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芳
摘 要 《被壓迫者教育學》中“解放教育學”的思想,讓我們重新審視“幼兒教師需要培訓”這一命題的邏輯合理性。目前幼兒教師培訓要想取得實效,必須讓幼兒教師意識到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主體性。可以通過營造幼兒教師發揮自主性的環境、樹立可供幼兒教師參照的榜樣、完善幼兒教師選拔考評制度等方式,提高幼兒教師培訓學習的自主意識,進而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關鍵詞 幼兒教師 培訓 自主意識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37
保羅·弗萊雷的“解放教育學”是具世界性影響的教育思想體系。①該思想體系以“解放教育”的觀念指導“對話式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對話的平等性,以及學生在對話當中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他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中提到,灌輸式教育模式中師生之間沒有交流,學生只需要耐心的接受,記憶和重復儲存材料,造成學生的去意識化,構成不了真正地教育。②他倡導一種提問式教育,與意識的本質,即目的性相呼應,體現交流,③也只有平等的交流,才能使教師與學生成為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才能有真正的教育。
現目前,國內幼兒教師培訓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④原因何在?弗萊雷的“解放教育學”思想能夠讓我們從培訓的邏輯起點出發,重新審視幼兒教師培訓本身,以期從培訓最根本的關鍵問題入手,達到提升培訓效果的目的。
1 “幼兒教師需要培訓”的命題解讀
幼兒教師需要培訓——這個命題的起點在什么地方?
從一個社會現象說起:“入園難,入園貴”。要想快速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辦法就是擴充已有能擴充的幼兒園和新辦幼兒園,但隨之而來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幼兒師資缺口大。如何解決?目前的現實是非幼師類的人員(包括小學教師轉崗)大批量地涌入幼教行業。因為幼兒教育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面對這種情況,在教育管理者和大部分的學者看來,理所當然地要對這個行業進行規范化,對應聘上崗的幼兒教師進行再教育,這就產生一種行為:培訓。在幼兒教師的培訓當中,最為突出的是國培,而后是省市以及民間教育機構等組織的各式各樣的培訓。
由此看來,“幼兒教師需要培訓”這個命題的起點在教育管理部門,是官方認定的,而不是幼兒教師自身發出的強烈需求。因為媒體沒有廣泛地報道這種需求,一線幼兒教師也沒有表達出“我需要培訓!”的強烈呼聲。部分學者,或者教育人士看到幼兒師資的現狀,向教育主管部門建言:幼兒教師需要培訓。如某學者通過調查后發現,8.9%的教師認為自己“很需要”培訓,45.3%的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培訓,可見幼兒園教師對在職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⑤但是,從這種角度得出來的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只是一種理性的認識,而不是一線幼兒教師發自內心的感性的訴求。也就是說,理性層面的需求與感性層面的需求是有差異的,雖然有些一線幼兒教師是非科班出身,教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但他們并沒有想要付出多余的精力通過培訓學習改變自己的意愿。從這一角度來講,“幼兒教師需要培訓”的命題并非來自幼兒教師本身。
然而,無論“幼兒教師需要培訓”的命題是誰發起的,都不能否認這一命題的客觀實在性。那么培訓的現狀如何呢?研究表明,幼兒教師國培的主要問題是培訓目標不明確(目標是教育部門定的,不是在對話的過程中產生的)、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式單一、培訓過程和結果監管不力、參訓者主動性不強,幼兒教師培訓狀況并不理想。⑥其原因在什么地方?
弗萊雷在談到教育的項目內容時認為:“許多政治和教育計劃均以失敗告終,因為這些計劃的始作俑者是根據自己個人對現實的觀點來制定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除了僅僅作為其行動的目標)處在具體情況之中的人,而這些人無疑正是他們項目實施的對象。”⑦從目前的幼兒教師培訓項目來看,以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為主,請一些幼教專家辦幾場講座、找一些優秀幼兒教師上幾節示范課,然后以某些幼教領域主題研討一下,作為一周短訓的內容。往往這些內容的生成不是根據幼兒教師的需求來確定的,而是一線幼兒教師的管理者(如園長)和培訓組織方通過調查之后,認為一線教師缺少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就給予相應的培訓。更有甚者,有些培訓是培訓組織方能夠請到哪些專家就提出適合專家培訓的內容,用培訓者自以為好的東西對受訓者輪番轟炸,往往是培訓不見實效的直接原因。⑧無論是理論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還是培訓實施者,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從“我”的認識出發,以給予者的身份認為培訓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接受培訓的幼兒教師應該怎么樣做。但幼兒教師是否認同,是否自發自愿,以及對培訓本身的認識才是培訓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所在。可以說很多時候培訓組織者與幼兒教師的對話不在同一水平上,只是一種單向的對話模式,違背了對話應該是有愛、謙虛、希望以及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前提。⑨這就容易使得培訓成為一種灌輸式的教育,也就很難讓培訓取得良好的成效。
