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政鴻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們不能僅停留在單方面接受知識的階段,在有效關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思考。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可以開發學生智力和創造能力,而且,每個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加強課堂師生間的互動。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提問;教學策略
課堂提問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結合國內外關于課堂提問的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經驗,提出了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希望這些策略能讓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更有效、更高效,充分發揮出課堂提問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1.問題過于封閉.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只針對課堂內容,問題的答案一般只有一個或兩個,還是固定存在的標準答案.所以這些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固定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模式按部就班,沒有創新意識,只會按照固定的邏輯套路進行思考,最終阻礙學生自身物理學習能力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善封閉式的提問方式,應該采取開放性提問,拓展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2.提問方式單一.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課堂已經不再作為灌輸知識的載體,而是維系教師與學生共同對課堂知識進行探討、研究、實訓的空間.一般在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只是以一名教師的身份向學生提出問題,再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判斷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誤區與不公平性.要改變這種方式,教師應該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加入學生的討論組織中,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3.問題的難易程度存在兩極性.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時,多數教師在上課前沒有認真考慮和準備課堂中將要提出的問題,從而導致問題的難易程度存在兩極化,無法發揮出問題的真正效用.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會讓部分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問題層面上,沒有過多地進行思考;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太過于深奧,會讓部分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和規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步驟跟不上教師的授課步伐.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必須重視這方面的因素.
二、有效開展物理課堂提問教學的手段
1.提問要具有靈活性。物理教學始終處在一個動態變化過程中,所以教師要靈活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不僅要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追問、點題、重述、延伸等,更重要的是要能通過提問及時糾正以及敏銳地捕捉學生不正確的答案。比如說筆者在進行物理課教學時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正面資源生成的案例。本人在講解“奧斯特實驗”的過程中,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突然站起來向筆者提問:小磁針為什么總是轉向東西方向。這引起了一片哄堂大笑。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判斷這笑聲的意義,可以不理睬這位學生的提問,但是這位學生的提問有非常好的延伸價值,因此筆者借著這位學生的提問向所有學生提問原因。但是筆者意識到這個問題會涉及高中物理知識,如果這時向學生講解“右手螺旋定律”那么就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后面要講的“右手螺旋定律”了。這時有學生回答小磁針東西旋轉的原因是因為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然后筆者提問學生導線周圍磁場朝著哪個方向?又有學生聯想到了以前所學的物理知識。這樣通過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就引出了接下來的課程,又幫學生復習了以前的物理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2.提問應具有啟發性。設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若是問題的設計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那么這個問題就具有啟發性。比如教師在講解機械波的傳播“比較波的傳播速度以及質點振動的速度的不同”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下列問題:在一秒之內將一個兩米的長桿水平移動一米,請問長桿運動的速度、傳播速度。這樣將比較復雜的波動問題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長桿運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趣味性,還能夠使學生受到啟發。
3.初中物理課堂提問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藝術的體現,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課堂提問必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這些問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層層深入并且輕松地掌握物理新知,從而讓初中物理課堂充滿教學的藝術性。比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層層深入地理解,實現學生學習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我在教學中設置了具有鮮明的梯度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
4.提問講究趣味性,引人入勝??菰?、乏味、單一,呆板的提問只能讓學生昏昏欲睡,調動不起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熟悉的日?,F象,生活經驗中所探索出來的問題更加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求知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使學生們能愉快的獲取知識,吸收知識,是教學策略研究的重點?,F代大部分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只有學生在學習前對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才會樂于學習,主動去學習,學習效率才會有所提高。說到提問的趣味性,設計問題要考慮到如何激起學生們的興趣,可以從學生們喜歡的日常生活興趣下手,這樣不僅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也能調動學習氣氛。如當我們學習到電流知識的時候,探究燈泡亮度與電流的關系時,大部分老師會從“大家看到燈泡亮度變化想到什么?”入手,這類提問一般過于廣泛且無聊,提問的目的不夠集中也會導致學生們的回答比較松散,所以老師們應該將小燈泡由暗到亮調節,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通過實驗,讓同學們發現除了燈泡亮度改變以外還有什么實驗現象,讓學生們集中到電流表的指針有發生偏轉現象。學生們便會猜想“是什么因素引起了燈泡亮度的改變?”這樣一步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而引發他們的興趣,有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教師還可以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回答問題的困惑、回答問題的心理狀態和情緒、需要教師怎樣提問、怎樣評價他們的回答等.從而調整自己的課堂提問,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便于我們及時調整提問策略,使課堂提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