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鑫
基于社會需求的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張進鑫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型人才,高等院校需要以社會需求為主要依據對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此篇文章對目前我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提出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希望對我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發展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
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培養模式;研究
隨著我國建設行業的不斷發展,建設工程項目不斷增多,工程造價是建設工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保證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高等院校需要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型人才。下面對我國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第一,對專業性過于重視,忽略整體性的培養。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過于重視專業化的問題,人才培養目標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且有非常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多數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比較單一,只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工程造價專業的需求。與此同時,因為社會功利性的影響,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短時間內需要的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比較重視,對中長期發展規劃沒有足夠的重視。上述情況導致多數學生出現適應性較差、職業規劃能力較弱和創新意識比較淡薄等問題。
第二,對理論知識的傳授過于重視,而對學生各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足夠的重視。現如今,我國多數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對系統化、理論性的科學知識教學比較重視,讓學生對此類知識進行著重學習,而導致學生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能將各科知識進行綜合、靈活的使用。在教學課堂中學生被動的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并且需要應付各種形式的考試,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導致學生在后期實踐過程中不能更好的對理論知識進行運用,難以成為專業型人才。
第三,土木工程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目前,我國多數院校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在土木工程課程設置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設置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比較多,對一些非專業課程和通用課程設置的非常少,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整,這種情況使學生學習的壓力大大增加,并且學生人文教育程度不夠,在后期投入工作中雖然能應用專業性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在做人和做事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第四,科研創新意識不足。科研創新型活動是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時可以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現階段,我國多數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創新管理部門,并且對其有足夠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多數高等院校學生對科技創新的市場觀念沒有足夠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學生在進行科研項目創新研究過程中教師不能及時的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長時間下來,導致學生對科研項目創新研究逐漸失去興趣。另一方面,多數高等院校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只是單純的根據學生興趣進行設置,對當前市場的需求沒有進行充分的調查。上述問題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取得的成果比較小并且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第五,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的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師規模比較小,出現教師教授多種科目的情況,并且多數教師工程實踐的經驗較少,上述問題導致土木工程教學的教學效果降低,為了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我國高等院校需要不斷的完善教師隊伍。
第一,確定科學、合理的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并且對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此,我國高等院校需要以滿足社會需求為主要依據,將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能力、職業規劃和科研創新能力等作為培養的主要內容,以上述要求為準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此同時,高等院校需要對所在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充分的考慮,對各個用人單位的要求進行仔細的調查,從而根據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
第二,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創新,豐富課程內容。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專業型的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創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其一,高等院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創新,傳統的課程體系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多,對一些非專業課程和通用課程設置的相對比較少,為此,高等院校需要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將專業課程、非專業課程和通用課程的課節進行正確的分配,讓學生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其二,對教材進行及時的更新。現階段,我國多數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中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為此,高等院校需要對教材進行及時的更換,將一些土木工程造價的最新規定、施工理論和施工技術加入到教材中,讓學生對其有所了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例如: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將所講述的內容用PPT呈現給學生,并且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視頻播放給學生觀察,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
第三,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高等院校根據相關教學內容制定一些實踐活動和工程實踐,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獨立的思考問題,使其專業技能有所提升。例如:高等院校可以組織一些專業設計比賽和制圖比賽等,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過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建立開放式實驗室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實驗;在假期時高等學校應該與用人企業進行溝通,為學生爭取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的了解企業的工作模式和相關要求,從而后期更好的進行學習。
第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我國多數高等院校對學生的應用能力比較重視,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隨著社會需求不斷增高,高等院校需要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參加到一些科研項目研究中,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提出合理的建議,為科研項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教師帶領一個小組,教師為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科研項目,讓學生對設定好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充分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對科研項目提出合理化的方法,學生們在研究中可以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本文對我國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之后在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方面提出一些措施,希望我國高等院校可以借鑒上述措施進行改革和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1]汪峰,張國棟,楊俊等.基于土會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4):63-66.
[2]劉照球,李云貴.土木工程專業BIM技術知識體系和課程架構[J].建筑技術,2013,44(10):913-916.
[3]鄒賜嵐,吳國雄.踐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卓越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4(5):40-43.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