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藝浙江省開化縣廣播電視臺,浙江開化 324300
?
文化欄目專題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提高可看性
徐 藝
浙江省開化縣廣播電視臺,浙江開化 324300
摘 要文化欄目是以宣傳弘揚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主旨,傳承本地特有的文化,這可見文化欄目存在的意義。在新媒體時代下,娛樂性較強的節目比較容易受到觀眾的歡迎,所以提高文化欄目的可看性迫在眉睫。文章先分析了現在文化類電視節目遇到的挑戰,繼而給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文化欄目專題;新媒體;可看性
隨著新媒體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各種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形式媒體傳播途徑沖破了傳統媒介的局限性,同樣也給文化欄目專題等電視媒體帶來了空前不可估量的挑戰。怎樣應對挑戰成了媒體人的最新課題,也是刻不容緩的研究內容,對于文化欄目專題更應該思考怎樣提高可看性[1]。
1.1文化欄目專題缺乏吸引力
文化欄目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電視媒介宣傳與品鑒文化,傳承文化,提高觀眾文化素養的一類欄目[2]。縣級電視臺的文化欄目可以促進當地文化建設,同時還可以對外展示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文情懷,所以應當加強縣級電視臺文化欄目專題建設。但是,數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觀看電視的人群越來越小,尤其是年輕人更偏向于在網絡上選擇和觀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類型,更何況偏嚴肅點的文化類電視欄目。
1.2新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的巨大優勢
1)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幾乎人人都在上網,有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網民達到5億左右,而且電子科技的發展使得大多數的中國家庭都有電腦、甚至幾乎人人都有手機,瀏覽和欣賞網絡視頻對于觀眾來說似乎更方便。
2)數字新媒體傳播形式多樣化,人人都有類似QQ、微信這樣的社交軟件賬號,這種新形式的媒體不僅僅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更多時候,受眾可以通過個人電腦、手機、移動電視等不同終端傳播信息,而且通過網絡和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正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互動性[3]、實時性以及多樣性。
盡管類似數字電視、3D電視等新樣式頻繁出現,但是電視媒介仍然是以一種傳統陳舊的單向傳播形式存在著,這顯然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另一方面,娛樂性電視節目像各種真人秀層出不窮,對文化欄目的造成嚴重的沖擊,所以如何提高文化欄目的可看性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1增強文化欄目自身品質
不同的電視節目有不同的特征,就文化欄目來說,其特點是思想性、教育性和參與性。下面就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提高節目自身品質。
1)思想性是文化欄目的靈魂。文化欄目專題應該有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內涵,一檔好的文化欄目,不單單是純粹的重現歷史,更多地是應該對歷史有所思考,結合當下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或觀眾比較關注的問題,給出歷史規律,能夠使觀眾有針對性地感知文化。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國寶檔案》,本檔節目不僅僅介紹給觀眾一個寶物,同時讓學習相應的歷史文化規律,達到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追求進取的精神狀態。
2)教育性是文化欄目的宗旨。文化類電視節目應該以向觀眾展示高品位、高檔次的藝術作品為目的,宣傳弘揚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文化欄目可以選擇寓教于樂,使得觀眾以欣賞且學習的心態觀看。像《百家講壇》,此檔節目巧妙地通過設置懸念提高觀眾的興趣度來吸引觀眾。
3)參與性是文化欄目不可缺少的一個特點。如果一檔節目可以將觀眾互動加入到傳播過程中,這不僅增強了節目的感染性,還使得觀眾能將自身的體會與電視欄目相結和,文化欄目的傳播效果更加明顯。有很多形式可以加大節目的互動性,向采用現場訪談、穿插主持、和現場觀眾互動、也可以加入電話來線、網民留言等形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節目中來。
2.2文化欄目品牌化
電視品牌越來越多地受到媒體人的關注,但是對于縣級電視臺來說,可能沒有太多的概念。然而,品牌的效應是不可小覷的,在現如今品牌競爭激烈的境地下,必須塑造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品牌欄目[4]。
1)觀察學習國內外優秀的文化欄目。比如央視的《中國文藝》《走遍中國》等都是可圈可點的優秀品牌節目,不僅節目自身品質無可挑剔,而且有固定的觀眾群體。縣級電視臺完全可以吸取這類品牌欄目的長處,從節目制作、內容和形式等方面不斷改善,同時也要根據本縣自己的特色進行有效的本土化。
2)在現有的文化欄目基礎上,增強獨創性。為了更好的傳播中國歷史文化,應該注重欄目從選題、內容和形式上多些獨創性。從選題上,節目應該最大化的滿足觀眾的需求,才能更多地吸引觀眾[5]。從內容上,不斷更新和發展文化欄目的主題,貼近觀眾喜歡的主題。從傳播形式上來說,整合新舊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來拓寬品牌欄目的宣傳力度,提升文化欄目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3)采用線下宣傳活動等新穎的形式。像有一部分電視節目多次在活動現場進行專場宣傳活動,這成功地拉近了與參加群體的距離,也讓更多的人知道此檔節目。線下活動是貼近觀眾的最直接的方式,宣傳效果明顯。同樣地,多采用極具創新性的宣傳手段,配合互聯網等優勢,更多地為文化欄目專題宣傳服務[6]。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給傳統的媒體帶來了危機。作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文化欄目專題,應該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從自身角度出發,跟上時代步伐,改革文化欄目專題,吸引更多的觀眾,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播與傳承做貢獻。中國正在不斷強大,對于中國悠久文化的弘揚更應該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楊偉芬.滲透與互動:廣播電視與國際關系[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2]Leslie·A·White.文化科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嚴謹.打造品牌欄目煥發頻道活力[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3):65.
[4]李旭.地獄文化失業中的電視品牌構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5]周勇.電視會終結嗎?——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的顛覆與重構[J].國際新聞界,2011(2):55-59.
[6]楊柳依.新媒體背景下傳統文化欄目的解決思路探析——以《梨園春》為例[J].新聞傳播,2014(11):89,91.
作者簡介:徐 藝,工作單位為浙江省開化縣廣播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2-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