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琦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們越來越習慣于追求時尚快捷的生活方式。在我國,服裝設計網絡平臺作為互聯網上的新興行業,已初具規模,并大大加快了服裝行業發展的腳步,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弊端,需要不斷地克服與改進,以便更好地為服裝及相關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做出突出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服裝行業;服裝設計網絡平臺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互聯網+”已經影響和改造了許多行業,例如早已走進人們生活的電子商務、在線打車、網上婚介、在線醫療等。近年來,服裝設計領域也開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服裝設計師、服裝產業供應鏈、銷售環節等加以整合,為信息及時有效的交換提供便利。這些平臺隸屬于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方服務行業,為供需雙方提供有償服務。一些學者也嘗試分析利用“互聯網+”,以及共享經濟、眾包模式在服裝設計師和服裝產業應用中的影響與可能性。
1 中國服裝設計網絡平臺的服務項目
1.1 人才培養及推廣
服裝設計師的級別劃分是其設計作品價值最重要的評定標準。服裝設計網絡平臺將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作為一項服務重點,定期上傳名師講座及國際時裝發布,供會員設計師學習;此外還發布各類服裝設計大賽參賽信息,并提供指導;一些與海外服裝設計專業院校有合作關系的服裝設計平臺,還為設計師提供專業的海外深造咨詢、手續辦理等服務。
此外,平臺還為設計師提供求職專區,上傳服裝設計作品,讓服裝企業更直觀的了解設計師的設計才華。網站還將設計師繪制的服裝效果圖按服裝風格、種類、面料、用途、客戶年齡層等詳細分類,方便服裝企業根據自身品牌風格查找所需設計人才。
對于希望創立品牌的設計師,平臺還專門為其尋找和提供品牌孵化器服務。在品牌創辦之初,通過提供場所和辦公配套設施,咨詢與培訓服務,以及政策、法律、融資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品牌創立的風險和成本,使其擁有相對寬松的成長空間。
1.2 定向設計
定向設計是一種設計構思方法。是根據設計目標的不同,即根據各個具體的人群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構思時可以向某一類群體定向。
在服裝設計網絡平臺中,定向設計往往是由企業按品牌風格類型和相應季度流行趨勢發起的設計作品征集,由平臺上的眾多服裝設計師接單并將設計作品上傳,企業選拔出優秀作品后向入選設計師支付相應報酬。
1.3 ODM貼牌
服裝制造廠商將設計或制造出的產品上傳至服裝設計網絡平臺,一旦被某服裝品牌企業看中,就會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或稍加修改再生產,以減少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時間。目前服裝品牌企業為減少成本,這種貼牌形式非常普遍,甚至出現不同品牌同款現象。
1.4 設計師集成店
這部分的服務平臺更接近于電商商務平臺,即集合眾多知名服裝設計師或新銳設計師,在平臺上搭建網店,展示其個性化的設計服飾,這些設計作品往往深受追求時尚與自我的消費者追捧。大部分商品以成衣形式銷售,也有少量定制服務。但這種設計師集成店的商品屬于限量生產,因此成本較高,價格自然遠高于批量生產的同類商品。
2 中國服裝設計網絡平臺的優勢和弊端
2.1 優勢
服裝設計網絡平臺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服裝行業集中化,將所有與服裝設計有關的資源整合起來,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例如中國大陸最大的全球設計師集成平臺D2C,將全球優秀的原創設計師和品牌匯集,消費者可以通過瀏覽網頁選擇喜愛的設計師和作品直接下單購買或定制;此外,號稱中國最專業的時尚設計人才和企業機構聚集的行業綜合門戶網站“梧桐樹”,憑借全國18所知名服裝設計專業院校鼎力支持的優勢,擁有服裝設計專業新生力量的強大會員支撐,是服裝企業尋找服裝設計人才的優質平臺;培娜服裝設計師品牌集成,是幫助有一定工作經驗、具備原創開發能力和設計、制版、工藝、銷售能力的設計師做品牌推廣。目前,這些服裝設計平臺數量較少,而且各有其主營業務方向,相互間競爭小,具有相當好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
2.2 弊端
2.2.1設計師等級不易界定
全國專業的設計師評選為數不多,其中“中國服裝設計金頂獎”被譽為中國服裝設計界的最高等級,這些獲獎設計師往往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是被市場所認可的優秀設計師。其次,少數幾個國內外知名服裝設計大賽也為新銳設計師的等級界定提供了重要途徑。如:“漢帛獎”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中國服裝設計新人獎等。
但除了上述頂尖級服裝設計師由專業的評定機構選出,其余大量設計者的設計水平并不能得到清晰的界定。近幾年,服裝設計大賽層出不窮、魚龍混雜,評選標準和評委也有很大層次上的差別。對于普通服裝廠商和消費者來說,單從服裝設計大賽中已無法辨別設計師水平的優劣。這也對服裝設計網絡平臺的設計師等級和傭金劃分造成一定的難度。
2.2.2設計師能力虛夸
網絡平臺是個虛擬的世界,就必然存在虛擬世界的諸多弊端,比如訂單量和好評率的造假。對于新注冊的服裝設計師,由于沒有訂單量、粉絲量和好評率,極難吸引大家的關注,“刷單”的造假行為自然成為短時有效的最佳途徑。對于初具規模的服裝設計網絡平臺來說,很難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技術手段用來查處此類造假行為。