2 保障幼兒教師培訓項目實效的策略
當前幼兒教師培訓最關鍵的點是要讓這個群體能夠意識到參與培訓學習的重要性之后,能夠自覺自愿,發自內心地參與到培訓當中,也即將幼兒教師的自主意識作為第一優先級考慮。如何提升幼兒教師培訓學習的自主意識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營造幼兒教師發揮自主性的環境
在培訓項目啟動之前,要充分調查培訓區域幼兒教師參與培訓的意愿,只有當自愿培訓的教師人數到達培訓規模的最小值時,才能夠正式啟動培訓項目。培訓項目的內容和形式由培訓方和幼兒教師共同商定。具體來講,可采用問卷反饋和現場討論兩種方式進行。
問卷反饋的方式。問卷中問題的數量以不多于五個為宜,主要問題有“你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了什么困惑?”“你想在培訓中學到什么?”等開放性問題,幼兒教師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這些問題對于偏遠欠發達地區的幼兒老師來講可能是有難度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兒,這種情況可以通過現場討論的方式商定。
現場討論的方式。可將參訓者分成若干小組,針對關鍵的幾個問題(如問卷反饋方式中提到的)小組內討論,然后以小組討論的結果再進行全體商討。在討論開始時,可能出現冷場的情況,這需要培訓項目主辦方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如請能力較強的老師先針對關鍵問題談一談,做一個示范。這種方式適合培訓規模較小的項目,在培訓之前,由培訓方和幼兒教師針對培訓內容和形式做深入細致的交流。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當中,也可以兩種方式結合使用。最后得到的培訓內容通過匯總之后,由項目主辦方形成若干個主題,并制定當期培訓計劃;如果形成的主題過多,一次培訓無法完成的,可規劃成系列培訓。最后將培訓計劃反饋到愿意參加培訓的幼兒教師手中。
2.2 樹立可供幼兒教師參照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無論在哪個幼兒園,一般總有那么幾個教師自主意識很強,愛學習,追求進步。幼兒園的管理層要充分挖掘這種有潛力教師的帶動作用,在現有的培訓模式下,盡可能將培訓的機會向這類教師傾斜,讓他們取得更快更大的進步。并在適當的時候將這類教師作為標桿,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號召全園教師向他們學習,并以他們為核心組建學習團隊,以期帶動更多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追求進步的自主意識。
同樣,作為一個區域的教育管理機構來講,可以參照單個幼兒園的榜樣模式,在區域內樹立幼兒園及園長的榜樣,提高幼兒園園長的自主意識。這也有利于單園內教師榜樣的樹立。
2.3 完善幼兒教師選拔考評制度
幼兒教師的素質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⑩把好人員的準入關,雖然幼兒教師師資的缺口大,也不能只要是科班出身的應聘者隨便考核一下就通過了。無論是否科班出身,選拔的前提不是應聘者有多么優秀的才藝,而是把應聘者對幼兒是否有愛心,對幼兒教育是否有熱情放在第一位,這將是應聘者今后在工作中能否自主學習、追求成長的動力源泉。缺少的知識可以再學習,而對幼教事業的愛心和熱情是根植在心底的,很難培養。
建立幼兒教師培訓成長激勵機制。對幼兒教師的考評是多方位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教師培訓學習的自主意識,必須要完善培訓引領成長的激勵機制。目前,很多幼兒園對教師的考評加入了“參與培訓”這項指標,而考核的內容是參與了幾場培訓,拿了幾本證書。這種考評方式很容易滋生參與培訓的功利化——貌似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很高,但有沒有認真學習,學到了多少知識并不關心。因此,需要對參與培訓的成果進行考核,不僅僅只是考核教師參與了幾場培訓,而是通過這些培訓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技能上、在區域環境的布置和利用上、在日常與幼兒及幼兒家長的交流互動中取得了哪些效果,作為考核的重點。
完善幼兒教師選拔考評制度,這樣做不僅可以在源頭上保證幼兒教師培訓學習的動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參與培訓的功利化,形成幼兒教師學習自主性的推力,更大程度上保證進入培訓現場的幼兒教師是自發自愿的,帶著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目標參與培訓。
當幼兒教師有了足夠的培訓學習的自主意識,“幼兒教師需要培訓”這一命題的起點就回到幼兒教師自身這一合理邏輯主體,幼兒教師與培訓方之間的對話才有可能在同一個水平上,幼兒教師培訓過程中的主體性才能得以體現,從而才能保證幼兒教師培訓的成效。
注釋
① 董標.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應該有《被壓迫者教育學》[J].比較教育研究,2002(8):1-6.
②③⑦⑨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67.
④ 徐麗玲.幼兒教師培訓研究綜述[J].湖南社會科學,2011(1):193-195.
⑤ 張云亮,王德明,時莉,宋寅喆,姜勇.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的現狀、評價及其需求[J].學前教育研究,2012.205(1):33-38.
⑥⑧彭曦,王余娟.從“國培計劃”的實施看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6(3):17-19.
⑩ 韓冰清.幼兒教師素質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J].教育導刊,201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