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課和實訓課是當前中職院校普遍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但長期以來,理論課和實訓課“兩張皮”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教的吃力、學的費勁”、“兩頭不討好”,而通過“理實一體,虛實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將理論課和實訓課合二為一, 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仿真操作和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進行小組化分工教學,從而有效打破了以往專業教學中“在課堂上講汽車,在黑板上修汽車”的尷尬局面,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性、認識過程的同步性和認識形式的交錯性的三個特性。實施“理實一體,虛實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更加有利于造就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 虛實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30-02
隨著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以培養實用型職業技能人才為前提的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專業化、規范化、技能化、職業化的行業訓練的特征日益凸顯。但長期以來,教學中理論課和實訓課“兩張皮”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往往是“在課堂上講汽車,在黑板上修汽車”,導致“教的吃力、學的費勁”、“兩頭不討好”。針對這一現象,近年來,在江蘇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江蘇職業院校積極探索“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模式,教與學空間與時間的大力重組,教學設備、資源庫等軟硬件設施的有效改善,較好地解決了汽修專業傳統教學中的一些弊端,轉變教師費力地教為學生主動地學,使學生能夠在仿真圖形或動畫中直觀掌握汽車各系統工作原理和一些隱蔽零部件的結構現狀,能夠在電腦上模擬汽車各部件拆裝、故障診斷及排除,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致盎然地參與教學、技能實踐活動,從而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
一、汽車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汽車技術服務人才的需求量及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汽車專業人才應是具有汽車檢測與維修相關理論知識、技能、素質及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現在目前許多學校汽車專業卻不能為社會提供所需的專業人才,其原因是汽車專業教學沒有配合社會發展的步伐,培養出的學生在實踐方面有所欠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留給企業去培養人才的時間不斷壓縮,加上汽車專業人才的頻繁流動,導致企業更愿意使用拿來就能用的人才。
2.徹底解決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降低汽車實訓設備損壞率
“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模式, 徹底解決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通過資源庫把教學資源共享到網絡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自學,這樣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學習人員的數量不受限制同時可以縮短實訓的周期,并將有助于解決不可視、不可摸、不可入、危險性場所的實訓等問題。
虛擬環境教學重在同使用者的交互,它可以在用戶的感官范圍內建立起類似真實實踐環境的虛擬世界,在向用戶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收集使用者的反應作出相應的處理。當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工作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時,系統及時評分,然后學生再到真實設備上操作,避免真實實訓或操作所帶來的各種危險,降低了設備損壞率。并且隨著資源庫的不斷更新升級,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解決設備短缺和型號落后、更新換代慢等問題,可以大大節約設備及場地資金投入。
3.建立具有專業特色和獨創性的新型教學模式
通過研究,逐步形成汽車維修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方案,逐步建成了與課程體系配套的一體化教學實訓室,集合省內多家職業院校組成汽修協作組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庫,編寫了汽車維修專業實施性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一體化教學指導書,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實訓設備、教學資源庫等密切銜接的具有獨創性的教學模式,建設了獨具特色的符合教學實際和生產實際的汽車專業一體化教學實訓中心。
4.構建汽車專業技能教學課程評價體系和標準
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過程中,汽車專業部根據職業能力評價標準和行業特點,引入企業管理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實施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自律、自強)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多維度的管理體系和評價標準。建立了教學過程有監控、有管理,實訓過程有任務、有指導,工作過程有規范、有要求,教學結果有反饋的評價體系。在學生評價上,采用多維評價方法全面評價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采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反饋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改變了傳統的以考為綱的課程評價體系。
5.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在開展研究過程中,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使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大大提高,使汽車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出校門就能上崗,一上崗就能干活,一干活就能創造經濟效益,深受企業的歡迎。
6.培養一支“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
在教學各個的過程中,不定期邀請企業專家到學校上課。此外,教師通過不定期到企業實踐,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也使教師對學生的工作性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二、汽車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過程
