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曉莉
摘 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間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和職工整體素質的較量上。企業職工教育作為人力資源培訓的基地,能否調動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企業歸屬感、激發職工的戰斗力,為礦區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職工隊伍成了成為素質提升的關鍵,關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激發;教育工作者;能動性
一、什么是主觀能動性
我記得以前看電影時有這樣一個小笑話“一名女警在訓練短跑時從來就達不到教官的要求,總說自己反正就只能跑那么快,結果新來一位教官,訓練時,她還是堅持如此說法,教官讓她開跑,她一起跑就發現不對就開始發揮超常速度了,因為整個跑道都澆了汽油,教官哨子一響就直接從她后面開始點火”。笑話好笑不好笑,仁者見仁,但是我們從這個小笑話中不難看的一點就是,主觀能動性是被動作業的克星。那么在企業中,職工的勞動是主動還是被動,成果的大小就要看在這一項工作、勞動中,是否發揮了職工的主觀能動性。
二、影響職工主觀能動性的因素
(一)績效考評方面
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業績。經驗告訴我們,所有的職工在勞動的過程中尤其在勞動之后,都希望自己創造的業績或者是勞動的價值被人肯定或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我局自2004年建立了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對職工工作業績、學習等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將每個人工作行為、能力、業績量化考核結果形成A、B、C檔,并按其考核結果兌現薪酬待遇。實踐證明,當職工的勞動業績受到上級以及他人的肯定或贊揚后,常常帶來一種超過他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創造出更加出色的業績。
(二)團隊方面
一個良好的教學工作環境,即是企業的團隊溝通十分順暢,同事之間既有著競爭合作關系,同時還是私下里很好的朋友。在這個團隊里會得到很多的樂趣。這樣的團隊,能夠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也能充分的激發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而若是換一個,整日充滿勾心斗角的團隊,為了競爭不擇手段,職工將心思全花在了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中,何來心思從事工作,更談不上教育人、引導人,提升人的素養和技能。
(三)薪酬問題
薪酬首先是勞動力價值的表現,同時也是勞動成果的回報,員工需要通過薪資報酬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企業可以通過薪資報酬的合理設計,調動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企業為職工提供的薪酬,一是要具備競爭力,競爭力的薪水,表現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也可以分為本企業內部比較和不同行業比較,而作為企業的教育工作者,行業內的比較差距較小,但同國家正式教師相比較差距較大,尤其體現為勞動付出同勞動所得比例對比差異偏大。二是要具備公平性,如果薪資水平存在不公平因素,則會造成員工不滿意,降低工作主動性,尤其表現在工資晉升,績效工資,獎勵等方面,盡管由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工作性質,產生了一定薪酬差異,但在員工思想本身仍會表現出不公平感,企業如何減少此類因素帶來的負面效應甚為重要,不僅要從職工思想上著手,更要形成配套的管理措施加以實現。
三、激發教育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一)“以人為本”尊重和關愛職工
教師是教培中心的主人,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注意尊重他們的人格,而且要善于做好與職工思想情感的溝通工作。遇事多與職工商量,注重“察”職工之言,“觀”職工之色,認真聽取職工的建議和想法,增進了解,形成共識。使職工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責任,促使職工把個人的價值取向融合到教育培訓之中,造就職工敬業愛崗的精神。古人云:“感人心者,莫關乎情”。想贏得職工的心,管理者必須對職工的諸如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生活待遇等共性要求時刻切記在心,對職工的個性需求也應予以合理滿足。待人做事必須有感情,動真情,多做穩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有益之事,使職工切身感到企業就是自己的大家庭,增強其與企業共興共榮的意識,做到時時保持敬業精神,處處維護企業信譽。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
要使企業能對得起員工,能忠誠于員工,有競爭力的報酬制度和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勵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育培訓中心應當結合據績效考核辦法,量體裁衣,無論是從考核辦法、考核周期、量化指標等方面深入研究,制定出更加適合教育工作的績效管理制度,建立并嚴格執行科學嚴謹的績效評價體系,健全獎懲制度。對那些為企業做出特殊或重大貢獻的員工在工作機會和報酬方面給予相應的體現,使員工在付出勞動和汗水的同時,從企業所獲取的回報最大限度地符合其心理期望,使他們與企業的心理契約協調一致。
(三)以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提升人
立足實際,通過搭建多層次溝通平臺,增進全員的交流與溝通。一是舉辦形式多樣的企業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在崗員工一起記憶、理解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交流思想,在思想上對企業的認知度達到統一。二是鼓勵員工發表自己對企業管理的理解和實踐,各抒己見,力求讓大家共同參與到管理中來,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并且對促進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的人員給予重獎。三是通過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娛樂等活動,為企業員工搭建自我發揮、充分體現自我價值的良好平臺,力爭使其成為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以企業最大的福利政策撫慰人
無論是工資、獎金、福利等薪資報酬,都必須本著“公開、公平、公正”三項原則。各級領導干部要打破傳統觀念,大膽改革,積極借鑒行業內外較為成功的做法和經驗,盡最大努力為職工謀福利,讓職工感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實實在在得到了回報,并且做到無論是在崗職工還是聘用員工,一視同仁,積極落實“同崗、同工、同福利”待遇,使廣大員工切實感受到企業的政策和領導的關懷,自我價值的超越。進而鼓足干勁,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企業發展奉獻價值人生。
總之,關愛職工是“第一資本”,強化“以人為本”是關鍵,從而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職工成為企業的主人,處處為集體著想,時時為企業奮斗,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將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我局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工隊伍。
參考文獻:
[1]韓佳辰著.論主觀能動性[M].河北人民出版社,1959,12.
[2]宋錦添著.主觀能動性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