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蕾娜浙江衛視,浙江杭州 310005
?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研究
宋蕾娜
浙江衛視,浙江杭州 310005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電視節目的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廣大媒體積極的對傳統電視節目的形態進行創新。然而在實際過程中,電視節目形態呈現出同質化、缺乏創新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主創新和模仿創性,也要求廣大的媒體人員培養創新能力、發展創新模式。
關鍵詞我國;傳統電視節目;新媒體;形態創新
電視節目形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電視節目具有個性化的一個設計模型,電視節目形態由多種元素構成,這些元素包括形式、內容、氣質、蘊藉屬性等、將這些元素經過排列組合,會造就出不同的電視節目形態。這些元素換種稱謂,也可以包括聽覺元素、視覺元素、情感元素、文化元素,電視節目由于對這些元素的著重點的不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節目類型。電視節目播放的內容、節目的時間長短以及節目的市場大小和受眾群體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電視節目的形態發生變化,呈現出五彩繽紛、形式多樣的電視內容。電視節目經過劃分,有著很多的劃分方式,按照節目內容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政治、經濟、娛樂、文化、軍事、農業等多種類型;按照播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現場錄制節目或者直播節目,按照節目的組織形式不同,可以分為綜合節目、專題節目。
中國電視節目的普及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以中央臺為主,地方臺照搬中央臺的節目形態,當時節目形態單一,電視節目可以劃分為新聞、晚會、專題報道和電視劇這四大類型。比如說《東方時空》《東方直播間》等。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電視的普及、有線衛星等的出現,開始出現了新型的節目類型,包括對科學文化進行走訪的紀錄片,面對大眾市場的娛樂節目,還有進行說教和名人采訪的談話類節目,這些節目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的電視節目形態開始自主創新,被創新而生的電視節目包括《鳳凰早班車》《南京零距離》等,21世紀初,隨著數字電視在中國大陸的普及,紀錄片的播放形式也開始更新換代,為了迎合市場,讓節目更具有藝術性,往往將沉重的歷史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向大眾進行播放,這樣將晦澀無趣的歷史通過添加懸疑的氣氛,再通過娛樂化的口吻讓紀錄片更具有可視性,比如當時的《快樂大本營》,隨著市場的發展,一些創新而出的節目紛紛誕生,包括真人秀節目等。隨著互聯網已經浸潤到人類的生活之中,網絡播放視頻節目也越來越普遍,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電視節目逐漸針對不同的年齡層設計創新方案。
3.1同質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給數字化電視普及提供了條件,隨著人們對電視節目的體驗時間越來越長,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也上升了一個臺階。人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在不停的調換電視臺后,卻難以找到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節目類型形式統一,放眼望去,皆是新聞、綜藝娛樂、電視劇等,人們難免會覺得乏味,人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難以產生觀看的欲望,這就要求各大電視臺積極改變節目同質化的現狀,積極開發,勇于創新,開設出人們喜歡的電視節目,不斷的提高收視率。
3.2缺乏創新
節目同質化的根本原因是各電視臺缺乏創新。對于收視率較高的電視節目進行借鑒,不會自覺地去開發新的節目形態,這就造成了節目太過單調,同一節目形態只是換了名字,換了嘉賓等外在的形式,對于流程、內容都毫無保留的抄襲。雖然媒體人員認識到了缺乏創新是導致節目同質化的主要原因,同時對于開發新型節目加大了投資力度,但由于創新型人才的缺失,導致了收效甚微。一些媒體片面對國外的娛樂節目進行借鑒,如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這種抄襲行為導致的后果是觀眾對節目產生了排斥心理,同時也不利于節目的長遠利益。自從《非誠勿擾》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之后,立即被同行所抄襲,開展了不同的相親節目。當有電視臺開發了求職類節目《職來職往》之后,又被其他電視臺所抄襲,開設了《非你莫屬》,抄襲風的蔓延導致了節目市場缺乏生機。
4.1自主創新
電視媒體要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要敢于創新,勇于去接受市場的考驗,要做到自主創新,首先要媒體自己通過靈感和市場調研自己設計出新穎、獨立的電視節目。例如,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首創微信搖一搖與節目的互動,引起了除夕當晚的發紅包次數達到數十億,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春晚的關注。電視媒體只要勇于創新,做了新型節目的領路人,會迅速的贏得市場,先發制人,吸引觀眾的目光,當出現節目被抄襲事件后,也會贏得人們對該抄襲事件的嘲笑與指責,在市場上逐步開發自己的受眾群體,在與其他行業的交際過程中也有話語權。另外電視媒體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同行的認可,培養媒體的研發團隊。
4.2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具有一定的優勢,它不會投入大量的生產成本,也不需要擔當太高的風險,就能獲得同類型節目的生產效益。模仿創新不是一味的模仿和抄襲,不是換湯不換藥、照著葫蘆畫瓢,這樣就防止了被市場聲討和同行投訴的風險。模仿創新要求媒體借鑒同行業的節目類型,參考節目設計思路,并對節目的優勢和不足進行研究,在參考之后,針對不足進行改正,在借鑒的過程中對節目進行發展,對節目的閃光點進行研發,做到后發制人。這種創新方式不僅不會輸掉市場,還會提升節目自身的經濟效益,具有非常巨大的優勢,然而模仿創新非常容易陷于被動,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因素。
5.1培養創新思維
電視媒體要努力去營造適合創新的環境,要有一套有利于創新的管理模式,為電視節目創新營造一個有利環境。同時還要培養創新思維,要敢于突破舊有的思維,擺脫思維定勢及功能固著的不利影響,要有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除此之外,節目制作者還要具有善于發現與學習的習慣,每個節目都具有自身的閃光點,這就要求制作人要客觀的看待問題,不能憑借情緒而錯過時機。
5.2融合性交雜策略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節目類型、題材等糅雜在一起,形成一種新型的節目形態,同時吸收多檔節目的優勢并進行結合。例如將新聞報道、綜藝晚會、生活、經濟等節目類型進行糅雜。
5.3沖突性交雜策略
有些元素是具有矛盾和沖突性的,如果對具有沖突性的兩個因素進行融合,定能給觀眾帶來獨特的感受,例如《武林外傳》,將現代的一些因素融合在古代電視劇中,結果《武林外傳》在各大衛視熱播,成為九零后的回憶。
電視節目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對節目的形式進行大膽創新,節目制作人要敢于突破傳統思維定式,通過自主創新,應用有效的創新策略,研發出被人歡迎和熱捧的新型節目來。
參考文獻
[1]馬瑤,韓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探究[J].科技傳播,2015(8):183-184.
[2]馬新安,馬源.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5(4):82-83.
[3]常馨予.基于全媒體語境下的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淺析[J].商,2015(32):198.
[4]王澤坤,劉惠燕.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的創新[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3(5):8-11.
[5]陳麗琦.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的創新[J].媒體時代,2011(6):43-45.
作者簡介:宋蕾娜,工作單位為浙江衛視。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