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靜
【摘要】統計學是中等職業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課、“工具課”、核心課,中職院校統計學教學實效性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中職教學質量的好壞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與學生管理實踐,試圖通過對當前影響中職統計學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探索如何增強中職統計學教學實效性,談幾點薄見。
【關鍵詞】中職 統計學 教學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26-02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職院校勢必要全力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新要求:要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構建科學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統計學產生于應用,是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論科學,在中職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巨大的輔助功效。它較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特點使其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然而,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如何不斷增強中職統計學教學實效性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完成好的大課題。
一、統計學教學面臨的共性問題
(一)學生基礎薄弱
統計學是一門學科交叉的方法論學科,它研究經濟社會現象,具有數據量大、內容枯燥、要求學生系統性思維強的特點,而目前的中等職業院校招生壓力大,生源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一些基本技能欠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弱,客觀上加大了提高中職統計學教學質量的難度。例如,統計學對于學生中學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要求較高。然而,部分學生要么有基礎沒興趣,要么有興趣沒基礎,要么沒基礎沒興趣,如何引導好這部分學生認識到統計學的重要性、充滿興趣地下大功夫來彌補學習基礎的不足成為一個難度不小的工作。
(二)教學內容不盡合理
首先,中職統計學教材標準不一。統計是由原來分屬于經濟學科的社會經濟統計學和分屬于數學學科的數理統計學兩門學科融合形成的。有些教材,只是將原來的這兩類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刪減,沒有新內容;有的教材,有新內容,但是對新研究成果的介紹不夠,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缺乏規范性和合理性。
其次,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統計學教學是一門對實踐教學要求較高的學科,例如,它所研究的數量分析方法被大量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中,然而目前統計學教學的內容明顯重理論,輕實踐,只注重課堂“灌輸”,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三)教學方法不能及時更新
目前的中職院校統計學課堂還是以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為主,師生之間互動缺乏;教學模式法相對落后,教學手段停留在過去的形式上,以多媒體、網絡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沒有充分得到運用;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的創新發展而與時俱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四)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中職院校統計學教學對學生的考核內容和方法稍顯陳舊,實際效果不強,主要還是依靠學生的出勤、課堂作業和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考核評價模式,缺乏對學生統計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對于學生提高統計實踐操作能力作用不明顯。
二、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分析
針對當前中職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共性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師在統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全面貫徹十八大“立德樹人”的要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和崇高目標;其次,要充分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第三,要創新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讓學生成為參與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開展好統計教學的基礎保障。作為中職院校要思想上高度重視,建立提高統計學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的長效機制,完善教師更新知識、進修、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聯合培養師資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傳統的統計教學模式枯燥乏味,一味的“填鴨式”灌輸不符合學生成長成才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創新是教師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創新人才。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本著實事求是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充分運用網絡、多媒體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手段,廣泛應用項目教學、互動教學等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變的富有新意,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動力。
(四)不斷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模式
因為統計學注重應用,所以中職統計學的考試,我們應該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模式,采用綜合應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首先,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表現、誠信考試等道德素養層面的內容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等業績,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一個合理的評定。第三,要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更新考核內容和方式。
總之,中職院校統計學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是一個動態過程,存在的問題需要在中職院校發展的過程中去自我改進提高,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經驗,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中科.中職統計學教學現狀與思考[J]. 科技信息,2009(35).
[2]孟霞.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院校統計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研究,2012(12).
[3]李玉建.新時期中職學校統計學教學改革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