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麗
【摘 要】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 職業教育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006-02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構想。所謂“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將給東西部地區沿線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給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試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一帶一路”建設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一)創造了新的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的構想,將沿線的國家連接在一起,必將促進國家間的人才交流,給我國的職業教育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技術和新的教育手段,甚至引進更多的教育資金,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同時,沿途各國教育市場逐步開放,我國對境外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市場也逐漸加深認知,國內的優秀的職業教育也能夠走出國門,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增添國內的國際文化多樣性,促進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提高培養高端人才的水平。
“一帶一路”建設開始實施后,中國就會和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貿易交流、資金融通、能源材料和信息技術等各方面加深合作關系。在這種背景下,對從業者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首先,從業者應該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其次,從業者應了解并掌握相關國家人文、社會風俗、法律知識和政策等方面的內容。“一帶一路”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院校開展同企業、政府及其他院校之間的多種合作,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優秀人才,也為職業教育院校規模化發展打下基礎。
(二)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帶一路”連接了眾多的城市和國家,由于各國之間在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在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較高的職業技術之外,還要有分析、掌握沿線國家動態的能力。隨著各國之間的交流增加,國際環境也越來越復雜。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和文化知識上,而是要求具備高精專業技術和應對國際環境激烈競爭的能力。由此可見,高端人才的培養是未來職業教育培養的重點。
“一帶一路”連接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覆蓋地域廣泛。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亞太圈連接到歐洲經濟體,覆蓋了歐亞大多數國家,海上絲綢之路也覆蓋了非洲等多個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會出現更多的中外合作企業創辦學校,這些機構與國內傳統的教學機構相比,在繼續教育和職業訓練方面,會存在諸多優勢,國內將會有大量學生競相選擇去中外合資院校就讀,從而給我國的職業教育帶來競爭壓力和挑戰。
二、“一帶一路”建設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加強國際協同合作
首先,職業教育院校可通過加強與國外知名院校的協同合作辦學,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資源、創新教育方式,并且派送教師開展文化教學交流。其次,職業教育院校可加強涉外企業的合作,針對當地的培訓需求和當地的職業教育目標,共同創辦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把項目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培訓跟著項目走。最后,職業教育院校還可以加大對外建設的力度,或者與沿線的城市一起創辦學院,充分利用好各種渠道和資源。
(二)加強企業和學校的協同合作
企業是最能夠體現人才的素質和能力的地方。加強企業和學校的協同合作,可以避免出現人才和市場需求嚴重脫離的現象。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合作的關系之后,學校既可以派遣教師到企業鍛煉實際操作能力,豐富教學經驗,也可以聘請企業教師到學校講課,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同時,對企業來說,這也是得到穩定的勞動力資源的方式,它能減少學生適應社會的時間,還可以在學生實習期間獲得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另外,職業教育院校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實行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的雙證模式。目前市場上,許多證書不被企業單位認可。通過加強企業和學校的合作,可以使學校根據企業實際崗位的需求,將獲取實用性強的證書納入人才培養的重點。
(三)加強企業和學校的投資合作
許多職業院校教學設備更新較慢,對此,一方面,學校可以把分配的實訓任務放到企業中去,使用企業的設備來減少學校對設備的需求。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場地,建設小的廠房,企業提供技術和指導,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下轉第16頁)
(上接第6頁)
(四)加強學校與學校的協同合作
一般來說,職業教育院校往往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因而加強院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實現互補,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實現合作共贏的時候,還能夠減少教學的成本,使學生和學習的關系、教師與教學的關系得到改善。職業院校之間可以制訂共同的人才目標規劃,通過開發共同的教學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師資共同培訓等方式,加強學校間的聯系,實現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共享,提高科學教研的成果,促進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學生的合作的意識培養,培養出更多的優質人才。
(五)改善教師素質和評價制度
“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后,國際市場對國際化高端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這就給教師帶來了挑戰。作為一名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師,為了應對這種挑戰,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教學、實踐和科研的能力,還要具備國際化的眼光、國際化的技術和知識水平,要可以用國際化的眼光解決問題。職業教育院校可以招聘外國的優秀教師,增強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通過教師出國訪問和進修的方式外出交流學習,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組建海外教師培養小組,來提升與國外職業教育學院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教育教學評估中,首先,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協同合作的企業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然后,在學生的實踐中,使用教師、學生和企業導師三者聯合評價制度,使學校、學生和企業都可以參與學生的教學結果評價。最后,把行業專家引入到學校的教學結果評價過程中,使教育評級更加公正、客觀。
(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的溝通協作對“一帶一路”下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政府應積極指導職業教育參加國際社會職教標準,或者制定更高質量要求的職業教育標準,還應積極開拓職業教育走向國外的途徑,對在沿線教育的教師拿出相應的補助。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給職業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面對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需求,我國職業教育應積極面對,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加強企業與教學院校的協同合作,加強國際協作關系,提升教師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改善教育評價體制,提高職業教育自身在國際化市場的地位,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精端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相芬.“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4)
[2]黃鶯.“一帶一路”建設下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J].廣西教育,2015(47)
[3]程宇,劉海.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