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娜 (山西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與傳媒學院 041004)
增強現實技術對藝術類科目教學的啟示
馬曉娜 (山西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與傳媒學院 041004)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育界一直致力于將計算機、網絡等技術運用到教育中來實現教育的最優化。本文通過分析藝術類課程當前存在的不足,結合增強現實技術的特點,探討了增強現實技術在藝術類科目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對藝術類科目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增強現實;藝術類科目;教學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是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計算機應用,是近幾年來的研究熱點。虛擬現實是運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產生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增強現實是將虛擬的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創建了一個虛實結合的世界,虛擬現實中場景的某些部分是存在于真實世界的。用戶可以通過平板、手機等移動設備在虛擬與真實融合的環境中學習、互動,感知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共同存在。另外,增強現實技術通過對實時視頻圖像進行信息傳輸和處理,形成交互式的三維圖像畫面,給用戶帶來更真實的全新體驗與感受。
目前較公認的增強現實的定義是在增強現實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Azuma提出的增強現實的三大特點,即虛實結合、實時交互與三維配準。增強現實技術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上,計算機形成的虛擬信息疊加到現實中的場景中,使得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增強了對真實世界的體驗。利用視頻、音頻和用戶進行交互,為用戶提供一個體驗三維的虛擬環境。增強現實技術較多應用于商業領域,尤其是在廣告和市場營銷方面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此外,增強現實技術在軍事、工業、醫療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隨著增強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的一些專家和研究人員也開始逐漸嘗試將增強現實技術引入教學領域,探索增強現實技術對于學習及教學的作用。
藝術教育在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無論是在基礎教育,還是在中、高等教育中,開設藝術類課程是藝術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藝術類課程一般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藝術類課程的學習往往需要整合視聽覺來進行學習。在當前學校藝術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比較乏味單一
藝術教育是集聲、音、形、色于一體的,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教學內容的時候往往是文字、圖片,這樣學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缺乏動態的視頻形式的講解,如學生欣賞一些美術作品時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學習效果會更好。
2.教學過程缺乏實時互動性
藝術類課程的教學一般是采用講授法,教師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無法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達不到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效果。另外,在一般情況下,教學過程中缺乏及時的反饋,有時會影響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和忽視個別差異的存在。
1.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形象化,增加學習興趣和趣味性
藝術類學科的性質決定藝術是對視覺形象的理解、感知并對其進行創造的學科,不同藝術類的科目是對不同感知覺的刺激,美術主要是對視覺的刺激,音樂主要是對聽覺的刺激等。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生動地將平面作品轉換成三維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刺激學生視覺、聽覺的同時,喚起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思維。同時,讓學生在虛擬換將中體驗到技術和學習極大的快樂,起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實現了虛擬世界中的事物與真實環境的結合,將虛擬的、抽象的內容更加直觀表達、形象呈現,并將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世界,將視覺、聽覺系統充分調動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等。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活動的應用,將使得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傳達了知識,寓教于樂地滿足了學習者的需求,增加學習趣味性。
2.教學過程具有實時交互性,增加學習熱性和互動性
增強現實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更貼近現實的交互性環境,使得學生在虛實結合的環境下獲取知識、學習技能。同時,用圖、光、音、色等手段與學習者進行互動,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到虛擬空間的一切模仿和幻想的事物,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想象。技術的交互性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增強現實的沉浸感為學生創造了輕松的學習環境
增強現實技術虛實結合的特征,使得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般融入到學習情景中,通過視覺、聽覺感受到動態的畫面和聲音,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專業知識技能,更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沉浸于教學過程中呈現的三維動畫作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創建寬松的課堂環境,更大地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習者提供了虛實結合的學習空間,使學習者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也體現了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做中學”的教學思想。
增強現實技術作為一個新興的輔助教學技術,運用到藝術類課程教學中,創造了虛實結合的三維的學習環境,實時交互,凸顯出其獨特的優勢。希望教育實踐者能夠正確認識該技術的使用價值,使得增強現實技術在未來教育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隨著增強現實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相信將設計開發出增強現實技術支持下與學科內容相關的應用軟件和資源,充分發揮增強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最大優勢,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化教學的目的。
[1]徐媛.增強現實技術的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7(10).
[2]邱克.增強現實技術在博物館的運用[J].博物館的數字化之路,2015(6).
[3]路玲玉.增強現實技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15(5).
[4]程彤,汪存友.增強現實技術在非正式學習空間中的應用探討 [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