展史[M].北京:中央音樂出版社,2011.
[4]劉娜軍.交融與多元化《回家干嘛》舞蹈語匯的組合[J].廣東藝術,2002(5).
[5]汪俊.芭蕾舞劇《圖蘭朵》中柳兒的人物塑造[J].廣東藝術,2002(5).
王華茹,咸陽師范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