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鄒城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本文分析了鄒城旅游資源的現狀及發展情況后,指出當前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鄒城“十三五”期間旅游發展的路徑,以期提升鄒城旅游業整體水平。
關鍵詞:資源;存在問題;發展路徑
一、旅游資源現狀及旅游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鄒城市立足資源優勢,緊抓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和曲阜文化經濟特區的歷史機遇,堅持“文化突圍”戰略,以旅游品牌塑造為抓手,深度整合旅游資源,完善旅游設施功能,深化城市形象宣傳,大力開拓旅游市場,推進旅游業跨越發展。目前,全市有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10個,2A級景區7個,星級酒店3個,旅行社23個,省級旅游強鄉鎮10個,省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4個,省級旅游特色村19個,省級精品采摘園12個,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31個。2015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48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30%。
二、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方式粗放
鄒城旅游雖然發展速度快,但存在重速度規模、輕質量效益;重硬件景區建設、輕軟件配套服務;重戰略宣傳、輕轉化落實。綜合效益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旅游企業整體弱小,旅行社外聯接待能力差。
(二)產品供給不足
核心旅游產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設滯后,旅游產品總量不足。產品結構種類單一,休閑度假產品數量少,開發水平低,缺少休閑度假等高端旅游產品。
(三)產業結構失調
產業要素結構不科學,旅游要素不完善,游客在本市用于旅游購物的消費比重低于平均水平。市場結構失衡,入境、國內、出境三大旅游市場比例不夠協調。
(四)體制機制不順
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適應產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要求。行政體制在產業政策、資源開發等各個方面功能交叉、互相掣肘。在全市范圍內還不能實現無障礙旅游,不能實現區域資源、市場和信息流通共享。
(五)保障體系欠缺
景區與旅游集散中心間缺乏快速交通連接,加油站、餐館、廁所等配套服務設施及旅游交通標識系統不完善。自駕車服務體系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旅游規劃人員、行政管理人員、酒店管理與服務人員和農家樂從業人員等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
三、旅游產業發展設想
十三五期間,圍繞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兩大主題,以“孟子故里·儒風鄒城”品牌為引領,推進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有機融合,整合旅游資源和要素,完善旅游景區、基礎服務設施等建設,形成吸引力強、交通順暢、服務配套的區域旅游目的地。
(一)構建旅游發展新格局
堅持融合戰略、品牌戰略、全域化戰略、市場化戰略,著力構建“兩軸四區六片”旅游發展格局。兩軸即南北向文化旅游核心軸和東西向生態旅游拓展軸。四區即兩孟文化旅游區、嶧山風景區、孟子湖旅游區、九龍山旅游區。六片即鳳凰山片區、五寶庵山片區、上九山片區、藍陵桃花源片區、十八盤山片區、鴻山片區。按照“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原則,到2020年力爭三孟景區創建5A級景區,明魯王陵、上九山古村-五康軒景區、鴻山-五寶庵山-長壽山景區爭創4A級景區,綠鑫春生態莊園、嶧山農業公園、十八盤十八趟景區、夢幻海洋水世界、越峰景區爭創3A級景區,同時新增一批2A級景區,構建科學合理的A級景區梯隊,基本實現山區景區化。
(二)完善旅游產業體系
加強對外通道和城鄉交通建設,打通旅游景區與交通干道的連接,構建完善的城鄉旅游交通網絡。完善旅游住宿產品結構,挖掘鄒城特色飲食文化,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創意研發鄒城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構建種類齊全、特色鮮明的旅游商品生產銷售體系,打造“鄒城禮物” “孟府尚品”等旅游商品品牌。挖掘傳統文化,打造旅游演藝,開發游客體驗項目,推進旅游娛樂業的街區化、特色化、系列化。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發展要求,推進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公共服務。
(三)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設
加強旅游品牌體系建設,圍繞“孟子故里”的主題形象,提煉城市文化旅游標志。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和鄉村旅游,深化 “孟子修學游”文化旅游品牌和“鄒東深呼吸”鄉村旅游品牌。創新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新版山水圣人線、中華成人之旅、孔孟修學游、鄒魯文化尋根游和鄒東鄉村體驗游。加大市級媒體對文化旅游的宣傳力度,加強與等國內主流媒體的合作,強化旅游品牌營銷。堅持線上線下并舉,廣泛合作聯手推廣。以旅游推介會、上門推銷、當地媒體宣傳等方式,鞏固省內客源市場,拓展長三角、環渤海、港澳臺客源地,積極開拓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境外市場,加強與韓國漣川郡和安東市、新西蘭維多摩市、澳大利亞亞賽斯諾克市等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四)推進旅游科技與信息化
整合鄒城旅游信息,建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統一的數據中心。建立輿情監測情報系統和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各鎮街、重點景區和旅游企業數據直報系統,及時進行旅游相關數據的統計、預測和分析,推進旅游系統無紙化辦公;建設“互聯網+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大力發展旅游電子商務,鼓勵開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鼓勵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等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推動業務流程再造,鼓勵專業在線旅游企業進入傳統旅行社業務;支持傳統旅行社,特別是中小旅行社發展在線服務,促進旅行社新的產業分工體系形成;建設虛擬旅游發展平臺,結合數字城市工程等建設,逐步推進鄒城虛擬旅游,大力推進互聯網、無線移動網、有線電視網的“三網融合”。
(五)提升旅游人才素質
制定和實施全市旅游人才資源規劃,充分調動旅游行政部門、旅游院校、旅游行業協會和旅游企業等多方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探索校企人才雙向交流機制,鼓勵校企聯合辦學;圍繞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職業結構的變化與調整,改革旅游教育培訓的機制、內容和方法,力爭實現旅游教育與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無縫對接;分層實施教育培訓,開展初級人才的普及性教育與培訓,堅持先培訓、后上崗,完善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和崗位培訓制度,把旅游培訓與賓館飯店評星、旅行社管理、導游員管理、評定A級旅游區(點)相結合,實施培訓達標制度。重點強化導游隊伍培訓力度,建立導游員(講解員)星級評定制度,培養建設一支素質優、能力強、形象好的導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