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雷
(中共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的資鑒激勵功能
唐雷
(中共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九十五年的歷史中積累了豐厚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除了作為智慧和知識的資鑒意義之外,在經濟新常態下更具有提振信心的激勵功能。具體來看,包括革命時期百折不撓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獨立探索的自力更生精神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敢為人先的開拓進取精神。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資鑒;激勵
從實踐論的角度去看,中共黨史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具有現實的資鑒意義和激勵功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1]這就明確指出了黨史學習和國家事業之間關系。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更需要去總結升華自身的歷史實踐,提振信心,攻堅克難。
從總體上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程,可以說是一個政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壯大過程;而從具體的階段進行分析,這個過程絕不是斜率不變的上升直線,而是充滿了顛顛倒倒、反反復復的曲折發展歷程。
條件越艱苦、境遇越惡劣,越能檢驗一個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對于政黨來說亦然。挑戰和考驗越嚴峻,就越能檢驗黨員的信念和政黨自身的生命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就遭遇了兩次失敗的考驗。一是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政變中受到殘酷鎮壓和迫害;二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因為主要領導人的“左”傾錯誤,中國工農紅軍損失慘重,被迫進行萬里長征。這兩次革命的低谷讓中國共產黨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受到嚴酷考驗,這種考驗歸根到底是對理想信仰是否堅定的考驗。抱著投機目的投入革命的人、在革命道路上糾結徘徊的人漸次被蕩滌出革命隊伍,那些真正將馬列主義、將為人民謀幸福植入內心的共產主義戰士則將理想內化為行動,成為革命事業的中流砥柱。
對今天的啟發就是,面對新常態下出現的種種問題,首先不能在心理上設置障礙,認為這種困難無法克服,甚至被嚇趴下,束手無策。在影視劇中有一種題材叫恐怖驚悚片,總結這些影視劇可以發現,其恐怖驚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背景音樂的強烈渲染。如果將張牙舞爪、陰森昏暗的畫面配以柔美舒緩的音樂,則恐怖程度大大減輕,甚至給人一種調侃戲謔的味道。
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因素,中國在建國之初對蘇聯模式進行了大量采借。但1956年赫魯曉夫秘密報告事件暴露了蘇聯模式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這就迫使中國的領導人專心于獨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毛澤東提出: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基本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2]
盡管后來發生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失誤,但還原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就會理解當時選擇趕超戰略的無奈。從國內來看,發展基礎極其薄弱,需要迅速改變這種貧困落后的狀況;從國際上看,先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和壓制,后來中蘇關系出現矛盾并逐步惡化。在這種必須做好“兩個拳頭打人”準備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社會主義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后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今天的新常態下,我國國內面臨繁重復雜的改革發展難題,需要緊緊把握中國實際,以大無畏的勇氣啃硬骨頭、涉險灘,踏實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國際上,需要破解西方大國為遏制中國復興所設置的重重障礙,需要化解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在心理、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性所帶來的不認同、不信任難題。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給我們今天的啟示就是:一定要尊重中國的實際,依靠自己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3]”。
改革開放是中國二十世紀的重大事件,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贊揚。然而,一路開拓、一路坎坷,改革開放是在質疑、反對的阻力中不斷以成就和事實贏得動力的過程。
改革的實質是揚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但同時也是對舊體制的徹底變革。從國際上看,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接受,認為我們“離經叛道”,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在國內,不少人將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劃等號,認為改革開放滑出了社會主義軌道。因此,改革開放一直面臨著強大的阻力和壓力。對此,黨中央一方面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不斷轉變人們的思想理念、提升人們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秉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切實的成就獲取更多更大的支持。
當下,經濟新常態下的各項事業離不開更進一步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轉型發展中,更需要從改革開放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一方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繼續堅持實干興邦的務實方針,以更大更多的實質性成就贏得更強勁動力,從而形成轉型發展的良性互動效應。
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正如毛主席在1949年七律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所寫——人間正道是滄桑,經歷苦難、磨練走向成熟、輝煌是人間正道,是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攻堅克難之后,必將是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EB/OL].[2013-06-2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
[2]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段》[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9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
中圖分類號:D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76-01
作者簡介:唐雷(1982—),男,河南林州人,中共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市情教研部主任,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鄂爾多斯地方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