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艷
摘 要: 具有自覺的學習策略是衡量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本文試圖結合數學學科教學,從激發學習動機、教給學生基本認知策略、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元認知水平等方面,對培養策略型學習者途徑加以探討。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學習動機 學習策略 數學思想 認識水平
學校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的核心是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教師要重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成為策略型學習者。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策略的生成,是一個知識、技能、方法等的建構優化和逐漸提升的過程,是一個高度自覺的以自身認知活動為認知對象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學習者付出極大的心理能量。如果缺乏強烈學習動機的指向和調節,這一過程就難以持續展開。只有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內驅力,才能持續注重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煉,而依靠誘因學習的學生,則會忽視學習策略的掌握和使用。因此,在培養策略型學習者時,教師要優化教學策略,并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1.1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有些學生自認為不適合學習理科類課程,即使努力也學不好數學,自我效能感較差,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消極態度。教師應該多引導、多表揚、多鼓勵,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絕不能輕言放棄。對于基礎差、自卑感又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給他們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盡力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也要當眾指出,并適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潛能,逐步增強自我效能感。
1.2引導學生理性對待成敗
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和接觸,力求全面了解學生。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幫助學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探討解決困難的對策,重新激起他們對學習的渴望,維持他們學習的動機,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學習的挑戰。實踐證明,教師正確的引導、及時的幫助和熱情的鼓勵,是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催化劑。
1.3加強學生學習策略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強化學生學習策略的意識,使他們勇于承擔學習責任,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學習和運用學習策略。例如可以從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的角度培養學生學習策略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不是為了知識而學習,更不是為了分數而學習,主要是為了學會學習。要想將來自己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策略。還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向學生闡明,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人類短時記憶的信息容量為2—7個組塊,通過采用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等學習策略,可以增加記憶容量,增強記憶效果。
2.教給學生通用學習策略
常有許多學生將學習中的困難歸因于缺乏能力,但實際上,真正原因可能在于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學習。以精加工策略為例,畫線法是學生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但是稍微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學生使用的線條非常單一,基本上只是對概念、公式等內容畫線,畫線的內容非常多,這樣做對學生的幫助并不大。教師應該告訴學生,要謹慎使用畫線,而且只畫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畫線法有必要與其他符號注釋相結合等[1]。
3.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
將數學學習思想和教材內容相結合,是一種效果很好又十分自然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使得“思想”得到了“內容”的直接支持,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思想”也得到了及時應用。
3.1教學設計中體現數學思想
數學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概念的引入、例題的設計和解答等背后隱藏著數學思想,但是學生很難發現和體會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挖掘隱藏的數學思想,將它們作為主線貫穿在教學設計中。
3.2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
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分析、抽象和概括,有效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感悟到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思想和方法。
3.3點撥學生解題思路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困難,可能不是相關知識的遺忘,而是解題的思想和方法沒有形成。此時,教師可以要先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搞清楚問題“卡”在哪里,然后進行相關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點撥,讓學生自己用心體會。
3.4加強學生反思意識
學生要想掌握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除了教師的引導之外,更多的要依靠學生在反思中領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分析自己是如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哪些錯誤,解決問題時應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和思想,應該吸取的教訓有哪些,等等。
4.提高學生元認知水平
教學實踐表明,在加強學習策略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學習策略的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研究發現,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
4.1展示思考過程
教師將自己思考解決問題計劃和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大聲講出來,展示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模仿教師所展示出來的思維過程。也可以是一個學生對其他學生描述自己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尤其要仔細描述思維的過程,其他學生認真聽,注意講述者的思維過程,之后向描述者提出問題,使雙方的思維更清晰。
4.2寫學習日志
學習日志的內容包括:(1)主要和重要的內容有哪些;(2)列表比較易混淆的概念,并舉例說明;(3)新知識點和其他知識點之間的聯系;(4)對未解決問題的思考;(5)對處理某件事的評價。
4.3做學習計劃
做學習計劃包括組織材料、估計所需的時間、完成一項活動的具體時間安排、活動的具體程序等。通過制訂學習計劃,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其成為積極有效的自我定向的學習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檢查、自我調節的能力。
4.4自我評價
可以通過回答一系列關注思維過程的問題單和自我報告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質量進行檢查和評價。當學生體會到不同情境下有相似的學習活動時,學習策略的遷移就發生了。
參考文獻:
[1]劉店芝,黃希庭.學習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