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選取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四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從增值稅稅率設置、免稅范圍、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優惠、出口退稅和稅收征管方面,和我國增值稅稅制進行比較。并簡單分析了國際經驗對我國增值稅改革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增值稅;免稅范圍;稅收優惠
一、增值稅的產生及發展
1.增值稅的概念及發展
增值稅是一種對商品流轉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增值部分征收的間接稅,最終實現對最終環節全額征稅,相較于營業稅而言能有效的減少重復征稅。
增值稅這一設想最早起源于1918年,德國的隆西蒙斯和美國的亞當斯都獨立地提出了這一學術概念。但是最早付諸實踐的是法國,1954年法國稅務總局局長助理的莫里斯·洛雷積極推進法國增值稅稅制的制定與實施并取得了成功,被譽為增值稅之父。20世紀70年代前后,隨著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歐洲一體化程度的逐漸加深,歐洲其他國家也漸漸采用增值稅制來取代國內的一些流轉稅,在歐共體內部逐漸調整征稅以實現各成員實施相對統一的征稅辦法。1992年,歐盟提出各國的增值稅正常稅率為15%-25%。
2.各國增值稅的概覽
由于各國的歷史、政治和財政體制的差異,增值稅在各國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從其收入歸屬來看,增值稅也可以分為中央稅和共享稅兩種情況。本文將研究的幾個國家的情況大致如表1。
二、增值稅的國際比較
1.關于稅率的國際比較
國際上對增值稅稅率的設置有兩種模式,一種為單一稅率,即對除免稅外的產品、行業采用單一的稅率計征,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單一稅率的優點是計征方便,各個環節的稅率相同稅收抵扣也更為簡便。但是主要的缺點是不便于對不同行業利潤的調節。
多檔稅率一般會設置一個標準稅率,再設置一個或多個低檔稅率,標準稅率適用于大部分產品和服務,低稅率適用于民生相關的農產品、生活用品等行業。采用多檔稅率的主要是法國、英國、德國等歐盟國家。
世界大多數國家零稅率使用范圍比較窄小,一般只適用于出口商品與勞務。經濟發達的國家會擴大零稅率的適用范圍,但是零稅率的大范圍使用會使稅基受到侵蝕。關于主要國家的稅率情況大致如表2。
2.關于免稅范圍的國際比較-金融業
(1)各主要國家的增值稅免稅范圍
各國都會有目的地對部分行業免征增值稅。值得提醒的是免征增值稅并不等于零稅率。對于實施免稅的行業,銷售環節免征增值稅意味著進項的增值稅也不得抵扣。根據研究發現各國對金融及相關行業都施行增值稅免稅政策,而我國2016年5月進行的全面實施“營改增”的政策中,則首次把金融業納入增值稅增稅范圍之中。因此選出金融行業在本文中做簡單分析。
(2)關于金融業免稅的分析和對比
首先,所有施行增值稅的國家都面臨如何將增值稅擴圍到金融業這一難題。金融業的業務種類繁多,不同業務的性質差異較大,隨著各種金融創新的不斷涌現,對金融業也很難界定。
國際上對金融業務會分為核心金融業務和二級金融業務。核心金融業務主要指貨幣、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業務、發放貸款和其他信用及存款儲蓄業務。對于核心金融業務,其業務的增值額較難確定,因為這部分業務的收入的增值不能完全清晰的區分是來自資本的增值或者說資本的時間價值,還是由于提供服務產生的增值。所以大多數國家對核心金融業務采取免稅政策。二級金融業務主要指金融理財咨詢、銀行保管箱業務、金融保安等服務。對于二級金融業務產生的收入,很明確就是由于提供服務而產生的增值,因此歐盟國家等對二級金融業務按標準稅率征稅。
3.對小企業的稅收優惠
由于增值稅在稅收征收管理和稽查方面的復雜性,各國為降低征稅成本提高征稅效率,對一定規模一下的納稅人會采取與一般納稅人不同的處理辦法。首先,多數國家會對一定規模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自由決定是否繳納增值稅進行增值稅注冊登記的權利。如納稅人選擇不進行增值稅納稅登記,則購進貨物的增值稅也不得抵扣。其次,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減稅或免稅政策。最后,對小規模納稅人簡化納稅程序。
