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摘 要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用以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常作為總體經濟通貨膨脹或緊縮運行狀況宏觀指標。本文力圖通過測定2001~2015年CPI指數數據與全國大學生實際就業率關聯度,以期尋求描述通貨膨脹與大學生就業存在內在關聯的菲普利斯曲線在長期狀態下推廣的可行性。
關鍵詞 通貨膨脹;就業率;差值單樣本檢驗
一、概述
通貨膨脹對就業率的影響通常是雙向的:一方面,通貨膨脹造成貨幣貶值,致使企業雇傭勞動力的成本上升,因而雇主會減少勞動力的投入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就業率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會引起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政府會加大投資拉動消費,而廠商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便會選擇雇傭更多的勞動力,這將導致就業率上升。兩者之間變動主要方向正是本篇探討所在。通貨膨脹影響的特點是廣泛的,多層次的,并且持續時間會較長。
菲利普斯曲線曾給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之間反向變動,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失業率會減少,即就業率會相應提高。但必須指出的是,菲利普斯曲線是短期曲線,適合描述短期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反向變動,但是我們無法測定經濟在長期通貨膨脹狀態下是否會帶來就業率的上升,犧牲貨幣價值又是否會有意義?
本篇主要從數據挖掘的角度,以數據分析度量長期通貨膨脹與實際就業率之間變動關系,間接論述菲利普斯曲線是否能在長期得以延伸。
二、時間序列數據分析
(一)CPI數據分析
總體分析:從2001年至2015年15年數據中,依據CPI指數推斷經濟運行狀況可以看出,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1年至2006年為適度通貨膨脹,2007至2011年經濟轉變階段,2012年至2015年適度通貨膨脹。
具體分析:
從1994年至2015年總體數據中,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嚴重的通貨膨脹,CPI指數基本位于10%以上,甚至達到25%。一般認為,當CPI指數增幅超過3%時,有輕微的通貨膨脹,當CPI指數超過5%時,我們習慣認為具有嚴重通貨膨脹。但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很多國家經濟迅速陷入低迷狀態,經濟增長幅度大大放緩,CPI指數在1998年至2001年基本位于0以下,表明此時處于通貨緊縮,生產投資急劇縮小,各種物品價格持續下跌,市場供過于求,從而導致CPI指數為負。但從2001年直到2006年,CPI指數平穩增長,且穩定在3%以下,較長時間內處于適度通貨膨脹狀態,經濟學家認為適度通貨膨脹不僅有利于穩定物價水平,更能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動力。2006年至2007年CPI指數上升較為明顯,且在2008年超過5%,說明此時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導致物價增長水平不穩定,之后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經濟受到劇烈沖擊,經濟增速一再放緩,反映在CPI指數曲線上便是出現下降趨勢,并且在2009年左右達到負值,表明此時一段時間內物價下降,之后在2009年后由于房地產市場等迅速發展拉動經濟馬車前進,出現短暫的嚴重通貨膨脹后直到2015年CPI指數水平長期保持在0~3%之間,經濟發展態勢較為穩定。
(二)就業率數據分析
從2001~2015年15年的就業率數據中,就業率水平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快速上升階段(2001~2006年)、劇烈波動階段(2007~2011年)、后期平穩階段(2012~2015年)。
三、聯合對比分析
(一)定性分析
從2001年至2015年就業率與經濟運行狀況的階段性劃分來看,都分為三個階段:前期階段適度通貨膨脹,就業率經過短期巨幅上漲后開始逐年平穩增長,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認為通貨膨脹促進就業;中期階段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通貨膨脹逐漸減小并開始趨于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公司裁員加劇,就業率下降非常明顯,經濟復蘇后,通貨膨脹短期較為嚴重,就業率迅速上升,可以認為:當通貨膨脹時,就業率上升,通貨緊縮時,就業率下降;后期階段重復前期階段,適度通貨通貨膨脹就業率較為平穩。因此,通貨膨脹與就業率存在正向關系,這從圖3-1趨勢中可以看出。
(二)定量分析
1.標準化趨勢法
由于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大小差異以及計量單位影響,為此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以獲得可比性。標準化的方法主要有最小-最大值法、Z-scores法以及按最小量定標比較法,本篇采用Z分數法,利用軟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并繪制成散點圖3-2。
從圖形結果來看,標準化后的年環比增長率與就業率幾乎具有相同的走勢,兩者之間差異性較小,由于通貨膨脹具有時滯性,因而通貨膨脹曲線(年環比增長曲線)會向后略加平移。但從總體而言,通貨膨脹時就業率會上升;通貨緊縮時,就業率會下降,符合菲利普斯論證。
2.差值單樣本檢驗
在小樣本情況下,為測度標準化后通貨膨脹(CPI指數增長率)與就業率是否相同,即測度CPI指數增長率與就業率的差值是否顯著為0,需要先將“兩變化率”原始數據加以標準化,然后將兩標準化數據相減作為單樣本,之后進行單樣本T檢驗。
從數據可以看出,原假設為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檢驗值為0),在95%的置信水平下,由于sig值為1.00,遠遠大于0.05,因而,有理由認為CPI環比增長率與就業率之間大小無顯著性差異,所以,當通貨膨脹時,就業率會隨之增加;當通貨緊縮時,就業率會減小,兩者之間存在正向的變動關系。
四、結論
菲利普斯曲線客觀給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短期反向變動關系,對于長期趨勢未作詳細描述,本篇通過15年的代表性數據CPI指數以及就業率分別做趨勢分析,并對兩者之間關系進行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本文認為,在適度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有利于就業率的提升,經濟危機等變動幅度較大情況下,就業率也會巨幅變化,極不穩定,良好的經濟環境有助于實現充分就業。整體而言,長期通貨膨脹(緊縮)與就業率之間關系符合菲普利斯論證,即菲普利斯論證可以推廣到長期經濟運行中。
參考文獻:
[1]郭彩琴,楊星等.《最新通貨膨脹理論研究發展評述》.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2]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2007.
[3]李成瑞.《社會經濟統計活動》.統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