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罹患抑郁癥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抑郁癥而自殘、自殺的現象也頻頻發生,校園抑郁癥的防治工作可以說迫在眉睫。結合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真實案例,探討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抑郁的天空,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抑郁癥;案例分析
抑郁實際上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體驗,每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很長時間,影響到個人生活、工作的時候,就轉化成了抑郁癥。罹患抑郁癥的人總是覺得情緒低落,他們看不到生活的樂趣,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索然,疏遠親友、回避社交,長此以往,就很容易悲觀厭世,走上絕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急劇加快,生存競爭日趨激烈,人際關系愈加復雜,人們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抑郁癥患者逐年在增加,并且還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90后”大學生逐漸成為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如何幫助大學生面對抑郁癥,如何引導大學生關愛自我、走出抑郁的天空,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每個高校輔導員都亟須關注并解決的問題。
一、案例概述
李××,女,現為某學院大二學生,剛入學不久,筆者就注意到了這個學生,該生不太合群,總是喜歡獨來獨往,表情淡漠。大一期間,該生曾多次參加學院各類學生干部的競選;在幾次的考試中該生也發揮出色,曾獲得過學院獎學金。筆者一直關注著該生,并與該生保持著一定的溝通,建立了比較好的師生關系。大一學年期末時,筆者發現該生經常無故曠課、缺席早晚自習,該生的室友也跟筆者反映,她們與該生相處不來,希望調換宿舍。筆者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遂找到該生談心,該生向筆者坦白自己患上了輕度抑郁癥。該生從小家庭條件優越,一直以來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全家人呵護備至、寵愛有加,幾乎從未遇到過什么挫折,直到進入大學,完全獨立的寄宿制生活讓自理能力較弱的她一下子無所適從起來,她本以為可以慢慢適應,不料問題卻接踵而來。先是與室友關系緊張,后來參加各類競選又屢屢受挫,好勝心強的她因此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泥潭。好在學習成績不錯,給了她些許的安慰,她也變得格外重視學習,可是在這次的四級考試中,她卻發揮失利,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她不愿再去上課,不愿與人交流,白天總是懷疑別人議論自己,晚上常常失眠、做噩夢,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二、案例分析及解決方案
筆者認為,該生之所以會罹患抑郁癥,不僅與她的自我認知、思維方式直接相關,同時也與她的家庭教養模式、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該生從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的過分溺愛導致她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差,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善與人交往。加之該生的個性又比較好強,喜歡追求完美,一旦遭遇挫折,就會采用非此即彼的極端化思維方式,全盤否定自己,把自己定位成失敗者。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要從學生本身、學生與家長、學生與環境這幾個方面入手去解決問題。
首先,要讓學生矯正認知上的偏差,正確定位自己。筆者在課余時間經常找該生聊天,不斷向學生灌輸“人無完人”的思想,希望該生認識到:人非圣賢,不可能事事盡善盡美,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學會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輩子順風順水,挫折其實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會讓人變得更強大。為了讓該生積極配合治療,筆者向該生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以此告訴該生抑郁癥并沒有那么可怕,它只是一次心靈上的小感冒,并非不治之癥,只要她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抑郁癥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其次,及時與該生的家長進行溝通,一方面希望該生的家長可以穩定情緒,接受現實;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可以給予該生足夠的精神支持與鼓勵,陪伴該生共同渡過難關。筆者告訴家長,現在該生最需要的就是他們的理解與正確引導,建議家長多與該生談心,傾聽她內心深處的聲音,幫助她釋放心中的壓力,同時還要鼓勵該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她的興趣愛好,以此分散她的不良情緒與注意力,重新喚起她對生活的信心。
當然,該生所處的環境對她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進入大學校園后,該生面對的是一個新的環境,身邊沒有了寵溺自己的父母,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有著較強自我意識及獨特個性的同輩群體,由于不善于與人交往,該生經常會產生一種被大家冷落、忽視的感覺,久而久之,她也越來越封閉自己。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實際上非常渴望融入集體,得到大家的認可,享受集體帶來的溫暖。因此筆者在專業內開展了“關注心理健康,積極快樂生活”的主題活動,引導同學們建立一個和諧、互助、互諒的集體,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幫助李××走出抑郁的天空。除此以外,筆者還充分發揮了班級學生骨干的作用,要求幾位女生干部在課余時間,主動找李××聊天,補習功課,并且及時向筆者匯報該生的情緒狀況。
經過筆者長期的努力,該生目前的生活狀態良好,并且已經可以很好地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主動參與集體活動。同時,該生在學習上也更加勤奮刻苦,得到了很多任課老師的好評,并正為考研積極地準備著。筆者認為現在的該生已經能夠更加坦然、更加勇敢地去面對今后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三、經驗與啟示
通過此案例,筆者感觸頗深,在為李××走出抑郁陰霾,重見燦爛陽光感到開心和欣慰的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每一位輔導員都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針對大學生抑郁癥的問題,筆者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完善工作:
1.進一步完善輔導員的知識體系
目前各高校的輔導員隊伍都比較年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心理學專業素養不高、實踐經驗匱乏等問題,因此輔導員應在業余時間,努力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心理咨詢的水平,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當然,學校與有關教育部門也要定期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提高輔導員分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使其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2.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對此,高校應廣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個體心理自我調節、自我防御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可以增加關于人際關系的處理、情緒的控制與調節、壓力的緩解、挫折的應對等方面的內容,還可以邀請一些相關的心理學專家、精神病醫生來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報告。除此以外,學校還應該積極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比如知識競賽、籃球比賽、合唱比賽等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心態,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姚萍,林梅.淺談大學生抑郁癥產生原因及其對策[J].科技資訊,2010(17).
[2]張志安,劉慧芳.大學生抑郁心理的成因與疏導[J].中國成人教育,2007(17).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