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天中晚報社,河南駐馬店 463000
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編輯的應對策略探析
王慧玲
天中晚報社,河南駐馬店463000
新媒體以銳不可當的趨勢迅速占領了媒體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紙媒地位一落千丈。面對此種狀況,紙媒編輯應積極掌握新興媒體技術,保持并增加與受眾的互動,恪守職業準則,引導輿論方向,堅守“內容為王”的底線并不斷充實提高自身的知識與能力,諸如此類問題,都是紙媒編輯應該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紙媒;新媒體編輯;應對策略
如今,社會科技水平飛速提高,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人們對各種媒介的需求也變得豐富起來。新媒體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態勢迅速席卷整個媒體市場,占據了幾乎全部的份額,使得紙媒等傳統媒體不斷被削弱、淡化,甚至傳統媒體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開始對此表現出消極的態度。新媒體固然有其極大的優勢,即信息實效性強、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聲畫共享等等,但這同時也是新興媒體的弱勢所在,紙媒等行業應及時意識到新興媒體因其優勢而產生的問題,如準確性差,信息源雖廣卻難以分辨真假,真實性和客觀性明顯不足,而且觀點眾多易混肴視聽等。這就為紙質媒體提供了機遇,如果能積極做出自身突破,就會重新回歸媒體市場的主流地位。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融合圖片、文字、聲音、電、光等為一體的立體式新聞傳播方式出現——“新媒體時代”也就此拉開帷幕,紙媒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互相交融,碰撞而產生新的信息交互的傳播手段和方式,為人們提供了迅速獲取大量信息的渠道,豐富并且滿足了人們對于聲畫一體的需要,紙媒的存在和價值日益被人們忽略和降低。究其原因,與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優勢不無關系。新媒體產生于新興潮流與傳統媒體交互的時代,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即時性、海量性、立體性,這使得紙媒等傳統媒體面對的不僅僅是小修小改的問題,而是在整個系統上都遭受了新媒體所帶來的沖擊,社會功能和地位也不斷呈現出負增長的態勢。
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紙媒如果要在新媒體的擠壓之下獲得新生,就必須從自身弱項和優勢出發,積極應對,做出革命性、深刻性的轉變,依此來完成紙媒的完全蛻變。
2.1積極掌握新技術,營造“立體化紙媒”
新媒體具有的獨特魅力之一,正是其敘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超文本和超媒體優勢,這是其相比于傳統紙媒來說,在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和飛越。
紙媒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之一,其慣用的敘事模式以線性為主,而新媒體則在其基礎上開創出超越其本身的“超文本”模式,即將有關的文本鏈接起來,并匹配與之相關的圖片、文字、音頻甚至視頻來進行敘事,使得受眾不再限制于紙媒的文字和圖片,立體化地感受到海量信息和新聞所帶來的滿足。
基于現狀,紙媒要采用現有的新興技術,在本身優勢基礎上大力開創紙媒“立體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性,同時應該注意發展與之相關的信息終端平臺,使得紙媒的轉型達到全面化。除此之外,紙媒編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也必須了解和掌握新興媒體的發展態勢和相關信息,取長補短、去粗取精,改變傳統“憑筆桿走天下”的思維定式,并且了解和學習使用網絡編輯、照片、視頻影像處理等技術,多管齊下,以此不斷提高創新和改變的效率,為紙媒在媒體市場中謀得一席之位而打好扎實的基礎。
2.2開放敘事模式下編輯與受眾的互動
新媒體的主要優勢之一,在于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而培育出受眾強烈的參與感,因此使得受眾對新媒體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責任意識,愿意支持其發展并為之貢獻力量。而傳統的紙媒主要是由編輯或者相關人員決定信息資訊的取舍,難以滿足眾多讀者觀眾的需求,呈現出封閉的敘事模式。
而開放式敘事模式,不僅僅單指傳播主體的開放,更加強調的是在敘事過程之中受眾與傳播主體的交流及意見表達。它不但使得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界限弱化,其所產生的親密互動性更加無法替代,且逐漸形成了“敘事——評點——敘事”的積極交互模式,大大增強了其獲取受眾需要的可能性,也足以激發受眾的參與性,準確把握輿論的脈搏,走在媒體界的尖端。
