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蓓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6)
?
高職院校《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孫蓓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6)
摘要: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課程設計、教材選擇、教學模式、考核體系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分析,希望能為該門課程的改革貢獻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食品營養學;課程改革
《食品營養學》是一門研究事物、營養、人體健康三者關系的學科,與現代社會的食品行業、營養師行業等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應用性。但眾多高職院校的《食品營養學》的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達不到人才培養的要求,亟待改革創新。
高職教師應該意識到食品營養學不應該是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的大量輸入,要以就業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課程安排及課程任務。學校可以在開學時對學生的相關基礎能力,例如生物、化學相關知識,進行統一檢測,分析學生的基礎問題,先把學生的基礎問題解決,夯實好基礎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另外,要避免理論脫離實際,始終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學校可以多舉辦營養食譜編制的比賽活動,并設置相應的獎項,提高同學的實際操作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學校在學生的成長階段,要重視學生的心態培養。很多學生因為無法突破當前的學習困境開始對食品營養學自暴自棄,教師們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幫助和輔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突破食品營養學學習的瓶頸。
由于高職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對教材的難度以及與實際的關聯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教材的編寫不能過于枯燥乏味、深奧復雜,應該更加簡潔易懂,圖文并茂,凸出重點,切實降低教材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要及時更新教材,根據實際需求的改變來改編教材,讓教材貼合實際,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教材中還應該多加入對實訓指導的內容,無論是專業方面還是素質要求方面,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都十分重要。
在課堂教學中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條件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合作。通過三、四個人組建一個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互動討論和研究,學生就能夠獲得更多思路和方法。例如,在開始上課時,老師首先就要活躍好課堂氣氛,創造一個開放式教學 的有利條件。然后,老師先對教材中的食品營養價值、開發利用等知識點簡單做個介紹,用言簡意賅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理解,并對一些容易出現誤區的細節做出著重強調。老師再根據相關知識點選出幾個選題,例如某類人群的食譜策劃等,讓各個小組選擇一個選題并進行案例分析,給大家十五分鐘左右,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同學們先互相陳述各自的看法,匯總所有人的意見后再逐步理清思路,再歸納總結出觀點,寫出案例分析報告。這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獲得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大家都能共同進步。在小組討論完畢之后,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長做一個簡單的匯報,大致闡明分析思路和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如果有異議則隨時可以提出,發表自己的意見,當小組內部有分歧時,由組長來陳述分歧點在哪,以及不同結果的不同思路,大家則根據陳述進行判斷,隨時發言討論,最終老師提出點評和指導意見。另外,還可以把單一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法融入“學生教,學生學”,讓每個學習小組輪流來當一個“小老師”,為同學們講課。老師可以選擇一節難度適中的課讓某個小組上臺講課,提前把課程任務和具體要求告訴講課的小組,他們自己備課,教學形式和方法都由他們選擇,小組可以根據成員不同的能力和特長分配任務,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完成講課的任務。老師在學生上課的時候可以坐在臺下在小老師需要一些幫助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保證整個流程順暢進行。讓學生講課就意味著學生需要備課,備課的過程中,學習小組必然要收集一些相關資料和例題,要分配任務、討論問題,為講課做好準備。這樣的反復練習和臺上講課的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對營養學相關知識了解的更深更廣,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改革課堂模式和方法初期,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課堂秩序混亂、小組討論不積極等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在初期,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老師可以去各個小組先旁聽觀察,發現小組在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一定的引導和意見,推動小組討論順利進行下去,在小組總結發言時,要多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創造開放的討論氛圍,在討論陷入僵局時能及時化解和扭轉,讓同學們能適應這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考核方法通常是以一張試卷來定奪,成績就以卷面分為最終成績。這就導致學生常常會認為營養學學科就是背誦知識點和學會一些計算,卻忽略了自身的分析評價能力、策劃設計能力的培養,只能做到“紙上談兵”,遇到實際的案例卻不知道如何分析評價,編制出合適的食譜,出現一種“高分低能”的亂象。食品營養學科目的最終成績應分為兩部分,期末卷面分值占60%,平時綜合表現占40%。綜合表現考察內容有課堂互動討論的積極程度、舉手發言的活躍度、案例分析編制能力等方面構成。例如,課堂上,老師給出一個肥胖者的案例,小組根據此人的身體狀況、能量消耗等來編制適合此人的營養食譜,并做出營養評價。老師根據學生的積極性、食譜編制能力、分析評價能力來為每個小組打分。期末的時候把老師的平時評分總計在一起算出平均數就是學生的平時綜合表現的成績。這樣,通過考核體系的完善,給學生更多的動力去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使學生不僅注重理論知識,也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為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
總的來說,要想使《食品營養學》課程煥發新的活力,就要根據就業要求來合理安排課程,選擇適合的教材,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完善課程考核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楊雯雯, 浮吟梅, 賈娟. 《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2):78-80.
[2]聶小華, 孫培龍, 何晉浙,等. 基于建構主義的《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 食品與機械, 2015(1):275-276.
[3]萬銀松, 王永健, 朱麗莉,等. 食品專業課之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科技資訊, 2013(34):162-163.
中圖分類號:TS2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