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翠 葉燦林
【摘要】本文從輔導員工作角度出發,通過工作實踐,總結大學生成長檔案的構建原則及內容,并分析其在不同對象中的價值及意義,也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探討完善學生工作體系與提高學生工作實效的有利手段。
【關鍵詞】成長檔案 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77-02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工作的方式。在高校開展專職政治輔導員工作,即使達到理想中的1:200的師生比,要做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單靠記憶和簡單的筆錄是難以達到良好效果的。因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輔導員需要對學生管理予以更多思考和手段上的革新,進而提高學生工作實效。
一、概念解釋
在學生群體當中建立學生檔案,雖不是新做法,但縱觀同行們的日常工作,鮮有堅持開展建檔工作和發揮其特色作用的。所謂“大學生成長檔案”,指在從新生入學開始,記錄學生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現的資料內容,也叫“事實檔案”。它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檔案,與學生的中學檔案也有較大區別。成長檔案記錄的內容更多、更細,學校、老師、學生、家長都可以是參與對象,畢業時也允許學生領走。從保存形式看,主要包含紙質資料和電子文檔兩大類;從內容上看,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學習情況、能力素質等部分和其他相關內容。它客觀地反映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動態變化過程,是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參考。
二、大學生成長檔案的構建原則及內容
(一)構建原則
1.一人一檔。新生入學時,即為每位新生配備一個檔案袋,專門裝載該位學生的各項資料,以便翻查和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檔案袋一直跟隨學生到畢業。期間若更換輔導員,則在工作交接時進行檔案袋的轉交;若學生轉專業,則由學生帶至新專業。
2.按所屬集體或單位歸檔。學生的檔案袋一般按照專業、班級歸類,并按學號順序排列,以便查找學生資料、掌握學生信息。如有組建特殊的小組或集體,也可依據實際,把部分學生的檔案袋按照特定的單位歸類或臨時另外存放。
3.集體檔案區別存放。屬于班級共同的資料,可在該班級中另外設置一個檔案袋進行存放和記錄。屬于專業、年級等不同集體的資料亦然,與個人資料分開處理,歸類清晰,記錄明確。
(二)檔案內容
1.個人基本資料。主要指涉及學生家庭情況、聯系方式、成長背景等相關內容的資料。如錄取通知書、自傳、貧困證明、基本信息表、助學貸款情況、體檢表、個人生涯規劃等。
2.學業檔案。指涉及學生學習、考證、科研等方面的相關資料。如課堂考勤表、學生請假條、返還的作業、考試成績單、評優申請表、個人學期或學年總結等;以及考級考證情況、科研成果、專業技能相關情況等。
3.德育檔案。一般為記錄學生行為紀實的資料。如政治理論課、德育課、形勢政策課等政治理論學習情況;專業班會、升旗典禮、黨團組織活動等參與情況,及違規違紀記錄;還有入黨申請書、黨團推優登記表等相關材料。
4.能力素質檔案。一般也分幾個部分:
(1)學科學術類檔案。如朗誦、演講、書法、征文比賽、知識競賽和科研調查報告等與專業技能訓練有關的各類競賽活動參與及獲獎情況。
(2)文藝素質類檔案。指球賽、運動會、音樂、美術等各類文體活動參與及獲獎情況等。
(3)實踐類檔案。如干部任職、社會兼職、假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情況等記錄。
5.集體資料。指記錄學生所在群體的基本信息及集體榮譽等情況記錄,具有總結歸納性,一般結合電子文檔使用。如班級學號表、宿舍安排表、學生獲助情況記錄、心理情況記錄、集體榮譽、專業學習成績表等。
三、成長檔案的功能
1.對學校。學生成長檔案是客觀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記錄的內容,它能折射學生的價值取向,反映學生的個別差異,為學校開展人才培養和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提供了有力依據。
2.對老師。學生工作中,成長檔案能夠為輔導員提供一手資料,讓服務基層的老師能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情況,是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手段。檔案的分類整理,也方便老師針對學生薄弱環節進行深入指導。
