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東
[摘要]作為非工傷預防的試點地區,面對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對工傷預防工作的現實需求,如何在缺乏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的情況下,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條既順應改革方向又符合本地實際的工傷預防之路,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做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工傷預防;試點;思路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1
工傷預防作為“三位一體”工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早已被擺在了與工傷補償和工傷康復同等的位置,但目前仍沒有實現“廣覆蓋”。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工傷預防的非試點地區,其開展的工傷預防工作既符合當地實際又順應社會事業發展方向,收到了良好效果。
1對工傷預防現狀進行調查和大數據分析
為摸清全區工傷預防工作現狀,該區組織開展了工傷預防專項調查活動。調查采取發放問卷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對象涵蓋了區內三個行業類別的近百家規模企業,覆蓋從業人員5萬多人,占工傷保險參保總數的70%以上。對參保企業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工傷預防設施的配備運行情況、是否制訂了工傷預防宣傳培訓計劃、是否進行過重大事故發生時的處置演練、是否設立安全生產管理員、是否設立工傷預防的防控機制、是否設立工傷預防專項費用、是否開展過旨在消除職工職業疲勞的康復項目、是否希望有專家指導企業開展工傷預防工作、是否希望從國家獲得工傷預防經費幫助等。對參保職工調查內容包括:上崗前是否接受過安全培訓、對當前崗位事故風險的認知程度、你認為企業工傷預防措施是否到位、你在工作中是否發生過腰背腿痛等職業疲勞、你是否愿意參加系統的自我保護知識培訓、是否希望通過康復服務消除自身職業疲勞等。
從單位調查情況看,96%的被調查企業配備了必要和基本的勞動保護用品,其中14%的調查對象配備較為充分;6%的企業制訂了工傷預防類的宣傳培訓計劃、33%的企業設有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管理員、被調查企業均沒有專項的工傷預防經費,極個別企業組織過重大事故處置演練,所有被調查企業均希望得到專業的工傷預防技術指導,希望能從政府或工傷保險基金得到工傷預防方面的經濟支持。從職工調查情況看,82%的被調查者接受過簡單的上崗前安全指導,21%的職工接受到系統的崗前培訓;87%的職工認為本企業安全措施有必要改進;88%的被調查職工感覺自身存在職業疲勞;被調查者普遍感覺自己缺乏自我保護知識,希望得到工傷預防知識服務。
2工傷預防思路和工作步驟
工傷預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建立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為主導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組織實施的,工傷康復、工傷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廣泛參與的工傷預防組織體系,順應《關于進一步做好工傷預防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的工作目標、原則和要求,緊貼本地區用人單位的行業特點和現實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本地區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的特點和規律,由易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傷預防工作,為工傷預防工作的全面實施做好基礎性工作并實現政策的平穩過渡。
具體分為三個工作步驟:一是對建區以來工傷事故和職業病情況進行匯總統計和數據分析,總結特點和規律,明確工傷預防工作方向和思路,確定工作對象;二是根據工傷預防目標和對象制訂工作計劃,劃定協同單位和確定參與人員,會商工傷預防工作的實施方案;三是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和大數據分析等措施對工作效果進行評估,并據此調整下步工作目標和工作重心。
3主要的工作內容和經費來源
鑒于本地區的工傷預防工作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和穩定的經費來源,工傷預防的工作內容以解決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迫切需求入手,逐步完善基礎性工作。一是幫助用人單位建章立制,制訂落實本單位的工傷預防計劃,設立培訓專兼職安全員,增強用人單位的工傷預防意識,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工傷預防參與人員的專業素養。二是組織工傷預防知識講座。向從業人員講授職業病的防治知識、急救常識、緩解頸肩腰背痛等職業性疲勞的自我理療保健方法,提高從業人員工傷預防意識和技能。三是舉辦工傷預防現場會。在總結本行業、本單位事故特點的基礎上,對生產環境的安全性和職業危害程度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評估,針對隱患提出改進措施。四是指導企業購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向職工發放有助于消除職業疲勞和防范職業病的相關用品,在事故或職業病風險較高的場所,對不同工種、崗位就技術動作、工作頻率、強度、重量等制定科學合理的量化標準,在不過多影響生產效率的情況下充分保障職工安全和健康。
在工傷預防費用尚不能從工傷保險基金支出或提取的情況下,工傷預防經費主要靠企業自行解決和政府投入。鑒于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經營普遍困難,為避免增加企業負擔,更有利于工傷預防工作的開展,加之在目前工傷預防模式下并不需要過高的財力投入,因此對企業采取自愿的原則。
工傷預防費用的籌集渠道具體有三個:一是由當地政府劃撥工傷預防專項經費,用于印發宣傳教育材料,支付外聘專家差旅勞務費用等支出;二是由試點企業在自愿原則上投入,用于自身生產及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購入和改造;三是利用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機制籌集,對重視工傷預防工作,工傷事故發生率不高的企業,按現有政策規定下調其工傷保險費率,下調后的差額部分返還到參保單位,全部用于該單位已被確定的工傷預防項目。
4工傷預防效果
開展工傷預防工作2年多來,全區初步建立了工傷預防組織工作體系和效果評估機制,參與試點的用人單位普遍建立了安全員制度,制訂了本單位的工傷預防計劃,部分傳統行業帶有普遍性的事故隱患得到整改,生產環境和條件得以改善,從業人員的職業性疲勞程度有所下降。譬如為解決機械制造行業航吊傷人事故頻發的問題,專業人員現場調研,調整航吊行進路線下的工位布局,同時在航吊操作員視野死角布設攝像頭,在航吊操作室安裝視頻終端,增加吊鉤的過載冗余量,整改方案制定后在全行業推廣,全區再未發生同類事故。針對區內食品加工和電子行業的生產流水線中,職工身高不適應流水線高度的問題,試點單位準備了不同高度的足墊讓職工使用,有效地緩解了職工的職業性疲勞,提高了工作效率。針對一些機械料口或模具毀傷手指的問題,通過加裝感應制動裝置或安全擋板等措施也得到圓滿解決。為方便職工工間鍛煉,試點單位在車間內加裝掛壁式單杠、在車間外增設體育運動器材,受到職工的歡迎。對叉車前擋加裝鋼條封閉,在事故易發區域涂刷反光漆等措施,也消除了相應的事故隱患……開展工傷預防工作2年來,全區工傷事故逐年下降,工傷預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5現有做法的局限性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傷預防做法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得到區內企業和職工的較高評價,但作為全面實施前非試點地區的創新思路,沒有成型經驗借鑒,尤其是受政策所限,工傷預防經費沒有保障,導致自身存在一些不足或局限,離《通知》所要求的工傷預防工作目標、工傷原則和工作內容還有一定差距。最大的局限是在區內也不能實現全覆蓋,參與試點單位主要集中生產和職工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并且企業規模越大,人員越多,工作效果也越明顯。對規模小、人員少、經濟效益差的企業,或者對工傷預防工作不重視不支持的企業,則難以開展工傷預防工作。而這些單位往往普遍存在生產環境差,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流動性強、安全意識差等問題,本應當被列為工傷預防的重點工作對象。因此,工傷預防工作早日做到全覆蓋,是克服上述局限,讓工傷保險事業發展成果惠及所有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關于進一步做好工傷預防試點工作的通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社部發〔2013〕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