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詠健
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顯著提高,他們對他人的評價更加的敏感,然而教師在課堂上合理、有效的評價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72-01
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教師要通過合理的評價來促進和激勵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充分發揮自評和相互評價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語文課程評價的重點不僅僅是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程度,更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它要求教師要重視語文評價的診斷、反饋和激勵的作用。高年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產生,有的是與以往體驗產生”共鳴”的結果,此時的教師善于診斷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產生原因,運用合適的方法加以解決,并采用一定的評價方式對結果進行評估,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的進步。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對塑造人的品德、陶冶人的情操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重視高年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感悟,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良好情操的塑造。例如有的高年級小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不能只根據考試的結果評價他們的進步狀況,而是注重學生平時的每一個細小進步,細致耐心評價他們的學習狀況。還有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充分發揮自評和相互評價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著獨特的體驗。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開發創造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我們會發現由于評議者與被評議者在同一種環境下,對這種現象切身體會,所以評價更加客觀,有利于形成相互監督,互相約束的局面,更好的解決這種不良的班級風氣。
二、善于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
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往往只停留在作業的知識技能方面,忽視了作業中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實際上,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條件和必備手段,更是教師把握學生心理動態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高年級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因素,教師通過適時、恰當、準確評價他們的作業,能夠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潛移默化中塑造他們的良好心理素質。例如五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課文主要講了小女孩教愛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間的故事。課后的問題是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并且說明理由。有的同學說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人,但不是最偉大的人,因為他雖然能做出偉大的發現,在生活中卻做不好像穿戴和整理房間這樣的小事情。針對這樣的回答教師不能直接批評學生,而是應該耐心的解釋,給出滿意的答案。告訴這位同學愛因斯坦的成績正是建立在不斷的思考和研究基礎之上,從而忽視了小節,但并不意味著他不注重這些。文章中又一次描寫愛因斯坦與小女孩見面,愛因斯坦穿戴非常整齊。你能否看出愛因斯坦己經誠懇和謙遜的接受了小女孩的意見。而且他對小女孩做了個鬼臉,還邀請小女孩教他整理臥室。在這里你是否看到愛因斯坦充滿童心,懷著一顆誠懇坦誠和善良純潔的心靈。教師利用課后作業,對其作出詳細的分析,引導學生以愛因斯坦為榜樣,熱愛學習,誠懇謙遜接受別人意見,對他人的批評懷著一顆坦誠和善良的心。
還有教師要善于利用作文的評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我們知道高年級小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他們渴望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思維欠成熟,并不能準確的判斷事物。此時教師可以在作文評語中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引導他們,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啟發他們深刻領悟其中的哲理。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小學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但是他們往往對自己正確而遠大的理想缺乏自信和勇氣。這一點也常常在他們的作文中反映出來,作為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應該在作文評語中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贊揚,使他們滿懷斗志,激發前進的動力,堅信美好的未來。
三、講究評價的藝術, 把握批評的分寸
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批評的時間、場合以及程度。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始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把握批評的分寸,以保護學生的自尊為前提;二是要在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最大程度的寬容和理解學生;三是批評的同時要發現學生現有的優勢和特長,尊重學生現有的狀態。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特別是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他們的自尊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批評的語氣要委婉,批評的內容要講究藝術性。例如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或者完成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此時教師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斥責,只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此后的學習中,他們不會認識到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不認真,而是覺得學習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心里對老師也充滿懷疑甚至敵意。相反,如果教師這樣說:“我相信你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一定有其他的原因。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別忘了請同學和老師幫忙。這樣的批評不僅能夠使學生樂于接受,而且更能激勵學生分析自己犯錯誤的原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作為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要慎用批評,講究批評的藝術,明白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批評能夠切實改進學生的缺點,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更要明白嚴厲、過激的批評傷害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行為。
因此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要積極學習現代心理學,提高自身的人文性和心理學素養,將它們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創造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燕.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J] .學科教學探索.2006(09).
[2] 鄭小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宿遷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3] 董瑜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J].語文教學研究.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