此外,服裝設計網絡平臺雖然制定了嚴格的資格審查程序,但設計師簡歷由設計師個人上傳申報,其個人資料的真實性和個人作品的原創性也存在一定的能力虛夸風險。
2.2.3知識產權易受侵犯
設計師為了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華、服裝制造廠商為了取得服裝品牌企業的貼牌,必須將設計或制造出的產品圖片上傳至平臺,這種展示在吸引客戶的同時,也極易被缺乏誠信的個人和企業所利用,直接扒版或稍加改動變成為自己的設計,導致知識產權被侵犯而又無法及時有效地維權。
2.2.4合同監管難度大
作為一個具有中介服務性質的第三方平臺,服裝設計網絡平臺對旗下注冊會員有保護其合法權益的義務。例如亞洲最大的網上交易平臺淘寶網,為保障交易雙方的利益,推出了支付寶服務,還對平臺上的電商收取1千-幾萬不等的開店保證金,作為消費者維權時的重要保障。但服裝設計網絡平臺行業性強,不可能具有如此規模,未必得到客戶的充分信任。此外,在大力吸收會員的初期,也不得不放低甚至不收取保證金,這也增加了合同監管難度。
2.2.5受服裝市場環境影響大
在09年,也就是“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以后的第二年,服裝行業異常紅火,服裝原料之一的棉花每噸價格從1萬漲到3萬。不料一波瘋狂的產能擴張之后,到2012年經濟刺激藥力消退,很多企業訂單大幅下滑,甚至前兩年的利潤瞬間歸零。在短短五年內翻了一倍多的員工工資,因其具有剛性,此時并不能因經濟低糜而回落,這也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無法想象的壓力。2015年,服裝企業頻現破產倒閉潮。服裝設計網絡平臺是專為服裝行業服務的,因此也受到相當大的波及。
3 總結及未來發展分析
3.1 競爭激烈使得利潤降低
作為一種新興行業,既要保證短期盈利,又要保證長期的品牌發展。短期來看,市場存在需求,而平臺尚處在發展初期,為數不多,隨著進入該商業模式的平臺不斷增加,自然會產生競爭。另外,各服裝設計網絡平臺經過長期發展調整,也會出現主營業務向盈利高的項目并攏的現象,從而導致競爭項目過度集中。長期來看,為了保證平臺的品牌效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用以投放廣告和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會員,擴大平臺規模和業務種類,完善各項客戶服務。競爭的加劇和支出的擴大,必將壓縮成本,降低利潤。
3.2 少數幾家網絡平臺瓜分市場
服裝設計平臺數量激增以后,不可避免地出現服務項目同質化,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所取代。這就需要在短期內搶占大量優質客戶,優化會員結構,比如頂級服裝設計師、業務量需求大的龍頭服裝企業、頂級服裝設計專業院校及名師、各大服裝及紡織行業協會、先鋒時尚媒體等。大力完善平臺的各項服務,使會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平臺為個人和企業創造價值,留住優質客戶。只有比競爭對手先一步,才有機會搶占市場份額,穩定市場地位。
企業要存活,必須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明確定位,服裝設計網絡平臺也不例外。有規劃的平臺應該通過挖掘自身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將最擅長的項目做到最好,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團隊打造自身品牌價值,提高核心競爭力,最后由少數幾家服裝設計平臺瓜分市場。正如幾家網絡購物平臺都有自己的主打項目,當當網的圖書、京東網的電器、唯品會的特價商品、1號店的食品等。
3.3 網絡平臺主營業務拓展
除了緊盯和瓜分現有市場,聰明的服裝設計網絡平臺還可以憑借敏銳的眼光獨辟蹊徑,來創造新的市場,不斷開發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項目,與時俱進。如眾包業務的興起,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外部資源,不僅可以壓縮員工工資成本,還能擁有更多選擇權,提高效率。另外,技術創新平臺的建立也能大力吸引優質客戶,提高自身競爭力。
3.4 全球化勢在必行
每個民族和國家都需要從其他地區吸收多元的文化,豐富自己的生活,尤其在服裝行業,各個企業都希望擁有受顧客喜愛的、個性化的產品,以提高市場份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更多的企業期待融合國外優秀服裝領域的新鮮血液,在設計制作、運營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而且也有更多的服裝設計人才期待走向國際。因此,服裝設計網絡平臺必須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尋找更大商機。
4 結束語
服裝設計網絡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新興行業,盡管這個行業起步較晚,但作為世界服裝消費及出口大國,該平臺在我國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深入研究該產業的發展模式與發展方向、少走彎路就成了當務之急。希望服裝設計網絡平臺通過規避風險,合理運用政府政策導向,可以為服裝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推動效應。
參考文獻
[1]王婭莉.民營企業戰略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卷宗,2015,(1)
[2]宋衛,丁建鎮.電子商務實施眾籌的應用策略[J].現代商業,2015,(7)
[3]賀愛忠.企業新產品開發的市場實現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4]楊子琳.W公司童裝ODM產品暢銷沙特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