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銀
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
晁銀
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現在社會中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和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隨著會計行業的發展,也逐漸受到一些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因此,高校應該注重會計人員的培養,提升會計人員的創新能力,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才不會被企業所淘汰。本文就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策略。
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社會經濟發展與會計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當前的人才供求市場上存在著會計鴻溝的現象,即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難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很多學生找到的工作待遇還不如比自己學歷低的學生找到的工作。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會計人員時卻找不到合適的會計專業人才。這種現象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為了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需要改變人才培養方式,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在傳授理論知識給學生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一種開創性的能力,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實踐。對于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創新實踐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內容,它貫穿于整個會計專業發展的始終。因此,在高校會計專業教育創新過程中,不僅要合理的利用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更要將專業知識能力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雙向創新能力。如果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創新,勢必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面臨著淘汰的威脅。傳統教育模式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比較封閉,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顯得較為落后,對他們專業能力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的,導致高分低能的情況出現,這種現象表明他們的能力與創新嚴重的脫節。
(一)會計教育僅僅局限于會計準則
國外會計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領悟會計精神,會計教育的模式比較靈活,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但是我國的會計教育剛好相反,很多高校會計教育中,重點培養學生準確記憶會計準則以及熟練掌握會計準則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不出錯誤,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不會變通思考。
(二)教育中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高校會計教育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汲取知識,再通過考試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處于被動的地位,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從而導致他們缺少了獨立面對新知識的鍛煉機會,對于其所學習的知識也不能夠靈活的看待。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沒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也就缺乏懷疑精神以及創新能力。
(三)教學內容比較陳舊
會計專業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很少關注深層次的會計經濟原理,并且教材的編寫一定程度上也脫離了人們的實際生活,導致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只會課本中的理論性知識,遇到課本中沒有提及的內容就會無從下手。現有的教學中雖然安排了實踐課程,但是這種實踐課程只是培養了學生做賬和記賬的能力,卻沒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未來需要的會計人才不僅僅是記賬和查賬的人才,更需要具備財務專業素質的經營管理型人才。
(一)加強會計專業教育理念的創新
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創新理念,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也是極為困難。因此,在高校會計專業教育中,應該加強教師思維能力的創新,改變傳統單一、死板的授課方式。只有教師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推動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才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應該從課堂教學風格的創新做起,創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應該注重關注學生的發展及特征,因材施教,不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對教學問題積極探索,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不能夠提升。
(二)加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
改變傳統封閉式的教育方式,使授課方式更加主動、開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打造質疑、批判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走入問題當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采用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營造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增強教學的平衡性。為此,在教學中需要做到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多收集有關會計知識方面的案例,然后將這些案例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多種問題。并且對一些問題進行轉變,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應該注重教材的建設,通過教材內容的創新能夠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會計教育的教材內容不能夠緊緊局限于簡單的會計核算,還應該增強學生的多方面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教材中多增加實際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教學認知會計中的更多知識和理念。
(三)對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實施創新
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以會計崗位需求為重要依據進行構建。可以從兩個方面做起,首先,不斷拓寬課程設置。傳統教學中的課程體系比較單調,為此,需要改變這種單調的課程體系,增強一些與人文、自然以及社會相關的課程體系,從而進一步完善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讓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懂得與會計相關的知識和內容,還能夠懂得經濟管理以及信息技術等相關的知識,在其他領域也有更好地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這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僅要掌握專業知識,能夠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會計人才作為每一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把握這整個企業發展的經濟命脈,在企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輸送的人才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現有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能夠在畢業后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1]屈曉娟,李勇.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0):37-40.
[2]陳銘.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財務與會計,2015,(24):57.D.
[3]張向欽.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當代經濟,2015, (28):122-124.
[4]田宇.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6,(10):125-127.
[5]王健偉.“雙創”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等會計教育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4):115-117.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