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照++覃翠愛
摘 要:隨著高校的擴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在提升了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上升為社會性問題。基于此,相關部門和學生個人不得不對就業途徑進行思考,力求在就業問題方面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渠道,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認可。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構建增強大學生創業意愿和能力的教育體系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業能力;教育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29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多大學生大學畢業后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嚴峻現實。這迫使大學生不得不尋求就業外的途徑來實現自身價值。創業是目前大學生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近幾年國家和高校對創業的扶持工作高度重視,也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很多有利條件,但是大學生的創業不僅需要外界的支持,還需要學生自己具有創業的意愿和創業的能力。
一、創業能力的概念
創業是指一個具有行為能力的人利用自身的專長,將社會上的資源進行優化和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的過程。創業能力是創業活動的核心,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才能夠充分將外部和內部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優化,進而在創業過程中獲得效益。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使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培養和開發,高校必須要為大學生創業教育開辟出一條有效的道路。
二、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定義
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是指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對創業活動的關注,投入自身的全部精力、資源、注意力以及能力,從而達到對創業目標的預期。大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才能夠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三、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特點
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特點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點:首先,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是經過自身理性認識分析后,對創業活動所形成的認知;其次,大學生創業意愿是大學生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認知,同時也是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和對自我發展的有力支持;再次,大學生創業意愿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對創業活動的認知情況不斷進行改變;最后,大學生創業意愿會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工作態度產生激勵作用,使大學生敢于面對創業中的各種困難和險阻,在不斷克服困難和完善自我中實現自我發展。
四、大學生創業意愿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創業意愿具有動態性
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具有動態性,會隨著周圍環境以及心態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主要是因為大學生一直在學校接受教育,缺乏工作和社會經驗,所以很多學生在選擇創業這條道路時缺乏客觀的判斷,往往憑借主觀意識做出創業決定,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遇到阻礙,就會對自身的創業意愿產生懷疑甚至否定,并逐漸產生消極的創業情緒。
2.缺乏必要的創業準備
很多大學生選擇創業這條道路時往往是頭腦一熱作的決定,對創業需要的條件一概不知。所以在創業前對創業的條件、環境、社會關系以及創業內容等方面做好準備和積累,這對大學生創業的決策制定具有很大的影響。
3.大學生創業意愿與自我發展間具有很大的聯系
大學生剛走出校門沒有接受過困難和逆境的洗禮,所以在創業過程中如果遇到挑戰,極容易使其自我發展受到影響。如果創業的過程比較順利而且收獲到比較好的創業成果,那么創業意愿就會對學生的自我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創業的過程比較艱辛,而且創業失敗,那么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學生思想觀念出現偏差。
五、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
1.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創業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的創業環境是創業過程中各種外部因素的統稱。大學生的創業環境一般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學生自身外的環境,包括學生就讀的高校、社會、政府、市場等。其二,是指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大學生的自身能力、素質、各項資源以及社會關系等。如果能夠做到有效整合和優化創業環境,那么就能激發大學生強烈的創業意愿和創業熱情,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2.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創業能力的影響
創業能力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有很大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越強,創業意愿就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可以分為產品的開發能力、市場的預測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社交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經營管理能力等多想能力。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必須要對市場的動向具有強烈的敏感性和市場動態的預測性,善于捕捉市場中瞬間出現的創業機遇,并敢于大膽地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大學生創業者還要具有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能力,只有對目前的產品和服務現狀不滿足,從而不斷地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最終取得創業的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業意愿也會隨之增加。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必須要有合作人的共同支持,所以創業者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協調能力,處理好團隊間以及個人間的內部關系,并將不同的人員根據其特點和能力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個團體,而且能夠各司其職。經營管理能力是大學生創業的基本能力,大學生需要對創業員工和工作進行科學化管理,對創業的工作進行全面掌控,并注意采用先進和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這些都是一個優秀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創業能力。此外,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還需要處理好與社會的各種關系,包括公眾、上下游合作單位以及客戶等方面的關系。
3.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創業氛圍的影響
籠統地說,氛圍就是一個群體對某事物或環境的共識以及價值觀念的融合,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制度和文化基礎。創業氛圍是指創業的群體在文化認同、價值觀念、自我認知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的融合,能夠對大學生的創業愿望產生很大的影響。濃厚的創業氛圍會對成功者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對失敗者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增強學生的創業意愿越來越強烈。在創業氛圍形成后,就會產生創業的群體效應,能夠使大學生通過對規模優勢的利用,降低交易風險。
六、增強大學生創業意愿和能力的教育體系構建的嘗試
1.完善創業教育的保障機制
大學生長時間處于校園中,與社會接觸少,對創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了解也就比較少。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需要對大學生創業教育保障機制加以完善,以增強大學生對創業的理性認識,幫助他們分析創業需要的條件,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創業教育環境,使他們能夠對創業的具體事項有所了解,同時對創業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創業資金等進行優化;高校可建立具有靈活性、全面性、系統性的創業教育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構建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完善教學體系,以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業意愿。所以在創業教育中教師需要將創業的目標、本專業的特點以及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有機結合,并采取必修課、選修課以及導師輔導的形式加以具體實施,從而使大學生創業教育成為一門系統的、專業的、獨立的學科。開設與創業有關的學科課程,包括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人際交往等,為學生創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基礎。此外,高校可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就業活動的方式來使學生獲得創業方面的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
3.注重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高校可以創建創業實訓基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創業平臺,并設置大學生創業基金,通過社會企業和學生個人兩條渠道來籌措創業,然后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創業目標進行構建,并聘請專家對學生的創業構想、研究產品或服務進行評估,最后選擇最有價值的創業項目頒發基金,幫助學生完成創業夢想。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建設還能夠使學校的教、研、產有效結合,使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還要注意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氛圍的營造。比如,學校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創業策劃等活動,使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教育,加深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創業的個人掌控感。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創業實踐活動。比如,積極參加媒體上的創業創意大賽、志愿者服務以及假期社會實踐等。大學生通過參與這些創業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對創業有更加理性的認識,而且還能夠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創業的樂趣,從而使得創業意愿更強烈。社會實踐活動效果如何也是檢驗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的有效途徑,大學生為通過各方面的分析、對比,能夠對自身是否選擇創業做出理性的選擇,從而降低創業失敗率。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對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響,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市場中,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條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但是很多學生對創業的條件、過程等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在創業道路上遇到很多阻礙,最終導致創業失敗。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必須要針對大學生創業開展創業教育,明確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勇強.增強大學生創業意愿和能力的教育體系構建探索[J].現代交際,2015,(5):239-240.
[2]邊文霞.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路徑依賴模型研究——基于創業意愿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7):67-76.
[3]賓幕容.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5,4(10).
[4]周黎明,郜紹輝.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6-127.
[5]姜詩堯.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8):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