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張溫典李 偉曾 濤李鐵軍姚鋼乾
(1.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化學系 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廣播電視大學 河北 承德 067000)
?
承德市不同地區中學生實驗實踐課程開設情況調查與分析
王春芳1張溫典1李 偉1曾 濤1李鐵軍1姚鋼乾2
(1.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化學系 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廣播電視大學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實驗實踐教學以其“親身經歷與感受”為特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其他教學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實驗實踐教學又是理論教學的堅實后盾,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吸收和消化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針對承德不同地區17所中學進行了實驗實踐教學開設情況調查,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談話等方法對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進一步了解承德不同地區中學實驗實踐教學的開設情況,為承德地區實驗實踐教學的改革提供數據支持。
關鍵詞:中學 實驗實踐教學 調查 改革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實驗實踐教學以其動手性強、聯系實際等特點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關于實驗實踐教學的改革也會越來越多。對于實驗實踐教學的內容、實驗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實驗實踐教學的考核等也會逐漸受到教育學者的關注[1]。
對于初中生而言,要上好實驗實踐課,利用實驗課中有限的時間促進思考,增強實驗的意識至關重要[2]。但由于許多學校的實驗器材陳舊和實驗儀器有限,實驗教學實施受限[3]。對于城鎮和鄉村,這種現象也有不同情況。對于城鎮的中學,有些學校設有實驗室,但數量有限,實驗設施也不齊全。對于學生的實驗開設情況更是不容樂觀。雖然學校設有實驗實踐課程,但由于學校不重視、老師不支持、學生自己沒有相關概念,所以并未真正接觸實驗實踐課程。而對于農村,實驗實踐教學開設更少,因為農村教學條件差,設施不齊全,沒有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實踐課的條件[4]。
針對承德地區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農村中學數量占有較大比例且普遍存在實驗教學條件差的現象,我們對承德不同地區的中學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針對承德不同地區17所中學實驗實踐教學的開設情況,主要通過問卷、訪談、談話等方法對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了他們對實驗實踐教學的認識、看法及相關的建議。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對承德地區中學實驗實踐開設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收集整理了相關的建議和意見,為實驗實踐教學的改革打下了基礎。
1.調查方法
根據確定的調查地區、調查對象、調查地區所占比例等確定調查方向,設計調查問卷,制訂調查方案。對承德市及其周圍的各地區通過問卷調查,電話溝通、網絡溝通等調查方法進行調查。最后利用系統分析法對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總。
2.調查的內容
本課題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教學階段的實驗教學情況進行調研、統計,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方向。主要調查內容包括:不同地區實驗開設情況、實驗課所占比例、實驗授課類型、實驗實踐課程的指導教師情況、實驗實踐課程評價方式等。
1.不同地區實驗開設情況
如表2-1所示,對承德市第十中學、承德市第十三中學、承德市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圍場縣卉原中學、隆化縣第二中學、上板城初中、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平泉縣榆樹林鎮中學、平泉縣王土家鄉中學等承德市不同地區17所規模不同的學校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城市學校、鄉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其中,對鄉鎮學校調查的比例最多。這跟初級中學主要分布在各鄉鎮有關。

表2-1 調查地區比例

圖2-1 不同地區學校實驗實踐課程開設情況
通過對不同學校是否開設實驗實踐教學調查發現,城市中學一般還是開設實驗實踐課程,而鄉鎮中學只有64.70%開設實驗實踐課程,農村中學不會開設實驗實踐課程。學校是否開始實驗實踐教學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非常相關。
2.實驗課所占比例
實驗課程在中學的教學大綱中已有所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同學校的開設情況有所不同,城市學校的實驗實踐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在0%~8.57%之間,鄉鎮學校的實驗實踐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在0%~5.71%之間。因農村學校比例較少未做調查。

表2-2 實驗課所占比例
3.實驗授課類型

圖2-2 實驗授課類型
實驗授課類型[5]主要包括親自動手實驗、參觀實驗、演示實驗、教師講授實驗等,還有其他綜合型授課方式。根據開始實驗課程的班級調查發現,如圖2-2所示:七、八年級的授課類型主要是動手實踐實驗,比例能達到34.6%和38.3%,其次是教師的演示實驗,而九年級的授課類型主要是演示實驗、教師講授實驗,所占比例分別為32.2%、25.1%。
4.實驗實踐課程評價方式
評價[6]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實踐教學的評價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教學效果的綜合反映。在本次調查活動中,對于實驗實踐課程的評價方式我們也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目前對實驗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實驗操作考試和最后的實驗筆試,在是否給予評價上不同地區和不同年級有一定的差異。關于評價方式更是相差很多[7]。
通過對不同實驗實驗課程的評價與否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城市地區的中學生物學實驗100%的進行評價,主要的評價方式是綜合性評價[8],包括實驗操作考核和最后筆試測試,八年級的化學實驗、物理實驗66.67%的進行評價,但評價方式單一,筆試測試占主要。九年級的實驗課33.33%進行評價,為綜合性評價。
而對于鄉鎮地區的中學生物學實驗,不同年級評價情況不同,主要的評價方式也是最后迎接中考的實驗操作考試。無論是城市中學和鄉鎮中學中學的實驗評價都比較少,缺失平時的考核,這與教學目標的設置相關。