3.對學生。一方面,學生在不斷提供和完善資料的過程中,也會逐步認識自己、明確個人需要和動機,從而在更深層次上發掘行動的內在驅動力;另一方面,學生也會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形成對比,了解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實施自我反省,進而產生努力目標、調整個人心態。畢業時,成長檔案隨個人帶走,甚至貼心的老師給每份檔案添加紀念小卡片等,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筆者曾負責過兩年制的自考和出國留學方面的學生工作,對短期內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講,成長檔案在該方面的作用也甚為顯著。
4.對家長。必要時,成長檔案可以提供給家長進行了解,不僅能夠令家長更加熟悉子女的情況,還能夠讓家長有針對性地配合學校,做好學生指導的工作,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維護家庭關系和諧、促進子女更健康地成長。
5.對社會。成長檔案所記錄的詳實信息,能夠為用人單位選聘學生提供參考。有助于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問題及對策
1.檔案資料的真實性。師生提供、搜集的各類資料,能隨時歸入學生個人成長檔案中。但是,所收資料也存在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風險。比如自傳。自傳是對個人生活實踐的敘述,它強調個人獨特的親身經歷,表述個人的情感。但有些學生由于對自身情況的隱私保護,不一定愿意提交自傳或撰寫真實的自傳。又比如學生上交的各類信息表,也可能存在錯誤或不真實的數據。這對準確把握學生情況帶來考驗。
2.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學生成長檔案雖然大部分內容可放,但其信息未必能涉及到各方各面。有些學生積極配合,搜集的資料可能相對全面和豐富些;有些學生在校表現不活躍、參與活動少、工作不配合,能搜集到的資料可能會僅局限于入學時提供的基本信息、在校時的學習情況,以及一線輔導員的基本了解。
3.信息的保密性。為保證高校工作公平、公正地開展,黨團推優、各類評比、獎助貸推選工作、干部選拔面試等都需要深入學生情況。此時,成長檔案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檔案的翻閱、信息的了解不一定只涉及一位老師,必要時,其他老師或學生干部也會對資料進行搜索和掌握,這便關系到學生檔案信息如何避免泄露的問題。
4.資料搜索效率及存檔的便利性。紙質資料有真實、客觀的優點,但歸檔、整理時畢竟還需手動操作,故資料翻閱、查找的速度相對較慢。且文檔的保存不太方便,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紙質資料也容易受潮濕等惡劣環境影響。
為進一步強化學生成長檔案的功效,提高數據帶來的參考價值,一線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以上問題中加以思考,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針對數據的真實性問題,老師需要加強抽查與調研工作;針對數據的完整性問題,老師要調動每一位參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盡可能對所負責的學生體現人文關懷,并利用朋輩功能,深入基層補充數據;針對數據保密性問題,也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嚴格把控數據的出入;針對資料搜索及存檔的問題,需加強資料的系統分類以及信息化建設。如實現紙質資料與電子數據之間的轉換,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考慮建立學生信息內部工作系統,增加搜索、記錄、評價等功能。總體來說,大學生成長檔案在實際工作中確實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高校在充分利用的同時,也需要對該工作進行完善,以此來提高學生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衛東,曾昭皓等.《大學生核心能力培養》[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侯慧賢.關于高職學生成長檔案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4):31-34
[3]楊玉芳,李素琴.巧建學生成長檔案實現學生自主管理[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7):22
[4]余卉.建立和完善學生成長檔案的探索與實踐——以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例[J].時代教育,2014(6):137-138
[5]章大良,陳浚,陳侃翔,陳皓.80后學生成長成才載體的創新——建立大學生《成長檔案》的探索[J].高教與經濟,2009,22(2):61-64
作者簡介:
林海翠,女,助教,1984年6月出生。2008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經濟學學士,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輔導員工作,主要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