紙媒要從中獲取到增強與受眾互動的重要性,積極做出應對,及時并且準確地掌握第一手受眾需求資料,不斷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量;例如:開通微博、微信公眾平臺、論壇等模式,重新樹立起受眾心中紙媒的親切形象,打下良好的受眾基礎。
2.3恪守職業操守,承擔主流媒體人引導輿論的使命
紙媒的本質特性——可信性,一直是人們對其信賴和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因為個人偏好或煽情而違背了新聞媒體業的職業操守,所帶來的后果十分嚴峻:報道片面化、個人主義化、煽情化,降低報道真實性、客觀性;影響甚至損害當事人的名譽權、肖像權、著作權;最嚴重者會使得社會輿論方向偏離正軌,走向惡性循環。
因此,紙媒行業無論將如何轉型和發展,相關的從業人員都必須嚴格恪守職業操守,主動承擔起主流媒體人引導輿論的使命,克制自身對于熱點新聞的沖動性,把握好行為原則,不能以紙媒吸引更多受眾為理由,而濫用媒體的力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媒體事故”,反而降低紙媒對受眾的影響力和信任度。
2.4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固有內容
盡管新媒體在資源量、共享速度、資訊立體化等方面有著紙媒等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優勢,但是它自身也同樣存在著傳播內容真實性和原創性低、觀點眾多混肴視聽、易侵犯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甚至錯誤的輿論引導等問題,這些都是其不可忽視的缺陷。
與此相比較,在長期規范化和嚴格的校對審核制度下形成的傳統媒體,以紙媒為例,其風格獨特、出版穩定、可信度高等優勢仍舊對受眾有著很大影響,其戰斗隊伍仍舊具有強悍的權威性。因此,傳統媒體的前景十分可觀,在新的趨勢下積極與新媒體融合起來,必將獲取新的突破。
縱觀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紙媒創新發展的模式:堅持“以內容為王”的固有內容,保持其可信度和權威客觀性,重視以“編輯”為主的第一環節,并與新媒體有效結合,互相學習合作,以求取共贏局面。而如何做到堅持“內容為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策劃,即編輯策劃能力的不斷提高。在不斷學習充電的基礎上,充分提高編輯的總策劃能力,將內涵深刻、包含美感的版面展現在大眾面前,以獲得更高的喜愛度。
2.5保持強烈的學習意識與勁頭
紙媒的新媒體編輯,依舊離不開廣博的知識層面和甄別新聞事實的判斷力,所以保持強烈的學習意識與勁頭對于編輯來說是重中之重。編輯在工作中一定要處處嚴謹,注意措辭以及專業化術語的使用,以免鬧出因知識面窄而造成的新聞選取片面化、刻意化、絕對化等重大問題。
除此之外,編輯的知識面絕不僅限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于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地理等基礎方面的知識也都必須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夠在每天面對大量稿件之時,做到有條不紊,依靠自己廣泛的知識層面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甄選,識別出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提高紙媒的價值和影響力。在日常的工作中,編輯還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對薄弱方面進行逐個突破,補足缺陷,日益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并加強知識儲備。
保持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求知之心,并且積極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定能在紙媒的轉型之戰中打出漂亮的一仗。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面臨著新媒體的強勢擠壓和其他行業的競爭壓力,紙媒的轉型之路顯得異常艱難。但相關從業人員絕不能喪失對紙媒的信心,要堅定紙媒權威性的存在感,努力與新媒體融合起來,發揮自己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優勢,在新興媒體的浪潮中恪守職業準則,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應對新形勢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在紙媒的轉型之戰中獲得勝利,為紙媒回歸主流媒體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1]陳彥玲.新媒體環境下對報紙編輯的素養要求[J].傳播與版權,2016(2):78-79.
[2]邵慧珠.淺議報紙編輯現代意識的深化與創新[J].視聽,2015(5):99-102.
[3]徐莉.《報紙編輯學》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99-101.
[4]劉國輝.論報紙編輯現代意識的深化與創新[J].新聞傳播,2014(4):77-79.
G2
A
2096-0360(2016)15-0153-02
王慧玲,天中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