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存
摘 要: 近年來,教師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注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注重和諧民主、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互動,等等。本文闡述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新課改 有效性 教學策略
教學是一種藝術,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不但能給教學工作者充分自由、創造、發揮的空間,還能給受教者創造培養技能、鍛煉心志、塑造人格的氛圍。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一直是課堂的主角,展示教學藝術和構建高效課堂自然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期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帶來幫助。
1.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教學主導性
要想在課堂上體現主導地位,增強指導教學的能力,務必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與基礎知識及較高的語文素養。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來講,自身的特殊能力重點體現在是不是可以借助教學活動,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教學的教學語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并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語言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倘若教師的語言自然、親切、形象、生動、富有意與情,那么學生就仿佛身臨其境,進而使教學知識變得簡單化,以及讓學生體會到美。盡管課堂教學有效性受到一系列要素的制約,可是教師的語言藝術常常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的教學語言引導具備清晰的思路和得當,務必通過形象、直觀、生動的事例教授抽象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教師在泛讀的過程中務必確保發音的準確性和標準化,在朗讀過程中應當表情豐富,保持適度的節奏。例如,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來講,教師需要準確地讀出字音,精確地啟發學生探究字形,以及說明白筆順的規則和筆畫名稱,并且可以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書寫,等等。此外,因為學生容易混淆一些漢字的字形,這就需要教師有相應的古漢語知識基礎,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
2.認真探究教材知識,仔細備課
教師上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與前提是備課。教師在正式講解前,務必仔細地分析教材知識,深刻把握與深入解讀要求教授的課文,處理好教材文本表達與學生認識能力間的關系,進而有目的性地選擇教學知識,主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文本知識。只有如此,才可以引導學生融入文本中,為學生傳遞課文所體現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激起學生的情感感受。具體來講,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更進一步地探究教學知識,對教學文本的價值取向進行準確的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課文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屬于作家們對實際生活的感悟與現實寫照。為此,教師對教材文本進行解讀的時候,務必跟作者處于的社會時代相聯系,深入發現文本的內涵與精華,并加以提煉,然后以此作為前提條件啟發學生遨游在語言文字建構的精神世界當中,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成長。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以學生作為視角思考問題,再一次開發教材。盡管小學語文教材面向的對象是小學生,跟小學生的認識特點相適應,可是文本作者處于的社會時代跟當前的小學生存在相應的差距,這不利于學生感受文本內容。因此,教師應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跟文本內容進行有效對話。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淺出,在教學中淋漓盡致地表達文本內容,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與理解文本知識。
3.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務必積極地營造快樂、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需要積極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當熱愛自身的工作崗位,認真地備課、保持飽滿的精神、注意幽默風趣、態度和藹可親、保持落落大方、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其次,教師應當愛學生和相信學生,將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與個性,以及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課堂上應當確保:及時地評價學生的回答,要么是中肯的評價,要么是肯定的評價;多多地激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微笑地面對學生;不體罰或者是變相地體罰學生。最后,教師應以學生的學作為基礎,不過多地限制學生,而應當積極地創造條件,只要是學生能看明白的,就要求學生看;只要是學生自己可以寫出來的,就要求學生寫;只要是學生做到的,教師就不干涉。只有如此,才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教學思想與教學態度,教師應當以學生作為視角,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呈現高效率與高質量的互動教學,最終順利地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張云嵐.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趙華.淺談如何優化小學作文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