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中,往往會引入信息技術等新型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涵,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內涵進行簡要闡述,在此基礎上對信息技術結合基礎護理教學而產生的優勢進行分析與說明。最終,得出運用信息技術對基礎護理教學應用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微課 MOOC 空間課堂 護理教學 護理學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20-02
一、信息技術
從不同的層面切入,信息技術的含義可謂非常廣泛。筆者通過自己的經驗總結和參考已有的相關定義認為,信息技術的含義為:使用計算機和計算機語言等相關技術進行技術架構,依靠光纖、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支持,完成對數據和信息的獲取、加工、儲藏以及顯示等內容的一門現代化技術。其最終目標在于拓展人的信息功能的外延。
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各大領域,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而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常見的信息技術運用形式有:微課、MOOC、空間課堂等等。這些新型的模式與方法為提高基礎護理教學的課程質量提供幫助。
二、信息技術與基礎護理教學結合的優勢
(一)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基礎護理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醫學科研水平,如此才能走在醫學科研的前端,為學生帶來最新的教學知識與理念。此外,信息技術能夠令教師熟練地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這些技術對于其日后的工作開展也能提供一定幫助。
(二)改善教師教學方法
基礎護理的教學目標在于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術與能力,因此,實驗課占據了大量的課時。通過信息技術中的微課等新型模式進行課堂演練,尤其是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實驗課程的生動形象性。這樣既能改變教師原本枯燥且不生動的教學方法,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
(三)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可以簡單理解為對于信息收集、處理等一系列能力的內化。年輕的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顯然更喜歡數字媒體課堂。這種借助科技渲染國的課程形式非常興起,生動的表達方式也更能讓學生融入課堂之中。因此,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較高可行性的。
此外,在提升信息素養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與對護理內容的理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能夠最終達到優化教學形式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也更加積極主動。
二、信息技術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信息技術與基礎護理教學而言,是對其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因為傳統教學理念的誤區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使用的能力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信息技術很難在基礎護理教學中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切入,開展基礎護理教學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提升學生技能認知的能力
通過多媒體和數字網絡等形式來豐富基礎護理教學課的表現形式,以圖像、語言、動畫等信息來增加課堂的信息含量。而多種形式的運用還可以豐富教師的表達能力,幫助教師獲得更好的掌控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靜脈注射”這一堂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來開展教學,然后讓學生們自行展開討論,在充分觀察和討論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演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通過對生活中的原型零距離地接觸來提示對事務感性認識,最終達到增強專業情感體驗的目標。
(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信息技術所承載的諸多信息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中的一種,通過相關的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將課外的專業知識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無形中融會貫通。這樣的方式打破了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傳統壁壘,讓學生在互聯網、微課、空間課堂上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護理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護理水平。此外,信息技術能夠帶來國內外最新鮮的基礎護理資訊,讓學生始終能夠嘗到最新鮮的知識,這樣有利于其專業技能的提高,同時也可以激發其不斷學習和創新的斗志。
三、結語
信息技術本質上只是一門技術而已,對于基礎護理課程而言,如何運用好這把利器是應該關注的焦點。所以,對于進行基礎護理教學的教師而言,要多多挖掘信息技術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掌控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用在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萬麗紅,黃海,趙潔,張懿,林細吟,趙飛英,嚴衛青.網絡探究式學習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1,05:488-491.
[2]李文平,張惠瓊.基礎護理教學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探討[J].才智,2014,26:102.
[3]魏紅虹.多媒體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3,18:100-101.
[4]殷海燕,王愛紅,劉月仙,丁亞媛,何貴蓉.網絡強化型自主學習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34:3946-3948.
作者簡介:
胡宇琳(1983.06-),女,漢族,湖南永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