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摘要:對生豬屠宰檢疫中異常豬肉的檢測及處理方法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加強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生豬屠宰檢疫;異常豬肉;鑒別;處理
中圖分類號:S85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5-0048-01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對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肉食食品,因此豬肉的質量尤其被人們所重視。為了保障市場上銷售的豬肉的質量,需要在生豬屠宰檢疫環節中對豬肉進行檢測與處理,以保證豬肉的安全性,避免異常豬肉流入市場被人們所食用,為人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所以要做好生豬屠宰檢疫中異常豬肉的檢測與處理。
1 生豬屠宰檢疫常見異常豬肉及處理辦法
1.1 紅膘肉
紅膘病是生豬的常見病,患上紅膘病的生豬脂肪的毛細血管充血,脂肪組織上呈現粉紅色。出現這種紅膘病主要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生豬在養殖過程中患豬肺病使生豬受到高熱的影響,引起生豬毛細血管的變化;二是在運輸和屠宰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為了避免紅膘病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需要嚴禁這類豬肉流入市場,如果是運輸和屠宰過程處理不當出現的紅膘肉,則需要進行高溫處理,以保證食用的安全性。
1.2 運輸病
運輸病主要指運輸過程使生豬長期處于疲勞狀態使生豬感染上疾病,這種疲勞狀態會發生在運輸3~7 d內,這段時間是胸膜肺炎的高發期,其他的疾病也會在這段時間內出現。這種情況要根據疾病的程度進行處理,如果疾病的嚴重程度低,則做殺菌處理即可。如果比較嚴重,則需要停止屠宰。
1.3 種豬肉
種豬肉是指用于生殖的豬的肉,這種豬肉具有特殊的味道,肉質較差且口感不好,種豬肉包括種公豬肉和種母豬肉[1]。種公豬肉的皮下組織和皮膚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且二者之間有紅色的薄脂肪,豬肉的氣味比較難聞。而種母豬肉乳頭基部比較大,皮下組織比較油滑。對于這種豬肉一定要做出嚴格的甄別,避免其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
1.4 白肌肉
白肌肉也叫PSE肉,是生豬在屠宰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刺激,使豬的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肌肉呈現白色,肉內集聚大量的乳酸和磷酸,這種白肌肉如沒有出現肌纖維的壞死或病變,則只需要進行簡單加工和處理之后就可以食用,但是口感和品質會有所影響[2]。
2 加強屠宰檢疫工作的建議
2.1 定期進行屠宰檢疫培訓
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專業素質對生豬的檢疫工作有決定性影響,所以要加強對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培訓,不斷充實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檢疫水平,按照要求對其專業素質進行定期考評,以提高其業務能力。
2.2 合理規劃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數量和責任
國家對生豬屠宰檢疫人員的數量和責任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屠宰場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規定,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并根據工作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調度。
2.3 規范屠宰檢疫流程
規范屠宰檢疫流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好屠宰之前的檢疫工作,做好生豬資料的調查,加大執法力度。第二,要做好屠宰過程的檢疫工作,若檢查出異常豬肉,要及時處理病害組織。第三,嚴格把握檢疫出證關口,做到嚴格執法。
2.4 完善屠宰檢疫遠程監控系統
要積極建立屠宰檢疫遠程監控系統,派專業人員對屠宰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并及時邀請各界人士監督屠宰過程,根據視頻證據,嚴格打擊違規操作的行為,以保證食品安全。
3 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為了保障市場上豬肉的安全性,必須做好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這需要了解生豬屠宰檢疫常見疫病,并根據不同的疾病做出不同形式的處理,避免在生豬屠宰檢疫過程中出現不符合規定的操作,保障豬肉的質量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王興萬.生豬屠宰檢疫中異常豬肉的鑒別與處理辦法[J].中獸醫學雜志,2015(10):34-35.
[2] 張新寧,王 毅,杜傳祥,等.生豬屠宰檢疫中異常豬肉的鑒別與處理[J].現代農村科技,201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