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柱
(保定市滿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2150)
?
探析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新方法
殷明柱
(保定市滿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2150)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小學教育已不單單只注重知識,更加強了素質教育。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跟隨教育改革制度進行自我教育改革,包括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在內,都要積極改變,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跟隨教學新模式設計出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只有不斷進步,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緊跟教育新時代潮流,培養出國家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新課程標準;新方法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兼具教育和自然科學內容,也是一門功能性科目。這些都是為其他領域教學提供的最基礎的前提保證。數學在生活中運用廣泛,因而學好數學是必須的。所以小學教育階段,抓好數學教育,積極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積極性,同時增強了課堂效率,只有緊抓數學教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該文章中,作者依據自身經歷,和大家共享了一些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育課堂進度的方法,希望對眾多教育者有幫助,也希望大家一起探討出更合理優化的數學教學方案。
小學生更多的扮演的是孩子的角色而非學生的角色,所以,他們更多的喜歡的是新鮮刺激的東西,讓他們整堂課安靜的學習是不大可能的。因而,小學老師的任務最主要的是依據他們自身活潑好動的特點做出適宜的教學改革,不要把分數當作唯一的教學目標,相應的教學任務也要依據學生特點進行改革,這不單單只是知識傳授方式上的改革,還包括小學生道德教育、品質教育在內的素質教育的改革。這些都必須包含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與此同時,在做教學設計預案時,要顧及到小學生的特征,不能依照以往傳統只重視分數。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包括其心理和生理在內的相應教學新模式。在課堂上,講課方式也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帶入,不要把課堂教學當成一項任務,而是要參與和體會,把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具體化,依據學生做出相應調整,設計出最合適的教學模式。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大多靠的是想象,而數學更多是抽象內容。數學的特殊教學內容,使得小學生必須建立抽象概念,方便學習數學。數學基礎知識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這為學生終身教育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必須把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插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從小就接觸生活中的數學,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計算正方形的表面積,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物品丈量所給物品的表面,或者用同樣大小的軟布包裹所給物品表面,之后再具體測量。以這種不同于刻板教學用公示計算的方式,能極大程度的引起小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弗賴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于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
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特別是對待差生,更應做到這一點,以此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應細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數學中的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等,這些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個好教師。一名教師只有在他學會在面部、姿勢和聲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時,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就是說眼睛可表示出各種各樣的感情,如高興、氣憤、贊成、反對等。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常靠眼睛來聯系,都是用和藹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眼光灑遍教室的每個角落,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課堂的作用。教師可以用嚴肅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評課堂中的違紀同學,同大聲訓斥相比,這種無聲的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響大部分同學的注意力。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參考文獻:
[1]張薇薇. 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6.
[2]唐荷意. 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探索[J]. 咸寧學院學報,2010,09.
[3]許燕頻.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教學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07.
[4]歐陽躍. 小學數學教學法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3,03.
[5]梁小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析[J]. 學周刊,2015,13.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