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波 王毅
【摘要】MOOC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方法,其對于醫學教育模式及學生的培養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MOOC可以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結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培養高等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 MOOC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41-01
目前,在我國現代醫學高等教育模式中較為普遍的模式有4種,分別為:LBL(以講義為導向)、PBL(以問題為導向)、CBL(以案例為導向)、RBL(以資源為導向)教學模式[1]。這四種模式,各有優缺點,而近年來,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MOOC正逐漸興起,并成為高等教育的新一輪風向標。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課),是由互聯網提供的大規模無限制參與的開放在線網絡課程,它不僅提供傳統的視頻、閱讀和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方便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它還提供交互式的用戶論壇,達到更好的溝通互助效果。早在沒有互聯網之前,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函授課程、廣播課程、早期的E?鄄learning。而MOOC屬于開放式教育,是遠程教育最新發展的產物[2]。MOOC具有大規模、開放和網絡授課三個特點,只需要一臺電腦即可,不受時間、地點的局限。
一、MOOC對醫學教育的影響
在目前的醫學教育中,如何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已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考與挑戰。就拿臨床醫生與醫學高校教師相比,前者對病人進行診療的過程就類似于一個具體的案例教學模式,有龐大的輔助支持隊伍,包括:放射科、B超、檢驗室、藥劑師、營養師、康復師等,這些龐大的支持隊伍為醫師服務,為醫師提供診療依據,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而后者雖然也有輔助教學人員支持,但這些支持人員并不參與教師的案例選擇、課程設計甚至課件制作,為了避免過高的教學成本,高校教師在授課的全過程中需要獨立完成課件準備、課堂設備控制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疲態,教學過程難免就會乏味。而MOOC則能改變這樣的現狀,因為MOOC是網絡教學,沒有規模限制,可以實現成千上萬人同時學習同一門課程,因而可以產生規模效益。這時,通過MOOC在網絡上便可以為主講教師招募配備教輔人員,來更好的幫助主講教師,輔助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3]。這就是MOOC的教學效果應該會優于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的原因。
二、MOOC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
在教學中,PBL的教學模式目前已廣泛流行于各大高校,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鄄based learning,PBL)的基本含義是:整個教學過程由提出一個臨床問題入手,接著針對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小組討論,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查閱文獻、書籍,共同討論而得出答案、解決問題,其中教師只起輔導作用,學生才是主體。這種學習方法類似于臨床診治處理過程,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查閱文獻及科研能力、互相合作以及培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要明顯優于傳統醫學教育。但是,近10年來 ,PBL的弊端也逐漸被放大,諸多學者認為PBL 教學需要好的課程設計及準備,成本投入很高,如果學生小組討論偏題或運作不良都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浪費了教學資源。教育學家Wells 等[4]進一步指出,PBL 教學對師生雙方包括素質、層次、學科領域等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需要師生對臨床、基礎知識甚至最新前沿成果都有廣泛涉獵,并共同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達到PBL教學預期效果。在這個時候,MOOC的教學模式就可以彌補PBL 教學的不足,通過網絡課程減少成本的投入,經過相關行業的知名專家及最新指南提高小組討論的質量及良好運轉,同時改善師生的溝通能力及技巧,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另外,傳統教學方法中CBL( case?鄄based learning) 教學模式是以案例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通過教師對特殊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及技巧,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同于PBL 教學方法的是,CBL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引導和避免討論的方向偏離主題[5],而PBL是以學生自我討論最終解決問題為主要模式。因此,相對而言,CBL 教學或許可以避免因小組討論偏題導致的教學目的失敗。但是由于CBL教學方法比起PBL教學方法缺乏實際情境體驗的真實感,其案例選擇、構思和表達方式都得精心設計,否則隨時可能影響學生討論的興趣和意愿。但是,通過MOOC教學的輔助,學習并觀看一些網絡上實際生動的案例視頻,能夠達到個案教學更真實、生動的效果,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三、MOOC對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啟示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已經逐漸成為學者們的關注熱點[3]。學者們越來越希望通過分析多元化的海量數據,總結發現一些隱藏在其中的規律和本質。在網絡信息化、科技日新月異、教育大數據愈發受到重視的背景下,能夠正確應用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應用智能語言處理等高新科學技術,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逐個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并得出更有效的結論和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調查問卷是主要的流調數據統計方式,但信息的真實性完全取決于被調查者填寫問卷的主觀意念及認知程度,實用性也大大取決于被調查者的理解程度。人口密度、地域差異、文化差異使得收集數據變得困難,結果的可用性也大大降低。而在MOOC教學模式中,有來自不同地域、不同人口、不同文化差異的成千上萬的“學習大數據”,這些數據隨機性強,樣本量大,偏倚性小,真實性和可用性強,電腦系統可以通過收集、統計、分析這些數據,發現學生的一般學習規律和方式,從而反饋給教師們方便其調整課程設計,突出重點,排疑解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樣,醫學高等院校也可以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分析進一步實現對高校學生的精準化管理。
四、MOOC前景更好
MOOC通過互聯網免費提供多元化的、多層次的、經濟實用的大學課程,成為成本少、而效果更佳的開放式醫學高等教育模式。MOOC課程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充分利用好這些平臺和資源,讓學生在現有條件下學到更好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能為醫學教育界帶來更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張毅強.LBL—CBL—PBL—RBL 四軌模式在管理教學實踐中的整合與運用[J].產業科技論壇,2011,10(7):139-140.
[2]Parr,Chris.Mooc Creators Criticise Courses Lack of Creativity[N].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3-10-17.
[3]于琦,賀培風,袁永旭,等.MOOC 的發展及其對醫學高等教育的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7):8-12.
[4]Wells SH,Warelow PJ,Jackson K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 conundrum[J].Contemp Nurse,2009,33(2):191-201.
[5]易龍,糜漫天,朱俊東,張乾勇.不同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3,15(3):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