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英語作為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對于高質量的完成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重要作用,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改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體現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和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綜合英語課程 教學內容 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88-01
《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程,是學生獲取英語語言規則系統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的關鍵課程,它肩負著培養學習者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艱巨任務,“綜合英語”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
綜合英語作為英語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對于高質量的完成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重要作用,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體現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和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改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生進校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同學能順利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有的同學還在為A級考試的通過而苦惱,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學習。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就要首先看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難易程度,采取分級教學,提高學習的實效性。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練,多讀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量。
根據培養目標和教學目的編制教學大綱;及時引進先進的反映學科前沿知識,補充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因材施教,理論聯系實際,向社會提供具有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根據課程的進程適當布置課外作業,并做到嚴格檢查,認真批改。定期與學生座談交換實施意見。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知識密度,擴大教學容量,節省教學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那種“滿堂灌”,強迫學生死被硬記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動的聽講者,而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提高英語水平最好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良好的輸出,才能真正提高英語的各項技能,學生任何時候的學習都不是從絕對的“無知”開始的,而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自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是領著學生上幾個臺階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教學思想,才能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事干。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打破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和混合式教學。加強基礎練習,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原有的語言實驗室和電教設備,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如今,許多教師仍然是教師唱主角,仍然沿用過去的單詞釋義-句子分析-語法講解-舉例操練-中文翻譯-概括總結-檢查練習的老路子上課。學生是觀眾和聽眾,上課要注意聽,做詳細的筆記,課后的任務是背筆記、背單詞,學生與老師交流很少,偶爾有一些小組活動,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低。
從高職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出發,根據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運用系統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反復實驗研究,在組織學習和研討近期黨和國家有關加快改革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高職教育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本專業的綜合英語教學內容,適時和適量的融入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相關訓練內容和小學、學前英語教材知識,形成電子教案和課件。
學習當今先進的課程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強調個別化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內容,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斷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促進大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教學設備(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網絡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網絡教學和互動。
提倡“以教為主、科研為輔、教研結合“的教育思想,把綜合英語課程建設成具有示范價值的特色課程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增加新的教學內容,確立本課程多種教學模式;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提高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綜合英語課程課堂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劉璇,女,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