1.調研策劃
首先江蘇省國示范校成立了汽車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小組,汽車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小組的全體教師多次深入周邊地區汽車制造企業及各大4S店進行調研,了解學生就業狀況,記錄學生實際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專業教學進行反思。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初步確定了“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模式的構想,以應對教學與就業、升學銜接不緊密的問題。通過深入企業調研,制定“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模式方案,用一年時間完成配套的一體化教室的改造、教材的開發、虛擬平臺與資源庫開發,然后組織初步實施,實施一年后進行總結測評。
2.實施方案制定
“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模式指的是實訓課和理論課合二為一, 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仿真操作和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進行小組化分工教學,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性、認識過程的同步性和認識形式的交錯性的三個特性。“理實一體,小組分工,虛實融合”的教學模式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翻轉課堂。在課前教師將所授課教案及實訓操作微課發到網上,要求學生利用課本及資源庫自主學習本次課的知識點,讓學生預先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實訓的操作步驟有個初步了解,甚至可以在資源庫上初步操作,包含工具及儀器儀表的選用,實訓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項等。
(2)重點講解。通過PPT及資源庫講解相關知識,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化解,工作情境的建立,實訓器材的選用,實訓操作步驟及安全注意事項、評價標準等理論知識,
(3)班級分組。將班級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5至6名同學,每個小組安排一位組長、一位安全員、一位過程記錄員和一位展示員。組長承擔小組的管理、組織、協調工作;安全員負責安全工作,負責小組工具、設備的借調、保管和檢查;過程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工作過程;展示員負責小組工作過程結果或成果展示匯報。
(4)仿真實訓。每個同學在計算機上模擬仿真,根據教師的講解在實訓軟件中調出相應的實訓器材,然后根據操作步驟進行實訓操作的模擬。一旦操作步驟發生跳步或失誤,就無法繼續往下進行操作,這樣就加強了學生的記憶,為實際操作做好準備。
學生在此過程逐漸建立起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然后帶著這個過渡和虛擬的模糊感,到真實的實訓環境中進行實訓,從而將模糊感清晰化。在“虛”“實”交替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技能水平。當虛擬操作經系統自動評價合格后,學生從虛擬操作進入實際操作。
(5)方案制定。首先學生根據虛擬操作得到的啟發以及設定的工作情境提取相關信息。由學生分組制定工作計劃的初案,經小組展示討論、教師指導并作出決策,進行優化,確定最終的實施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和引導。
(6)實施操作。先每個小組的安全員到老師處領取需要用的工量器具,然后根據方案實施操作。這時小組成員按預定分工記錄操作過程、操作安全隱患、工具儀器設備的配合使用,操作時涉及的知識點及啟發。一定注意在此過程中要調動每個同學的工作積極性,每一個同學都要有工作任務。操作結束由展示員負責收集每位同學記錄結果,討論并攥寫實訓總結報告。
(7)小組展示。展示員負責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操作情況及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整改的措施,其他同學對匯報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同學們參與的意識,最后由教師對每組操作進行點評并評出今日操作明星。
三、“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
1.政策的支持是保證教學改革的前提
“理實一體,虛實融合”教學改革從一開始醞釀到籌備、實施,學院的支持貫徹始終,院各級領導、各相關部門都給予了有力的支持。
2.一體化教室的建設是必備條件
職業院校在改革初期就形成了一體化教室建設方案的初稿,后聘請企業專家成立專家委員會并對其進行了論證,最終形成了《一體化教室建設方案》。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主要支撐
為保證教學質量,學校、系部加大了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 教師就要有一桶水”, 為實現這“一桶水”的目標, 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4.“一體化”課程設計是主要內容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設計“一體化“課程體系。職業培訓課程目標就是要培養職業能力,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課程設置一定要圍繞學生職業能力進行。
四、結語
“理實一體,虛實融合”的教學理念首先從教學內容開始設計,從汽車維修作業中提煉學生課堂教學的內容,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形成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生學習工作任務,圍繞具體的工作任務組織相關知識,以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學習能力、技能學習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組織與溝通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為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工作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教師在教導學生工作過程中講授相關知識,這打破了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魯昕.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經驗交流會暨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3年年會”的書面講話。
[2]王治平.基于“前校后廠”的漸進式實踐教學研究與實踐——以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2).
[3]毛錦茹等.試論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個層次”與“四個維度”[J].教學研究,2011(2).
作者簡介:
汪立亮(1972.7-),男,碩士研究生,副編審,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