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存在主義自由選擇理論,結合文本分析法,討論《店員》中主人公莫里斯在困境中的自由選擇,為新時期人的成長提供參考。
關鍵詞:存在主義;莫里斯;苦難;自由選擇
二十世紀初,西方各國經歷了多領域的危機,存在主義應運而生。存在主義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由選擇塑造自我。它旨在探索人類生存現狀,倡導自由意志、個人選擇和責任感。受社會狀況和猶太歷史的影響,多數美國猶太作家飽受異化的折磨。他們的作品多反映該主題,《店員》是其中的代表作。
本文首先簡介《店員》的主要內容和存在主義的自由選擇。接著結合莫里斯在荒誕世界里的遭遇,分析其自由選擇。莫里斯身體上貧病交加,情感上飽受喪子之痛和愛女之切的雙重折磨,精神上承受巨大孤獨。通過自由選擇,莫里斯戰勝了荒誕且異化的現實生活,實現自我精神的凈化。最后本文探討莫里斯遭受苦難的現實意義。
一、《店員》的主要內容
《店員》是馬拉默德的第二部小說,也是美國猶太文學的代表作?!兜陠T》以大蕭條時期布魯克林一條小街上的商店和地鐵站為背景,主要講述猶太人莫里斯.鮑勃在雜貨店的生活。《店員》刻畫了美國猶太社區的人際關系和人們的生存狀況?;恼Q的環境中,不同道德標準下,人們做出不同選擇,產生不同結局。該小說揭示了只有與荒誕的環境抗爭并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才充滿意義。
二、存在主義的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哲學家都強調個體存在,重視個人的最大價值。但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歧:什么是充實的生活以及如何實現;應該克服什么困難;內部和外部因素有哪些:包括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潛在后果。薩特等存在主義哲學家都認為自由最具意義。個人價值應被珍視和尊重。人類價值的實現,需要個人按照自我天性進行自由選擇。
本文以存在主義自由理論分析小說《店員》。通過分析主人公莫里斯在喧囂痛苦的生活中,自由選擇并實現自我精神凈化,實現對該小說主題的深入理解,并啟發人們在新時期面對困難做出正確選擇。
三、莫里斯的自由選擇
薩特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但他更強調個人的自由選擇。人類應勇敢地接受荒誕的生活并通過經常選擇了解存在的意義。這體現了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想的積極因素。存在主義的自由不是基于一切皆可行的抽象概念,獲取自由要經歷多種障礙。
(一)選擇為他人幸福而活
莫里斯選擇為他人的幸福而活,為救贖弗蘭克、查理等人而受苦?!痘貞洠翰{德·馬拉默》中,辛西婭.奧齊克寫到:沒有人會否認莫里斯·鮑勃是馬拉默德創造的高貴人物。莫里斯通過個人的努力為整個社區居民帶來溫暖,實現了自我內心的平衡,也使周圍的人得到道德上的提升。
在莫里斯的影響下,弗蘭克最終為自己的罪行而悔過,成為一個高貴有責任感的人。莫里斯去世后,弗蘭克竭盡全力供養鮑勃一家并幫海倫實現大學夢。小說的結尾,弗蘭克皈依猶太教象征他成功的自我救贖。
(二)選擇為凈化精神世界而活
猶太教旨在救贖或凈化人類精神世界。猶太教重視人們正義的行為和忠實履行神的誡命;猶太教的救贖更多是指按上帝的旨意行事。《店員》中,莫里斯.鮑勃一生飽經苦難。他早年喪子、生活貧困、傷病不斷、精神孤獨、厄運接踵而來。但他一生卻極少抱怨,通過自我救贖,實現精神上的凈化和完善。
(三)選擇為自由而活
存在主義的自由觀認為人存于世,受制于世。通往自由的路上充滿坎坷。莫里斯總能為他人著想;有迷失,卻總能及時回歸,從而得到身心自由。
經歷各種艱辛,莫里斯完成了漫長的救贖之路:自我救贖、救贖弗蘭克和周圍人。莫里斯以自我犧牲精神實現了精神凈化,同時也幫助弗蘭克和社區里其他人克服過往的錯誤,成為更好的人。
四、結語
首先,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可能確實是荒誕和不完美的。然而,我們不得不勇敢面對并接受它。在任何情境下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永遠不對未來失去希望。另外,存在主義主張人類應不斷鍛造自己,以開放的心態創造未來。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的意義在于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向莫里斯學習,選擇為他人的幸福而活從而凈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實現心靈的自由。
參考文獻:
[1] Abramson, Edward. Bernard Malamud Revisited, New York: Twayne Pub.1993.
[2] May, R. Freedom and Destin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1981.
[3] Malamud, Bernard. The Assistant.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1957.
作者簡介:邱蘊?。?983–),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公外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