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亞洲
(沈丘縣人民醫院 河南 周口 466300)
?
改良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患者的療效觀察
卜亞洲
(沈丘縣人民醫院河南 周口4663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沈丘縣人民醫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符合幽門螺桿菌診斷標準的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普通四聯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序貫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根除幽門螺桿菌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在藥物結束后均可消失。結論采用改良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患者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改良四聯療法;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對生存條件要求極為苛刻的細菌,呈螺旋形態,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1]。幽門螺桿菌可引起消化道潰瘍、胃炎、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引發胃癌。研究指出,幽門螺桿菌耐藥性強,且根除難度大,臨床上采用的三聯療法治療成功率較低[2],目前如何有效提高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成功率已成為臨床研究的主要任務。本研究分析使用改良的四聯療法對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沈丘縣人民醫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符合幽門螺桿菌診斷標準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接受胃鏡檢查確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20~60歲,平均(35.4±2.6)歲,病程2~8 a,平均(4.3±1.5)a。對照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齡21~62歲,平均(36.4±2.5)歲,病程3~10 a,平均(5.2±1.4)a。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自愿同意的基礎下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前均停止服用抗菌藥物。對照組給予普通四聯藥物治療,口服阿莫西林0.5 g/次,2次/d;口服雷貝拉唑5 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0.25 g/次,2次/d;口服膠體果膠鉍50 mg/次,3次/d。以上藥物連續服用2周。觀察組前7 d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致,7 d后給予序貫療法,繼續口服膠體果膠鉍50 mg/次,3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0.5 g/次,1次/d;口服蘭索拉唑15 mg/次,2次/d;口服甲硝唑0.2 g/次,2次/d。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率。
1.4評價標準①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胃部無飽脹感,無腹痛反酸癥狀。②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飽脹感、反酸、腹痛癥狀較之前大有減輕。③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依舊存在,并沒有減輕跡象[3]。患者結束治療后4周進行13C-尿素呼氣試驗,若為陽性,根除失敗;若為陰性,則根除成功[3]。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數據的處理,定性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根除幽門螺桿菌成功率根據13C-尿素呼氣試驗可知,觀察組35例中,32例完成全部治療,且32例呼氣實驗顯示陰性,成功率為91.4%;對照組35例中,21例完成全部治療,21例呼氣實驗顯示陰性,成功率為60.0%。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3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腹脹、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4例(11.4%),對照組出現5例(14.3%),但兩組不良反應在停藥后均可消失。
3討論
近年來,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已從常規三聯療法發展為四聯療法。目前臨床上治療幽門螺桿菌以抗生素為主,輔加抑酸劑,兩種方案聯合治療,可有效治愈幽門螺桿菌。對于治療失敗的患者,臨床應要求專業醫生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后再做出相應的補救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根除幽門螺桿菌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在藥物結束后均可消失,與余宗林等[4]研究結果一致。綜上,采用改良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患者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孟文玉.苦參堿聯合常規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7):70-71.
[2]陳禹含,李兆涵,陳宏.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2):70-71.
[3]劉近春,趙芬,張知良,等.鉍劑四聯與序貫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經濟學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8):80-83.
[4]余宗林,張曉玲,王盛.幽門螺桿菌在胃黏膜中不同形態感染的病理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1):4864-4866.
【中圖分類號】R 57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94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