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中南部小麥春季管理技術

1.1群體適宜。當前農田平均畝總莖數68.5萬,比越冬前增加5萬;畝大蘗35萬,比越冬前增加4.5萬。其中畝總莖數、畝大蘗與常年同期略低,群體整體較適宜。
1.2個體轉壯。小麥平均單株葉片比冬前增加0.4片葉,比去年同期少1片葉;單株分蘗2.5個,比冬前考察時增加0.4個,比去年同期少0.8個;單株次生根2.92條,比冬前考察時增加0.7條,比去年同期少1~2條。
1.3墑情適宜。由于冬前降雨充沛,小麥普遍免澆了越冬水,2月12~13日普降小到中雨,平均降水11.0 mm,改善了表墑,當前主體麥田0~20 cm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80%之間,在適宜范圍之內。
2.1降雨。越冬期間12月初到1月底沒有較大降雨,僅在今年1月22日前后有一次降雪,平均降水量為0.7 mm。2月12~13日普降小雨到中雨,改善了表墑。
2.2氣溫。11月下旬出現強降溫天氣,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5.3℃,12月到1月上中旬,氣溫持續偏高,1月下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平均偏低2.1℃,1 月22℃~24℃,受強冷空氣的影響,普遍出現降雪降溫過程,平均最低氣溫降至-16℃,2月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值偏高2.3℃。
2.3光照。入冬以來日照時數持續偏少,其中12月偏少8 h、1月平均日照偏少48 h,光照不足對小麥越冬有一定影響。
3.1部分麥田發生凍害。一是去年11月下旬的強降溫降雪,導致小麥提前進入越冬期。二是2016年1月22~24日,出現近年少有的低溫過程,部分小麥受到凍害。
3.2雜草秋治面積小。由于越冬前降雨雪天氣多,麥田溫度大,大多數麥田沒有來得及開展雜草秋治,加之12月以后積溫偏高,田間調查發現部分地塊雜草發生偏重,主要有節節麥、雀麥、播娘蒿等。
3.3地表裂縫。秋季小麥播種時播后澆蒙頭水的地塊地表裂縫明顯,不利保溫保墑和麥田春季早發。
3.4個別地方麥田羊啃嚴重。近年來養羊數量增多,個別地方冬季麥田放牧現象嚴重,尤其是今年小麥地上生長量比常年偏少,遭羊啃麥田地上幾乎沒有綠色葉片。
針對上述情況,就今年小麥苗情特點和存在問題,河北省中南部小麥春季管理應突出“早”字,狠抓“促”字,因地制宜,及早分類管理,以促為主,加快苗情轉化升級,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夯實夏糧豐收基礎,重點抓好以下措施。
4.1早春鎮壓鋤劃。對整地粗放、裂縫較多的麥田,早春土壤化凍后及時鎮壓,沉實土壤,彌合裂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根系生長。
4.2及早開展雜草和病蟲害防治。在小麥返青、氣溫回升后及早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對路除草劑,及時進行化除,注意拔節后禁用除草劑。
4.3科學運籌肥水。因地、因墑、因苗制宜,科學分類加強春季肥水運籌,促苗早發、促弱轉壯。墑情較差的麥田可在起身初期澆水,主體麥田春季第一水一般推遲到起身末期到拔節初期進行,結合澆水畝追尿素20~25 kg,即避免了澆水過早降低地溫、影響麥田早發,又可以實現節水穩產的目標。
4.4加強凍害和羊啃麥田管理。對冬季受到凍害和遭遇羊啃的麥田,麥苗返青后,摟去干葉,及時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時中耕鋤劃提高地溫,在起身期提前進入追肥澆水,促其盡快恢復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
4.5預防早春凍害。密切關注早春天氣變化,在早春寒流到來之前搞好麥田灌水,調節地表小氣候。一旦發生凍害,及時采取澆水、追肥等補救措施。
057153邯鄲縣第一原種場祁耀正李社平
目前,河北省中南部小麥正陸續進入返青期,壯苗面積較冬前增加,群體整體較適宜,個體轉壯,墑情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