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向芳
[摘要]高中學生所在的學校不同,班級不同,所處的學習氛圍也具有差異性,須要有一系列專門針對此年齡段的文化教學方針,用來更好地教育他們。優良的教學方針可以讓一些枯燥的課程變成有吸引力的、生動活潑的課程,在高中英語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使用文化教學方針與策略,作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有助于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中西文化;教學方針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舉足輕重。同理,文化教學也應是高中英語教學里不可缺少的成分。不同的教學方針與策略源源不斷產生,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中西文化融合的觀念與日常外語交流水平,與此相適應,在高中英語課堂里如何運用文化教學的策略問題亟待解決。
一、在課堂上詞匯教學的使用
在英語中,一些詞看似一點也不復雜,但讓學生感到迷惑的不是怎么快速讀寫和記憶,而是怎么樣才能恰當使用。教師需要用漢語的文化背景作為參照,讓學生不單單了解到它們的淺層意思,還可以感受到其中更深層的意義。借著文化對比的教學方法,能夠知道以英語為母語的群體的日常生活、思考模式、心理特征、行為標準和習慣傳統。
舉例來說,當講解到fork 與 knif這兩個單詞時,教師能夠將此作為切入點進行拓展,和學生一起交流西方人的用餐禮儀,以及他們是如何使用刀叉的等問題,切勿只解釋詞語意思。這樣的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新詞匯,而且能使其了解到英語語言中的文化知識。同時,此類基礎性常見的文化慣例與社交禮儀密不可分,平時學生也有很多機會要使用,對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一定要擺脫舊的詞匯教學模式,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給出的淺層意思,要知道貫穿文化知識的教學法才更加科學有效。以詞匯教學為前提,結合相關文化知識,可以使學生更易記熟單詞,也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
二、在課堂上語法教學的使用
教師能夠結合語法學習里的關鍵步驟——例子解釋,來實施文化相關內容的說明,一舉兩得。借助例子解釋,不但可以使學生加強對語法的記憶,而且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到語法知識的體系構造,同時也能讓他們近距離地感受所學語言文化的魅力,進而能更加主動地學習交流。拿被動語態這一語法來講,教師可首先講解被動語態的形式,再講解它和主動語態之間的聯系,以及二者是如何變換的,也要解釋一下中西文化中被動語態的差異。
A big power station is being built in my hometown now.這是現在進行時的被動語態,但翻譯為漢語,就不能用被動語態來翻譯,只能說“我的家鄉正在建一個大型發電站。”
單一的語法結構無法使學生掌握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濟實力等信息,但可在語法結構中顯示出一些種族的思想觀念的異同。用我們熟悉的漢英兩語作為例子,通常英語文章里所表現的思考線路為單線形,一般以中心句為切入點,慢慢鋪開,實行解釋論證,從抽象到實際,從總起到分說,思路明了,結構簡單。在英語課堂中,教師除了應該給學生解釋相應的英文詞句一般意思外,還應該注重闡明伴隨著語法顯示出的文化特征,并要和漢語語言的體系作比較,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差異。只有知道將所學語言作為母語的群體在交流溝通以及讀寫時的思維模式和心理特征后,學生才能夠相對輕松地感受到外國語言和文字的意義與內涵。
三、在課堂上聽力教學的使用
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豐富程度、語法熟練程度以及視聽結合的反應快慢等,都與聽力能力高低密切相關。在學生嘗試了解所講述文本的大意時,只使用這些基本知識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要結合所涉及的文化內涵與背景,才可以深入體會相關文本。舉例來說,有個大家十分熟悉的英語句子:When you fail, it doesn't mean you won't succeed .它本來是指在拳擊比賽中,當有一方被打倒后,若裁判喊10聲卻未再次站起就被認定為敗,可往往在裁判還未數完數字之前,被打倒的一方就可站起身來繼續比賽。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在你遭受失敗時,這不表示你以后就不能獲得成功了。可是,不少學生對此理解不深,是由于不知道這句話存在的文化前提。
在訓練學生聽力時,教師利用受歡迎的影視原聲片段和英文歌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體現了英語母語群體的文化特征。這樣可以更好地使學生體會英美文化,而且學生對這一獨特的教學方式也會更有興趣,有利于促使他們更專注于聽力訓練。在選擇這些影視作品和歌曲時十分容易,教師只要注意與教學內容有相關性即可。
四、在課堂上口語教學的文化方針
在教授口語課程時,對比法是融合文化知識的關鍵途徑之一。由于文化會因為空間、時段、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大家在學習非母語語言時一般是了解掌握它和自身所在區域的文化不同點,而相同的部分就按規律吸收。因此,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我們把英漢兩語不斷進行對比和了解后掌握的過程。在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語言文化對比探索后,他們會對外語和母語各方面的不同產生好奇。
在講解口語時,教師運用不同文化對比法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輕松地記憶和找到他們的興趣所在。這樣,當學生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主動思考探索有關的文化差異,掌握用正宗的口語溝通的技巧。比如在中國和在西方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必須清楚不同種族的各種文化的不同之處,因為所有差異皆能造成不同的溝通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先給學生傳達語言文化背景的相關知識,然后培養他們的口語能力,以此實現合理溝通的教學目標。
五、在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方針
了解文化背景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閱讀,閱讀能使學生更直接地接觸到語言文化背景。教師可以選擇含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的英語文段進行教學,以最大程度地結合教學資源,形成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此種環境中主動學習外國的文化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搜集能展現英語民族文化特征的照片和物件,使學生更易知道其他國家的文化歷史、人文風情等。再者,可以結合相關影視作品帶領學生探討英語國家的日常生活狀態:餐飲習慣是什么,居住環境怎么樣,穿戴如何,各年齡段在業余時間常做的事是什么、最隆重的節日是什么等。
教師可穿插一些涉及文化背景交流的活動。比如,談到復活節時,可以討論節日來源、風俗習慣等;談到祈使句的實際應用時,能夠結合西方國家里群眾日常溝通交流的習慣和特點等。再比如,教師在解釋英國為何在一般問候中都關注天氣時,可以告知學生英國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導致它降雨量多,下雨的幾率極大,因此英國人交流中很注意天氣的變化。
六、在寫作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方針
寫作作為對語言系統性的考查,不單涵蓋了詞匯和語法的使用,同時也囊括了綜合訓練下英語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示的文化內涵還是能夠借助于上面提到的幾種方式進行學習的。
文化和文學兩者息息相關,再怎么劃分文化的界限,后者都是屬于前者的。眾所周知,文學一般會被人們定義為培養文化修養的具體方式之一。教師在講授如何進行英文寫作時,可以結合一些范文或者是好的文章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可以挑選出一篇學生都曾聽聞的作品,翻譯之后給大家講述主要內容,讓所有人都能知道文章的中心,然后讓學生按照基本介紹來創作具有不同特色的英語作品,使每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展現和發揮。以這樣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更全面地接觸到優秀的英文作品,而且能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總之,讓學生擁有較高的外語交流水平才是英語教學的關鍵點, 而文化知識的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文化教學策略豐富多彩,高中英語教師要把握好教學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利用各種與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來促進學生學習英語,使他們從中體會其文化魅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傅山云.文化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6).
[2]王秀波.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探討[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2).
[3]李玥.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10).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