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浪輝 陳倫 沈成萬 胡丹
【摘要】微信是目前手機最基礎的App應用軟件、是用戶群最大的互動交流軟件之一。它極大的增進了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本文在介紹微信的作用及優點的基礎上,探討其在中職《中醫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為中職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模式,也為師生之間交流開辟了新的途徑,讓微信這種新興媒體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微信 中醫護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32-02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的年初發布的手機應用軟件,至2013年上半年我國的微信用戶已超過4億,可謂用戶群龐大。如何把微信作為一種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衛生學校的具體學科教學當中,目前國內研究較少。本課題研究是在中職衛生學校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把微信納進輔助教學手段,為中職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1.問題的提出
而《中醫護理》是中職護理、助產專業中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由于課時少,內容博大精深,文字表述又晦澀難懂,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在新興媒體面前,如何趨利避害,利用微信軟件,充分發揮其正面影響作用,讓它服務于教學,是具有現實意義并且是與時俱進的新課題。本文依托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年課題,開展微信在中職《中醫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報道如下。
2.資料和方法
2.1一般資料
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4個班、助產2個班的學生共401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學校分班進行教學,其中,觀察組為2014級護理1班、2班和2014級助產1班,共190人,借助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法進行教學;2014級護理3班、4班和2014級助產2班為對照組,共211人,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前期基礎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2.2 影響因素控制
兩組的授課教師、教材、教學條件、授課計劃、學時、考核試卷、考核內容、評分標準等影響因素均相同。
2.3 觀察指標
首先,分析兩組的期末成績。其次,以自行設置調查問卷表,對觀察組190人從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臨床思維能力等共十八個方面,全面的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調查問卷實發19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100%。
2.4 統計學方法
3.結果
3.1 兩組學生期末成績的比較 見表1:
如表1所示,觀察組(2014級護理1班、2班和2014級助產1班)期末考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2014級護理3班、4班和2014級助產2班為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觀察組調查問卷統計情況見表2:
如表2所示,觀察組每項評價指標中,明顯提高和較提高兩部分相加,均>90%,表明微信作為一種新的信息技術用于輔助教學,可提高學習效果,受到學生的歡迎。
4.討論
4.1 微信在教學中的作用
4.1.1可以共享教學資源
眾所周知,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都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如果照本宣科則教師沒有存在的必要,“傳道授業解惑”才是老師存在的意義。微信作為新興媒體,具有強大的分享功能,教師可以借助其功能將自己授課有關的資料如在《中醫護理》的教學中,教學大綱、講稿、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病例資料、復習題目、課外拓展資料等上傳,供學生在課余時間下載學習。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收集的資料上傳、共享。在微信平臺上,教師可將所有教學資源按《中醫護理》的章節順序有機的整合起來。比如在講授針灸、拔罐護理內容時,可提前將相應的視頻和資料上傳,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這些內容有些初步的認識,帶動學生關注到新的知識章節中來,達到提高興趣和預習的目的。授課后又可通過教師共享的資料,很好的復習鞏固,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疑問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豐富的共享資源不但為廣大學生的共同進步提供前提和保障,而且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學生資料的積累,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醫護理》的教學效果。
4.1.2 實現教學互動,增進師生感情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學方式正在由滿堂灌的方式向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轉變。教學,既包括了老師的教,也包括了學生的學。沒有交互的教學是沒有生機活力的。葉瀾教授明確的點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教學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所以教學是老師與學生的一種互相交流、探討、學習的一種方式。通過互動交流,讓不同的觀點在辯論中越辯越明,從而激發師生雙方的主動性,使得教學效果得以提高[1]。同時,教師也可以把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觀點,特別是注意事項,與他人分享,這不但能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而且也可以獲取相關專業的知識,幫助教師達到一種更高的學術層次,客觀上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所以,交互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沒有交互的教學便喪失了生機與活力,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持和創新思維的培養[2]。
現在的中職學生素質普遍不高,既沒有扎實的學習基礎,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他們對新興事物卻充滿了好奇。這給微信在教學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契機。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可以避免雙方交流產生的壓力,也不再受到授課時間的限制,可以在微信中,和學生相互加為好友。在課余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可通過語音、文字和圖片等功能,隨時向老師請教,教師也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3]。在一種平等暢通的交流中,大大拓寬了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途徑,增進了師生感情。
4.2微信在教學中的優點
4.2.1課堂授課向課余時間延伸,開辟了第二課堂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所有知識點教師不能面面俱到的對學生進行講解,課堂上學生也很難對所學的知識完全消化吸收[4],特別是《中醫護理》晦澀難懂的古文,更是猶如天書一般。因此,有必要將課堂授課時間向課后延伸。而微信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它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課時的不足,有利于學生利用課后零散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微信參與進中職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可能,同時也讓學生放下了學業負擔的包袱,開辟出了一個有趣的第二課堂[5]。
4.2.2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學校的學生雖然毛病頗多,但他們這種年紀對新鮮事物同樣充滿了好奇,而且接受速度更快。把微信納入教學的輔助手段,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微信平臺,學生能主動的去下載、學習、討論,從而增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將課本的重點、難點知識讓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而且,在微信的虛擬環境中,師生可以處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互相交流,創造出更多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降低學生的壓力和緊張感。教師從正面正確引導,不斷給予總結歸納,有助于學生將重點難點理解得更加清楚、透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4.3 微信在教學中應用的問題
首先,微信只是在教學中發揮輔助的作用,教學的主體仍然是課堂,課堂教學仍然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教師要認識到微信在教學中的使用,不可片面擴大它的影響,主次顛倒。客觀的認識、使用微信,使其最大限度的幫助教師完成教學。其次,教師要正面引導學生所交流的信息,避免負面的,消極的信息在虛擬空間傳播[6]。因此,教師要善于管理微信平臺,及時發現不好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總之,微信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它獨有的功能,在教學應用上具有廣闊前景。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的這些功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冠鑫,劉小鴻,韓林,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89-192.
[2]王承博,王艷艷.從教學起點談網絡教學的交互[J].現代教育技術,2009(11):108-110.
[3]蘆起,余加林.微信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0).
[4]張艷芬,許重潔,楊保勝,等.醫學遺傳學網絡課程的構建與實施評價[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9(2):40-42.
[5]靳麗平,韓慧蓮,魏為.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的視頻教學系統的設計[J].電腦開發與應用,2010(10):40-41.
[6]張紅艷.淺析微信及微信公共平臺在師生教學交互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