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華大連藝術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
新聞播音質量對消息傳播的影響
李忠華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摘要在網絡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尤其是廣播電視媒體中的新聞節目不僅比重越來越大,更承擔著輿論引導、去偽存真的重要政治作用。文章從播音發生方式、對內容理解的方法、以及主持人語意語態方面來分析新聞播音質量對消息傳播帶來的重要影響,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總結新聞播音工作規律,以期達到對新聞播音工作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播音主持;播音質量;消息傳播;播音創作
目前,國際形式詭譎多變,國內外大事頻發,信息時代新聞以爆炸的形態鋪展開來。國內外媒體爭先報道,搶先播發,持續關注,都是為了能讓最新最快最準確的新聞內容及時傳播,增強社會的透明度,更保障著受眾的知情權。其中,如何讓新聞及時播發,以最迅速、準確的形式告知大眾是目前各媒體肩負的重要任務,也是各新聞媒體搶占的重要陣地。在新聞傳播環環相扣的傳播過程中,新聞傳播質量的反饋決定著一個新聞媒體的地位以及影響力。而這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新聞播音的質量。新聞播音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新聞內容的傳播效果。
無論中央或地方,各媒體的新聞播音員和主持人往往都是一個媒體的象征和標志,擔當著輿論引導和新聞傳播的雙重任務。而能夠擔當此重任的播音員主持人也一定是高水準的業務骨干。觀眾對于一個媒體的深刻印象往往也源于對某位播音員或主持人的高度評價。
隨著新聞信息量的不斷增加,媒體的內容劃分也愈加細化,新聞主持人的隊伍也在不斷的壯大,地位也越來越高。如何提高播音質量是每一位從業人員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第一,正確理解稿件內容與精神實質是新聞播報的重中之重。由于不同類型的新聞稿件有不同特點,如新聞評論側重于對道理的闡述,新聞專稿重視對事實的詳細生動報道,所有這些特點的前提都是要求廣播電視語言工作者正確理解稿件,而這種業務能力的培養與平時生活中的積累密不可分。許多優秀的播音員和主持人都是長期堅持讀報以及涉獵各種領域新聞,已達到在突發新聞到來的時候,能夠迅速、準確的抓住稿件核心精神,提高理解能力,達到高水平的播出效果。
第二,新聞的時效性和時機性更緊密的關系就在于我們對宣傳背景和宣傳目的準確的把握,并迅速及時的報道新聞事實,力爭在第一時間將新聞事實傳達給受眾。所以,迅速的稿件處理能力以及對內容的應急把握也是在播報工作中必須注重的問題。
第三,在新聞播報時,播音員一定要有強烈的播講愿望,有一吐為快的心理。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播音員也要站在受眾同一視角看待問題。這種角度有助于新聞工作者聯系群眾,貼近群眾,避免產生距離感,以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
第四,播報的分寸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說也是在總體要求之內的一項,只有正確理解了稿件內容之后,才能把握分寸,分寸的把握更助于內容傳播。歸根結底,這些都源于對稿件的理解。
目前,很多電視臺打破了原來的播報模式,出現了說新聞的節目樣態。播報的多樣化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驅使下的必然產物。在時政新聞中,由于它具有威嚴感和政治性較強等特點,新聞表現就要采取播報式;而一些非常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類、服務類新聞則要采取說新聞的方式,讓新聞的內容表現更加“貼地氣兒”。所以,風格的多樣性要和節目有機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節目整體,不能脫離了節目而談自己的風格。
總結以上時代背景,個人認為,在新聞播報的工作中,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敘事清楚。敘事清楚是播報的基礎。尤其是消息報道,新聞消息稿件中的結構有其體裁特征,把握稿件導語、主體和結尾的三段式結構,拿捏語義的準確、重點的突出等,都是播報中敘事清
楚的必要條件。播音工作者一定要在充分領會稿件意圖的基礎上將其二次加工,目的是使受眾不僅了解稿件的內容,還要領會稿件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實質。
第二,新鮮感強。所謂“新鮮感”,就是要使聽眾鮮明的感受到播音員所報道的是他們所關心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這就要求播音員要準確的把握內容的“新”應該從哪入手,切入點、基調、重音安排是什么樣的。抓住這些既有助于引發自己的新鮮感和播出愿望,還能引起觀眾對這些稿件的興趣。
第三,語言樸實。新聞消息播報以敘述為主,語氣平實、語言質樸、不失華麗、踏實可信、無拖腔甩調、無濃墨重彩。這是由新聞消息真、快、實、段的特點決定的。
新聞的每一句話都是要說明事實的道理,而不是為了渲染感情而渲染。所以,新聞播音員的語言一定要樸實、真切,要體現出新聞的真實。
第四,節奏明快。新聞消息稿件的播讀,要反映出一種健康、明朗、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給人以干練、準確、清晰的印象。對于電視播音員來說,每一個畫面都是流動的、跳躍的,所以語言太沉重就會脫離畫面,也不容易在有效的時間里把更多的信息傳達給觀眾。而作為以聲音為主的廣播媒體,更是對語言的節奏把握有著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新聞播報不是一門單靠理論研究就可以成就的學問,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和實踐,播音員需要配合系統的、具體的訓練,才能從中尋找規律、把握規律、應用規律,從而使消息的傳播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2]姚喜雙.播音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8.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108-01
作者簡介:李忠華,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