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鳳 張雙雙 莫賢蓉 唐素范
廣西東盟國際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
蔣曉鳳 張雙雙 莫賢蓉 唐素范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查等方法,針對東盟國際會計專業人才就業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當前東盟國際會計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和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以此提出了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培養與就業的對策。
廣西;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就業現狀;前景預測
自2007年獲批教育部“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項目落戶廣西財經學院以來,距今不到十年,已經相繼有五屆畢業生順利結業。東盟國際會計人才不僅要掌握中國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知識,還要熟悉東盟國家的財稅、金融、會計、法律等知識以及主要東盟國家的語言。為此,我們通過對廣西東盟會計人才需求與就業現狀調研,研究東盟會計人才的就業前景,將對東盟國際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就業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一)廣西東盟國際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1.核心競爭力不強。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東盟國際會計專業的調查對象為以后的就業與發展做準備的主要通過考證書和專業實習兩種途徑。首先,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英語四級證書所占比重較大,分別占100%和95%。其次,獲得初級會計師證書、英語六級證書、計算機證書的人數也占到相當一部分比重,說明該專業學生不斷提高個人技能和專業技能。有54.79%的調查對象表示無實習經驗,有兩次以上實習經驗的只占5.48%。由此得出2014屆畢業生在就業時因缺少實踐經歷,核心競爭力不強。
2.就業地區、單位預期與現實有偏差。畢業生預期選擇回到自己家鄉的比重最大,占32.88%,選擇國外的人數比例最少,僅8%。有71.92%的學生們預期選擇中國-東盟合資企業。其次是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都占56.16%。
3.性別因素引起的就業差異需重視。根據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東盟國際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得出,調查共收回了146份樣本,參與調查人群為三個年級,男30人,女116人,在廣西財經類院校中,男女比例接近3:7,女生所占比重相對較高,競爭較大。男生所占比重低,男生就業時占較多優勢。由此可見性別因素需要重視。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自我定位過高。應屆畢業生剛畢業時往往自我期許很高,對于薪酬福利水平、單位所在地、就業崗位、單位所處行業、性質和規模大小等挑挑揀揀。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人的實際月薪達到或超過3000元,但也有的畢業生實際薪酬較低。
2.學生能力素質與現實需要有差距。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在上學時存在混日子的現象,得過且過拿到了畢業證書卻沒有掌握到真正的本領。另一方面會計的準入門檻是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隨著近幾年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改革,考試難度有所增大,學生的過級率出現了大規模下降,很多會計專業學生被會計工作拒之門外,又有部分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導致市場競爭激烈。
(一)從畢業生角度分析
1.東盟國際會計專業所學知識相對普通會計專業學生而言,除了多學一門東盟國家語言及東盟國家會計、法律外,其他的專業知識與普通會計專業學生基本一樣,同時東盟企業招聘渠道較少,使得東盟國際會計專業競爭優勢不明顯。
2.實踐或工作經驗將成為就業的最大困擾因素。學生僅僅在校內和校外進行了短暫的實訓、實習,沒有積累很多會計經驗,而用人單位招聘是有要求有工作經驗,因此造成了就業與用工的矛盾。
3.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導致畢業時的綜合素質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要。
(二)從人才培養角度分析
1.課程設置與實際工作有差距,在就業信息提供方面還應充分發揮媒介作用。
2.培養教學方法較為傳統單一,無法較好地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
3.學校投入資金不足,會計實踐教學、實訓教材滿足不了東盟會計專業學生實習的需要。
(三)從企業要求角度分析
1.企業用人制度不合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致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被直接拒絕在了門外,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并獲得合適的工作。
2.就業渠道不暢通。現在畢業生求職的途徑主要有:校園招聘、社會關系、求職網站、中介等。一方面供過于求,企業要求高,導致學生壓力大。另一方面,求職網站,中介等就業渠道信息各式各樣,不乏虛假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業渠道的堵塞,加之學生的不信任態度也是就業渠道不暢通的原因之一。
(一)從畢業生角度分析
1.加強自身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尤其是在校期間的財會知識學習要落到實處,把握實訓機會,鍛煉動手能力。
2.尋找實習機會,積累工作經驗。在校期間,大學生可以在假期或者課余時間,主動去尋找實習機會。
3.緊抓學習特色,打造特長優勢。作為東盟國際會計專業學生,擁有出國訪學的機會,這對于提升知識層次,提高語言能力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可以以此為契機,打造雙語言雙專業的優勢。
(二)從學校人才培養角度分析
1.面向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十三五”戰略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對行業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了解會計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細化會計專業培養方向。
2.職業技能大賽引領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職業技能大賽旨在通過競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將專業建設與技能大賽聯系在一起,可以突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推進“雙證”制度,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將“雙證”制度納入教學計劃,開展“雙證書”教學,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核心競爭力。
(三)從社會企業要求角度分析
1.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企業可以依托產業優勢,與財經類學校進行深度交流與探討,完善學校和企業合作機制。
2.保證校企就業渠道的對稱性。當前東盟國家企業會計需求量較大,但往往反映不到學校擁有的招聘信息中來,這就使得很多專業對口的學生錯失良機,根據調查,在為數不多的東盟國際會計專業畢業生中有意愿出國工作的人占到40%,實際上能夠出國工作的人不到10%。校企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能夠為一些東盟國際會計專業打開一扇就業的大門。
[1]李家瑗.對區域性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以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班為例[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9,1,(1).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