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松 張俊喜


摘要:水稻穗期病蟲害種類多,距成熟期時間短,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極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對農產品安全構成威脅。對生物農藥申嗪霉素與無機農藥王銅混用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技術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申嗪霉素與王銅混用對水稻穗期的稻曲病、紋枯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穗頸稻瘟病也有一定控制作用,能有效降低化學品使用量,降低農產品安全風險。適宜用藥量以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hm2加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hm2為宜,最佳用藥時間在水稻破口前7 d左右,最佳用水量為450 L/hm2。
關鍵詞:申嗪霉素;王銅;防治;稻曲??;紋枯病;稻瘟病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190-03
水稻稻瘟?。╮ice blast)、紋枯?。╮ice sheath blight)和稻曲病(rice false smut)都是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1-3],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與水稻品種布局的變化,施肥量的增加,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發生面積及危害程度逐年加重[4-5],3種病害在水稻穗期同時暴發,對水稻產量和品質[5-6]構成極大威脅。申嗪霉素(M18) 是我國自主開發的高效、低毒與環境相容性好的微生物源抗菌劑[7],對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有較好的防病效果[8-11];王銅是防治稻曲病的主要藥劑,價格低,防治效果好,但使用不當易產生藥害。在稻曲病上登記的化學農藥并不多[12],單一殺菌劑的連續大量使用,易于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導致防治效果下降,復配劑可以有效地延緩或避免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13]。本試驗用生物農藥與銅制劑復配防治水稻穗期稻曲病、紋枯病和穗頸稻瘟病,以期達到三病兼治、減少藥害、降低用藥成本和農藥殘留的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在鹽城市鹽都區鹽龍街道躍馬5組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淮稻5號,5月20日播種,6月8日機插,施藥時水稻長勢較好,生長均衡。試驗對象為水稻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供試藥劑為l%申嗪霉素懸浮劑(上海農樂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產品)、30%王銅懸浮劑(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產品)、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江蘇豐登農藥有限公司產品)。施藥器械為利農牌HD-400型噴霧器,可調錐形噴頭。試驗田于施藥前灌水5 cm,保持水層6 d。
1.2試驗設計
1.2.1最佳用藥量試驗試驗設1 hm2用藥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 1 200 mL、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 600 g,清水對照,共7個處理,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于9月3日施藥(施藥時水稻處于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至葉枕距3 cm左右,約在破口期前7 d),1 hm2用藥量兌水450 kg,常規噴霧。
1.2.2最佳施藥時期試驗設在水稻倒二葉露尖(8月29日)、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9月3日)、破口期(9月10日)、揚花期(9月18日)4個施藥時期,清水對照,共5個處理,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兌水450 kg,常規噴霧。
1.3藥效調查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水稻抽穗生長情況。施藥前每小區定2點,每點10穴水稻,施藥前及施藥后7、14 d調查紋枯病藥效,調查樣點內總株數、紋枯病病株數和病級數,9月28日調查稻曲病、稻瘟病藥效,調查總穗數、稻曲病和稻瘟病發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1.4氣象資料
9月3日,小雨轉多云,東南風,風速3.5 m/s,日平均氣溫22.6 ℃,相對濕度86%,降水量0.3 mm。9月4—28日平均氣溫22.3 ℃,最高氣溫27.7 ℃,最低氣溫17.4 ℃,平均相對濕度84%,雨日14,降水量79.3 mm。
1.6病情分級標準
紋枯病[14]:0級,全株無?。?級,倒四葉葉片及其以下葉片、葉鞘發病;3級,倒三葉葉片其以下葉片、葉鞘發病;5級,倒二葉葉片其以下葉片、葉鞘發??;7級,劍葉葉片其以下葉片、葉鞘發??;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稻曲病[15]:0級,未發病;1級,1個稻曲;2級,2個稻曲;3級,3~5個稻曲;4級,6~9個稻曲;5級,10個以上稻曲。稻瘟病[16]:0級,無病;1級,每穗損失5%以下或個別小枝梗發??;2級,每穗損失51%~20%或1/3左右小枝梗發??;3級,每穗損失20.1%~50%或穗頸或主軸發病,谷粒半癟;4級,每穗損失50.1%~70%或穗頸發病,大部癟谷;5級,每穗損失70%以上或穗頸發病,造成白穗。節瘟分級與穗瘟相同,按節部病情所造成的損失來估計。
2結果與分析
2.1最佳用藥量
2.1.1對紋枯病的防病效果根據試驗調查,施藥后7 d 1 hm2 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 處理的防病效果顯著高于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處理,和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 及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極顯著高于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處理;施藥后14 d調查,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處理的防病效果和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處理、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及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極顯著高于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處理(表1)。表1申嗪霉素與王銅混用對水稻紋枯病的防病效果
處理(1 hm2用藥量)施藥前病指施藥后7 d施藥后14 d病指防效(%)病指防效(%)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5.396 85.330 769.29bA7.169 363.39bA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4.881 03.386 277.86aA5.000 071.60abA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3.809 52.658 778.30aA3.558 274.31aA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4.179 93.545 073.62abA4.378 371.19abA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4.007 96.653 447.26cB8.492 139.26cB75%三環唑WP 600 g3.915 312.486 8-0.4414.550 3-2.61清水對照3.743 412.037 013.558 2
