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馬亮
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之我見
南昌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馬亮
當前,全球處于金融危機狀態下,西方發展模式持續被質疑,從而應當對城市化給予創新。并且,全球一體化令所有地區與世界的連接更為緊密,城市成為主控所有連接的核心點,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應通過科學的方式給予發展。當前,城鎮化已成為展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方法,加快城鎮化改革,能夠實現科學化的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加快工業化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城鎮化 區域經濟 發展 影響
城鎮化模式是將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通過將二、三產業轉向城鎮而在數量上令城鎮有所增加,這一擴大規模的過程則屬于歷史的演變過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被調整,通過將農村人口轉移至城鎮的方式,將原有勞動力解放出來。城鎮化通過改變農村,加快新農村的建設,縮短農村與城市的距離,以此從根本上完成共同致富、和平發展的目的。只有通過城鎮化,才能夠把我國的城鄉區域經濟發展統籌完善。本文通過分析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從而令經濟能夠更加協調的發展。
1.1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
1.1.1區域經濟發展的載體
城鎮化成為工業化的代表,透過發展城鎮化,產業效率能夠有效發揮出來,將區域工業園區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在城鎮化發展當中,是源于市場推動工業化,城市化能夠提高傳統產業的相應內容,城鎮化能夠與工業化相融合,在某一層面上加快農業產業化,開拓全新的城市化以及工業化的市場氛圍。工業化知識的融合,通過對優勢的對比,構成產業集群的區域集群,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
1.1.2推進區域經濟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區域經濟應當處在城市化發展的動力當中,加快消費的提升,城市化進程能夠拉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通過對新城鎮的投資,從而有利于將縣域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加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轉變。對于城鎮人口的設置,關系到農村產業化在可持續方面的發展狀況。發展新城鎮,將基礎設施以及信息技術給予完善,不斷深入現代文明,加快區域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升員工的素質,從本質上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由粗放型轉變成集約型[1]。
1.2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1.2.1城鎮基礎設施工程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
城市經濟實力不足,對我國經濟發展乃至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為了提高發展的速度,在執行當中與相應的政策乃至基礎設施不夠匹配,為了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在社會環境中,影響生態平衡,脫離農業發展,令失業率顯著提高。并且對于人口轉型而言,教育問題尤為關鍵,對居民的整體素質具有影響,所以太過注重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令其與社會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不夠協調,形成較大的社會矛盾,對國民總值造成影響。
1.2.2盲目發展工業
工業化屬于城鎮化的主要動能,兩者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均屬于對方的有利條件,需要共同進步。可是城鎮化與工業化不可相提并論。城鎮化不只是體現出工業化,還體現出極為豐富的內涵,在城鎮化當中包含了百姓的素質狀況以及生態環境的狀況。在城鎮化的發展當中,工業化發展應當成為其良好的推動力,可是有些城鎮化卻體現出滯后性。不僅存在為了令城鎮化的發展看似良好,而一味發展工業化;還存在將城鎮化等同于工業化的狀況,大興工業化,廣招投資商建廠,未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審核。如此“龍卷風”式的事態只會令城鎮化“有名無實”,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所需。工業化需結合當地狀況,需加強與農村文化價值與人文環境的結合。如此與現實相背離的狀況,只會令工業化的發展有違科學性。在如此狀態下,不但會無法彰顯出工業化為城鎮化帶來的應有成效,還會導致城鎮化發展過快,從而對該地區的生態造成破壞,為環境帶來污染,不僅不會為城鎮化的發展帶來益處,反而會阻礙經濟的發展[2]。
2.1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及協調
城鎮化在區域經濟發展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國家還是地區,在城鎮化的建設當中,只要發展良好,就可以在經濟上獲得驕人的成績。如果不注重城鎮化的發展,只會令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局面表露無遺,從而將區域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有悖于共同富裕的理念。因此,只有通過強化城鎮化發展,通過政策上給予扶持和協調,將城鎮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能量爆發出來,才有利于該地區的發展。
2.2城鎮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
城鎮化在某一程度上屬于工業化發展的結論,城鎮化水平需要與工業化發展相符。在城鎮化的發展當中,應當將工業化發展的成效展現出來,依照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結合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可運用的資源狀況等,有效運用本地的優勢,不僅要增長經濟,還需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將不利于生態發展的毒瘤清除掉。在發展工業化的同時,將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效果展現出來,以此將農村文化價值以及人文環境相結合,將城鎮化與工業化共同發展的畫卷展現出來。有效發展工業,激發城鎮化規模與區域經濟的有效發展。
2.3將農業產業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根本
把轉移農村產業化及勞動力當成體現城鎮化對區域經濟推動的應有因素,是因為在城鎮化的過程里,農村人口與勞動力已經向城鎮化轉變,成為了農業轉向非農業的過程,所以在發展城鎮化時,需要帶動農村人口在地理位置和職業性質方面的轉移,以此加大城市化的規模,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在發展城鎮化當中,做好城鎮化建設的工作,以此將區域經濟帶動起來,走向健康化的發展之路。
2.4城鎮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的統籌兼顧
對于城鎮建設以及經濟的發展而言,漠視生態環境保護,只在意城鎮化與經濟在發展當中的速度,這樣的狀況時常出現,一旦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不佳,就會發生城鎮化水平過低的情況。所以,必需將城鎮化建設工作與環境資源保護工作協調好。單一要求在工業化方面加快速度,只會為城鎮化建設與工業的發展帶來反作用,最終走向毀滅。因此,在發展城鎮化的過程里,應當加強資源的可持續運用,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將保護環境作為條件,依照自然的發展規律,加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總之,不僅要提升工業化的水平,還應當提升城鎮化水平,體現出農村的文化價值,展現出農村的人文情懷、優美的環境,從而令城鎮化和工業化能夠同步成長,加快兩者相互間構成的正確循環方式,提高區域經濟狀況。在加速城鎮化發展的同時,還應當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將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乃至環境保護協調好,不僅要提升工業發展,還應當阻止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城鎮化在發展的過程里,應當以保護環境作為根基,依照自然規律,加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打造出美好的環境[3]。
綜上所述,透過對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的探討,不難看出在農村人口朝著城鎮化轉移的當前時期,需要持續加大城鎮規模,協調產業構造,如此才可以令城鎮在發展當中,生產力水準獲得提高。在城鎮化的進程當中,應當以政策及制度當做有效前提,通過科學技術發展工業,在統籌兼顧的狀況下協調產業機構,不僅要縮短經濟收入的差距,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生活質量,有效注重農民的相應權益。如此才可緩和就業壓力,展現出全國人民的共同發展,加快我國現代化新農村的建設進度。
[1] 杜煜.城鎮化對河南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河南科學, 2014(11).
[2] 趙瑩.城市與經濟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2011(7).
[3] 李宏偉,呂鑫蕊.論新型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4(05).
F127
A
2096-0298(2016)11(a)-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