以日本為例,日本對上年度應稅營業額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免征增值稅,銷售額不超過5000萬日元的經營者可以選擇按簡易課稅制度計算應交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申請按簡易方式計算繳納增值稅的,申請一經批準2年內不得變更。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征收,進項稅額不能完全抵扣,進項稅額以增值稅應納稅所得額為基數,乘以法定進項稅額計算比例,作為進項消費稅應納稅所得額。
英國、法國等歐盟國家,對起征點做了規定,但不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例如,英國對年營業額在79000英鎊以下的營業主體可以不登記為增值稅的納稅人,無需繳納增值稅。相較于低稅率這無疑是一種更為優惠的辦法。
4.出口退稅
國際上對出口退稅常用的辦法一是全額免稅購買,二是免、抵、退方式。全額免稅購買指企業在購進貨物時就徹底免稅,不征不退。免稅額度有年度審批法或逐步審批免稅額度兩種辦法。這種全額免稅購買的方式下,出口企業提供由稅務部門免稅證明批準號碼的購貨函,供應商憑購貨函向出口企業提供免稅貨物并開具零稅率增值稅發票。免、抵、退辦法適用于即從事出口貿易,又有國內貿易的企業。這種方式下,對出口貨物免征最后一道環節增值稅,以前各環節的應退稅款與內銷貨物稅款相抵,不足抵扣不符結轉下期抵扣或當期辦理退庫。
英國、法國等國家對于退稅資金都有保障機制。法國稅收制度要求稅務部門在3-6個月內退稅,先辦理退稅然后再對企業進行檢查以避免退稅延遲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檢查期可追溯10年。英國稅法規定出口企業每月可以申請退稅,出口退稅要求的資料也非常簡單,具體資料都只是留在企業備查,稅務機關要在兩周內辦理退稅,否則要按稅收滯納金的標準對企業支付滯納金。
三、對我國增值稅改革的啟示和借鑒
1.簡化稅率
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較多,對一般貨物及勞務采用17%,對部分農產品采用13%的低稅率,小規模納稅人采用3%的征收率,對交通運輸行業采用11%的增值稅稅率,對營改增后的大部分現代服務業適用6%的稅率。稅率繁多首先給征管帶來諸多不便,企業在開具增值稅發票時需要仔細區分適用不同稅率的產品和服務,開具不同稅率的發票。其次,稅率繁多不足以體現增值稅的稅收中性,可能導致進項稅額無法足夠抵扣,給進項抵扣也帶來諸多不便。隨著營改增的推進,我國增值稅的稅率也要逐步簡化,減少稅率檔次,配合財政收入的需要,設置一個標準稅率和一個低稅率。
2.出口退稅
我國出口退稅存在征稅率和退稅率實際上不相等;退稅流程繁瑣,時滯嚴重;出口企業所在地和退稅地點分離,增值稅增收和退庫分別由兩套稅務機構管理,帶來征管難度提高等一系列問題。糾其根本,我國出口退稅機制設計復雜,涉及的機構和空間范圍都過多,而數據和信息的縱橫聯絡程度低。參考國際出口退稅的通行做法,未來我國必要簡化出口退稅機制,減少退稅所需的流程和資料,而加快出口退稅管理的縱向和橫向互聯網建設以增強監管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出口退稅效率,促進外貿發展的目的。
3.對小企業的稅收優惠
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基本都只對起征點以下的納稅人免稅,而不再區分一般規模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因為我國目前雖然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3%的征收率,但是畢竟一旦選擇作為小規模納稅人就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依舊不低。若為促進經濟發展,鼓勵小規模企業,可以考慮效仿歐盟國家,擴大小規模納稅人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免稅,這樣同時也可以降低征管成本。
作者簡介:蔡文瑩(1994.10- ),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應用經濟學(財政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