表2-3 實驗實踐課程評價情況
通過對承德地區不同中學實驗實踐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發現,城市學校的開設情況明顯優于其他地區,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本市實踐教學的發展,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11]。而對于學生本身則會造成學生實驗探究精神的欠缺,實驗能力不佳,實驗有效性降低。分析學生實驗實踐能力“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影響教師開設實驗的積極性
有些學校只以分數的高低評定教學質量,對實驗實踐課程的考核基本上沒有進行過,從而導致教師只從考分的角度出發,把實驗講得滾瓜爛熟,出現了學生背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情況[12]。
學校在制定學年教學工作計劃時,沒有把實驗提到具體教學日程上來,他們只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關心學生的操作能力,這樣就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
2.課時緊、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難以完成也影響實驗的開出
根據課程計劃初中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每周課時各為4課時[13],按這樣的課時要完成教學內容時間已相當緊張,幾乎沒有學業水平考試復習時間。如果要每個實驗都做或多數實驗都做,可以說是很難完成的教學任務。
3.師資力量和實驗設施缺乏導致無法開設實驗實踐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使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實驗教學。而且管理體系不健全,沒有實驗管理人員,做實驗只能是教師自己準備,花費老師很多時間,也使得實驗難以進行[14]。也有些老師嫌麻煩甚至不開設實驗。有些學校實驗設備相對不足,教師又常常缺乏挖掘和開發實驗器材的意識,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有比較普遍的“講實驗”的現象[15]。
4.教育資源不均使得農村中小學無法開設實驗實踐課
對于普通的鄉鎮中學來說,特別是山區和半山區等那些經濟貧困地區的學校,實驗室的配備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按國家教委要求初中要配備理、化、生三科的實驗儀器折合人民幣需7萬多元[16],對教育經費本身就不足的鄉鎮中學來說,難度很大。且儀器、藥品的配備是動態的,實驗儀器的損耗也是正常的,因此,必須逐年補充,動態配備,這樣就與教育經費的不足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另外對于本來就師資匱乏的鄉鎮學校來說,更缺少能上實驗實踐課程的教師。
1.化繁為簡,激發學生興趣
在生物學教學中實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初中生剛剛接觸生物學實驗,動手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實驗材料選擇和操作步驟方面在注重科學實效的基礎上,應該注重此年齡段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化繁為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17]。
2.就地取材,優化實驗材料
在教學中,應設法讓學生看到實物,而且這些實物材料應是當地隨手可得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要表現生物的形態結構,還應表現出生物所特有的生命特征。通過實物對照講解知識,讓學生在親自觀察、實踐的基礎上接受知識,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8]。模型能把實物放大或縮小,利用模型教學也能促進教學效果。
3.優化步驟,突破教學難點
觀察驗證實驗是學生掌握生物學實驗技能技巧的基礎,可以綜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及能力發展的水平,創造合理的、符合邏輯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步步深入思考和探究,進行“實驗優化”[19-20]。
參考文獻:
[1]劉艷.植物系統分類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生物學雜志.2014.5 第31卷
[2]王小娟.上好初中生物學探究實驗課的“三部曲”[J].生物學教學.2014.(10):39
[3]郝為炎.袁美蘭.例談提高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幾種做法[J].生物學教學.2014.(10):39
[4]陳東勤.農村中小學實驗實施情況調查與研究[J].調查研究.1671-489X..17.026.2010.
[5]竹繼安.落實新規程 開創中小學實驗教學新局面[J]. CETE 標準化.1671-489X. 05.062.2011.
[6]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試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夏丹.馬玉珍.教育學知識與能力.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校卷)(五)[C].2009.
[8]陳時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馬志遠.如何克服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困難[N].武威日報.2007.
[10]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專業化的理論與實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夏丹.杜丙玉.綜合能力.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12]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13]周德藩.素質教育論教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1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15]談東平.在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教育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2007.
[16]譚興云.初中生物學實驗的改進與優化[J].生物學教學.2014.4
[17]沈福鑫,萬建中.建立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M].實驗教學研究. 10:12-14.2010.
[18]古人伏.小學班隊工作原理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9]陳東勤.農村中小學實驗實施情況調查與研究[J].調查研究.1671-489X.17.026.2010.
[20]季立虎.農村中小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實驗教學與儀器.12:45-4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