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青
摘 要: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形成技能的過程。在語文學習中,積累就是不斷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和讀寫技能的過程。積累在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積累的方法有:讀時積累、2、誦時積累、搜時積累、說時積累“生活如同泉源,語文猶如溪水。泉眼豐盈而不枯竭,溪水才會自然而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語)
關鍵詞:積累;方法;能力;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169-01
語文是工具學科,是我們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學好語文有利于提高我們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它能力的高低。比如我們應聘去一家公司當業務員,你即使才華過人但無法運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也無法打動對方,不就會影響你的前途嗎。既然語文學習如此重要,我們應該怎樣去學好它呢?學習有三境界,即苦學、好學、會學。
學習是一門學問,是要講究方法的,好的正確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積累語言應該是最正確和最有效的方法與途徑。當代語文教育家魏書生早在前幾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語文教育”觀點: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積累語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教科書在編排方面也體現了“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積累語言”這一精髓。義教階段第四學段七年級上冊的教科書第二單元編排了一個“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旨在讓學生理解“生活處處有語文”,不要忽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要注意吸收和積累社會生活的新鮮用語。教師在指導這項活動時不能把它僅當作一個階段性的活動安排,而要把它的要旨和方法貫徹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會積累語言。積累的具體途徑有:
一、讀時積累
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學生提高積累、豐富語言的有效途徑。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生閱讀方面作了量的規范: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總目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7-9年級階段目標);并在附錄的“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列出了推薦書目。在具體的指導時,教師還應從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計劃的制訂(學期計劃、學年計劃、假期計劃等)、閱讀效果的物化管理(摘抄、概括、心得)等方面規范學生課外閱讀行為。閱讀是學生間接經驗積累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廣開源頭活水,適時推薦一些名篇佳作給學生閱讀、記錄。長此以往,他們頭腦中就會積累下大量優美的詞、句、段,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也必將大為提高。
二、誦時積累
誦讀文質兼美的優秀詩文,是學生汲取人類優秀營養、積累語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義教階段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240篇(段)并在附錄中推薦古詩文120篇(段)。教師應根據教科書進度對優秀詩文的誦讀作系統指導讓學生形成習慣。并定期舉行誦讀輔導講座,對學生難以把握的語調和句讀、難以理解的作品、難以領悟的藝術境界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消化理解,不斷提高誦讀水平和藝術品味能力,最終形成積累。
三、搜時積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會體現得無處不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規定“(義教階段學生)初步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學生的搜集活動一般可分為兩類:
一是接觸搜集。學生把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語言媒介和載體顯現的語言現象、語言信息搜集起來。這種搜集活動發生在隨時隨地,形式比較靈活多樣。二是分類搜集。學生按一定的專題從各種語言載體中搜集語言信息,如在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時讓學生搜集有關人生理想的格言,學習散文《紫藤蘿瀑布》時搜集吟詠花草的有關詩詞。這種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難度較大。但積累到的語言信息容量大、系統性強。學生通過此類活動實現了同類語言材料的鏈接。
四、說時積累
以交流為主要手段的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交流之 于積累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的閱讀和生活體驗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交流能溝通個體偏狹的理解,使語言的積累達到融會貫通。交流所達到的效率永遠是優于個體行為的效率,因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學生花很短的時間(相互交流的時間遠比獨自探索的時間要短)積累到了不同的語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偽存真,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積累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動帶來的彼此認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語言積累以外的另一層妙處了。 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筆記、心得體會)等形式。語文無處不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社會生活成為學生學習語文、鍛煉能力的最好基地。開展社會大課堂,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 ”的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學生的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語文學習中,我們只有“積跬步”——不斷地積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如同泉源,語文猶如溪水。泉眼豐盈而不枯竭,溪水才會自然而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語)要使語文之溪涓涓長流,學生必須在生活中積累經驗、擴大閱讀面。生活之書內容豐厚,生活世界處處學問,只要善于觀察、發現和積累,就能使自己胸納百事,心存萬物,積滿腹情趣,蓄一江春水。社會是很好的語文學校,我們要更新觀點,立足生活,不斷改革課堂內容,加快學生語文認知結構的發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