2.1.2對稻曲病的防病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處理的防病效果顯著高于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 及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處理,和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極顯著高于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處理。
表2申嗪霉素與王銅混用對水稻稻曲病的防病效果
處理(1 hm2用藥量)病指防效
(%)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0.465 673.14bB浮劑1 50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 0.328 081.21aAB浮劑2 25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0.232 886.44aA浮劑3 000 mL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0.772 555.46cC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0.518 570.06bB75%三環唑WP 600 g1.693 11.92清水對照1.735 4
2.1.3對稻瘟病的防病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處理的防病效果顯著高于1%申嗪霉素懸浮劑450 mL+30%王銅懸浮劑1 500 mL 及30%王銅懸浮劑4 500 mL處理,和1%申嗪霉素懸浮劑900 mL+30%王銅懸浮劑3 000 mL及1%申嗪霉素懸浮劑1 200 mL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極顯著低于75%三環唑WP 600 g處理。
2.2最佳用藥時期
2.2.1對稻曲病的防病效果根據調查,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處理不同時期用藥對稻曲病的防病效果以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時用藥的效果最好,顯著高于倒二葉露尖時用藥,極顯著高于破口期及揚花期用藥的防病效果(表4)。
2.2.2對稻瘟病的防病效果從調查結果看,1 hm2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處理不同時期用藥對稻瘟病的防病效果,以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時用藥的效果最好,破口期用藥防效略低,但差異達不到顯著水平,倒二葉露尖及揚花期用藥的防病效果較差(表5)。
3小結與討論
生物農藥申嗪霉素與無機農藥王銅混用對水稻穗期的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一次用藥,可控制3種水稻穗期病害的危害。用藥量以1%申嗪霉素懸浮劑600 mL/hm2加30%王銅懸浮劑2 250 mL/hm2為宜,對稻曲病最佳用藥時間在水稻破口前7 d(水稻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至葉枕距 3 cm)左右。在揚花期前用藥對水稻安全性好,水稻揚花期用藥有一定藥害。
申嗪霉素與王銅混用對穗頸瘟防效偏低,對感病品種和在水稻穗期雨水偏多、氣溫偏高的氣候條件時,需要用三環唑等藥劑在水稻破口期進行補治。
稻米是我國主要的食糧,我國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稻米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17]。由于水稻病害蟲持續暴發,稻田農藥施用量和施用次數劇增,稻米安全性問題令人關注,糙米中農藥殘留量與水稻中后期用藥有關,殘留量與施藥次數、農藥劑量呈正相關[18],同時,由于連續多年使用化學農藥,稻田病蟲草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銅素殺菌劑的開發利用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用王銅復配以延緩抗藥性發展也不失為辦法之一[19],在水稻穗期應用生物農藥與無機銅制劑控制病害,可作為綠色稻米生產上優先考慮的技術措施,可以實現水稻高產、穩產、優質無公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溫小紅,謝明杰,姜健,等.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190-195.
[2]李濤,路雪君,廖曉蘭,等. 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其防治策略[J]. 江西農業學報,2010,22(9):91-93.
[3]范允卿,張舒,喻大昭,等. 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研究進展[J]. 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1):4701-4704.
[4]李義朝,汪謹桂. 稻曲病產量損失測定及經濟損失閾值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5(8):128-128,130.
[5]秦青龍,王新忠,朱昌穩,等. 2014年蕪湖縣稻曲病重發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78-79.
[6]劉郁,于亞輝,桑海旭,等. 濱海稻區水稻紋枯病對稻米食味及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4):122-123,124.
[7]許煜泉. 綠色微生物源抗菌劑申嗪霉素(M18)[J].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4,12(20):8-9,17.
[8]陳建成. 1%申嗪霉素懸浮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田間藥效試驗[J]. 福建農業科技,2013(1):71-72.
[9]王瑞祥. 1%申嗪霉素懸浮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田間藥效試驗[J]. 現代農業科技,2011(9):146,148.
[10]陳海霞,杜興彬,張穗,等. 申嗪霉素對水稻紋枯病的田間防效分析[J]. 上海農業學報,2012,28(2):69-71.
[11]張萬民,屈麗莉,苗淑梅,等. 1%申嗪霉素懸浮劑防治水稻穗頸瘟田間效果試驗[J]. 北方水稻,2012,42(3):70-71.
[12]姜海平,孫建東,闞李斌,等. 幾種殺菌劑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效試驗[J]. 農藥,2001,41(10):31.
[13]陳莉,許娟,丁克堅,等. 藥劑對稻曲病菌的毒力測定及復配研究[J]. 植物保護,2012,38(3):159-161,167.
[14]GB/T 17980.2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15]唐春生,高家樟,曹國平,等. 稻曲病病情分級標準的研究和應用[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6(2):122-125.
[16]GB/T 15790—2009稻瘟病測報調查規范[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7]應興華,金連登,徐霞,等. 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6):40-43.
[18]錢允輝,王志強,張夕林,等. 水稻中后期相關農藥使用次數與農藥殘留量動態關系的研究[J].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9):2678-2685.
[19]屠予欽. 銅素殺菌劑的技術經濟效益評述及其合理使用[J]. 植保技術與推廣,1994(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