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惠 王晶
摘 要:隨著現代家庭電腦的普及,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也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是課本知識安排太過零散,課堂教學過于機械化,難以持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重組教材、優化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高對信息技術課興趣的有效的方法。現就給合我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37-01
隨著現代家庭電腦的普及,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也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是課本知識安排太過零散,課堂教學過于機械化,難以持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重組教材、優化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高對信息技術課興趣的有效的方法。現就給合我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關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選擇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老師講得再好,示范操作得再好,其目的也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操作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2、教法選擇應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求知欲越高,知識遷移越快,從而教學效果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有趣味又苦澀難學的學科,說它苦澀難學,是因為當教師脫離實際中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會覺得乏味,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們應該盡量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一步步吸引學生,登堂入室。
二、采用分組教學法
學生的計算機的普及情況不均勻,地區有別、城鄉有別、家庭環境有別,學生接受能力也有很大不同,而課時是一定的。在教學方法選取上,應該根據它的特點而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
1、應該先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接受能力,把全班學生分為:需輔導學生、中等生、優等生三部分。將一個班級中6人分為一個小組,選取優等生作為每組的組長,每組一名,每組帶一兩個需輔導學生和若干個中等生。2、在上機座次上,座位相鄰的學生作為一個小組,組長安排在中間的座位。為了讓學生間的溝通效率會更高些,可以適當按照各組組長的意愿組合也可以依據教學組織意圖靈活選擇。在教學一些特定的內容時,甚至可以基于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分組,利于復式分層教學。3、由于組長的接受能力更好,完成操作更快,所以組長的職責是輔導本組同學,并助要求其熱心幫助其它同學。為了增進同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組長任用是動態的,組長的產生主要依據是學生完成作品的速度與質量。4、分組教學主要面向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確保每位同學都有獲得幫助的機會,確保每位同學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學內容。5、作為激勵措施,教師要對組長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把組長加入課外興趣小組成員,或適當增加一些專門的課外輔導。
三、教學過程要吸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教學效果就越好。比如,在學習Word2000這個程序中,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編制“設計一張賀卡”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實用范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教學廣播系統給學生看一張制作精美的賀卡,當學生看到這張精美的賀卡時,頭腦中自然會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接下來教師再講解如何運用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等進行制作,講解的順序就是制作的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學會賀卡的制作之后,教師趁熱打鐵,可以提出其它的應用問題,如:設計一張動物運動會的獎狀,一張慶祝“六一”文藝表演的海報等。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很高的熱情,努力表現自己,在課堂上便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要重視上機練習
信息技術課就是要求教師悉心輔導,學生反復練習,體會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平時授課時,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然后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簡明扼要地授完本節內容,再去觀察學生在練習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上,從而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利用課堂時間,使其有充足的練習。練習的設計不拘泥于傳統的模式,是信息技術課堂練習的主要特點。如果總是一個模式,不管學生的個人情況如何不同都必須完成同樣的作業,這樣不但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還扼殺了學生創新的欲望與動力。例如:教學生用畫圖軟件畫畫,如果老師指定畫畫的內容,甚至里面有什么景物,怎樣畫都規定好,這是美術課臨摹的要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仍這樣做,只能是抑制學生創新的欲望和動力,長此以往,學生形成完全依賴老師的心理,任何事情都要老師布置了才知道怎樣去做,否則就無從下手。信息技術課的練習應該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發表自己見解的舞臺,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我在課堂上總結學生安排充足的練習時間,并強調學生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于嘗試,同時我對學生的操作也及時作出評價,當學生在得到我的肯定及指導后,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五、估計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上,一方面,教師不可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另一方面,教師也沒有必要做到。這是由于:其一,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想自己的所學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師作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不可能完全理解學生的思維,也不可能全部覆蓋他們的知識面。因此,教師除了課前必須檢查有關設備問題之外,在授課過程也經常碰到或這或那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
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發展還處于發展階段,教育教學模式方法都還不盡完善。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問題、努力解決問題,不斷的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和效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我將一如既往,用心的對待此問題的思考,為實現優化、高效的課堂教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