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婷
摘要:新一輪的改革浪潮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政府管理創新,特別是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中央和國務院敢于放權的改革創新,給予了社會企業發展的信心,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創新才能保證政府管理的活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特別在管理體制、管理理念、管理職能上面的創新體現了我國政府持續發展的活力,為我國持續變強、變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管理創新;市場化;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從本質上講,就是政府部門利用政府權力針對社會上出現的公共問題實施管理解決,從基礎上維護社會良好發展的態勢。美國組織理論家沃·本尼甚至說:“從60年代算起的20~50年里,人們將目睹并親自參加官僚制的送葬隊伍。”[1]在這樣的態勢下,進行新一輪的改革發展,進行政府管理創新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政府管理創新的改革在保持政府運轉活力、促進社會發展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介紹下政府管理創新方面的管理體制創新、管理職能創新、管理理念創新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政府管理體制創新,加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一是政府管理體制創新中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在服務中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有機統一,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是政府管理體制創新中積極深化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勇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構建符合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是政府管理體制創新把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重點放在基層,推進權力下放、重心下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基層,加強對基層社會管理指導,加大基層社會管理資源整合,夯實社會管理基礎。
四是政府管理體制創新進一步理順了黨、政、社職責關系。首先進一步理順黨委與政府的職責關系。更好地發揮黨委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其次是進一步理順了各級政府職責關系,強化了社會管理實施主體的職能,增強了政府管理處置突發新的社會問題、公共事件的解決能力,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穩定發展。最后進一步理順了政府和社會的關系,逐步取消、下方權力,為市場自主、自由發展發展增添了活力。
二、政府管理職能創新,增強了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管理能力
政府管理職能的創新,從本質上看是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創新。“無論是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還是凱恩斯的‘國家干預,都說明了單純的政府供應與市場調節無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2]因此,政府管理職能的創新,必須建立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的相互協調上的基礎上。然而在協調共進的同時,政府管理創新還要注意監控管理的責任。“服務能夠外包,但是治理卻不能。”[3]
一是增強了政府管理的應急管理能力,為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前提。政府管理職能的創新增強了政府應急管理職責帶動了政府應急管理體系的創新建設。政府職能創新中,按中央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建設,形成了一把手責任制,切實加強了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增強了社會穩定性,為市場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前提。
二是強化了政府維護群眾權益管理職責。政府管理職能的創新帶動了社會穩定評估的創新,要求從基層上了解人民情況,從實際出發進行評估,更貼近人民群眾進行管理。暢通和規范人民群眾的利息訴求表達更好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滿足了人民群眾合理的需要。
三是強化了基礎政府管理職責。在政府管理職能創新方面,最突出的是行政審批事項的改革創新。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批權意味著權力下放。以李克強為總理的新一屆政府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先手棋”“突破口”,通過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激發市場活力,讓企業、社會更有創造力,帶動更多的就業,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通過轉變職能,把該放的權放下去、放到位,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松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特別是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使得新增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長,有力推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促進以開放帶動改革。行政審批的下放,把審批權和管理權都集中在基層的縣級部門,縣級部門可以在進行審批后進行嚴格的管理,樹立了縣級管理部門執法權威,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政府管理理念的創新,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政府的管理理念往往決定著一個政府的管理基調。任何政府管理理念上的差異,終究會造成政府管理行為和管理結果上的千差萬別。滿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合理需求是政府管理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存在價值。所以,政府管理理念的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治黨為公的公仆意識的原則,回應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
一是政府管理理念創新深化了公仆意識。我國政府是人民政府,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叫人民公仆。政府管理理念的創新本質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公平正義的價值原則,這些正是我國公仆意識的基本體現。這就要求政府管理要從單向的權力管理主導式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尊重人民群眾合理需求偏好和意見表達,將政府管理職能中的權限更多的取消、下放,更好地、更放便地服務人民群眾。從本質上提高創新政府的誠信力,促進服務型、誠信型政府的建設。
二是政府管理理念創新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社會公共服務方面,要求我們的政府管理管理創新秉持執法為公的價值原則;在自然領域方面,則要求我們的政府管理創新要成為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政府。根據可持續發展觀的科學要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必須協調共進,綠色生態發展不僅僅是單純的綠色GDP,還要將環境保護的考核標準因素貫徹落實到政府管理理念,貫徹到政府長遠規劃、決策和具體執政管理中。在政府管理創新的基礎上,完善環保建設的績效考核標準,落實環保責任機制,有黨政中心部門主要領導帶頭承擔問責機制,做好節能減排和綠色辦公工作。
隨著地球村聯系的緊密通達,社會發展網絡革命的進行,作為民生、社會管理者的政府,其管理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對促進人類進步、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管理創新中政府不僅僅要關注經濟發展管理的創新,更應關注社會公共服務、民生合理需求管理的創新,只有這樣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政府管理創新才能夠更加“得民心、合民意”。
【參考文獻】
[1]Jay M1shafritz.Albert C.blic Administ ration,The Dorsey,chicago 325(1987).
[2]劉樹信.服務型政府:我國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01).
[3][美]戴維·奧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