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 要 本文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平均預期壽命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標,對云南省部分少數民族的人口壽命和受教育程度變化情況及其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進一步提高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口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建議。
關鍵詞 少數民族人口壽命 少數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 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9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分別是我國醫療保健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國部分特殊少數民族在人均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方面差異尚存。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20日在昆明親切會見獨龍族干部群眾代表時再次強調,“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針對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的民族工作重視物質輕視精神的傾向,早在2014年9月底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就明確指出:“民族工作要見物,更要見人”,“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 因此,切實提高各特殊少數民族人口的人均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提升少數民族群體的幸福指數,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群體的社會競爭力,縮小各民族之間的差距,推動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1 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變化
根據中國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資料和中國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資料中有關數據編制完全生命表,可以計算出相關民族平均預期壽命,用于表示相關民族人均壽命,具體方法如下:
設代表歲的平均預期壽命:指達到某一確切年齡歲的一批人按照某一死亡水平計算的他們未來可能存活的平均時間長度。其中成為平均預期壽命,代表出生嬰兒的平均預期壽命。
首先對從歲到+1歲的死亡人數有: = ,代表個人從歲到+1歲之間生存的年數總和 = (),其次分別對0~1歲、1~2歲、2~3歲、3~4歲、……、100~101歲、……的、、…………進行加總:對個人從0歲開始到死亡生存年數的總和有: = + + … + = 所以0歲人口的平均壽命: = = 。
總體上看,從2000年到2010年云南省特殊少數民族從平均預期壽命在不斷提高,部分少數民族平均預期壽命增長幅度甚至超過漢族,說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衛生醫療、交通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促進了特殊少數民族人均壽命的提升。
2 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變化
如果將某一人口群體中的總受教育年限記為E,該人口群體的人口總數記為P。我們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 =
P一般由特定選取的人口群體來確定,而E則有各種影響因素制約其值。通常來說,很難準確得到除人口普查外的某一人口群體的總受教育年限。故在實際操作中,為了便于計算,E的值一般是將各種文化程度的人口乘以相應受教育年數,而后將各乘積相加的方法計算得,即: =
本文定義受教育年限為未上學即文盲0年,掃盲班1年,小學6年,初中9年,高中(含中專)12年,大專15年,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根據上述公式并使用2000年和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資料,計算出我國特殊少數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變動情況如表1所示。
表2說明,從2000年到2010年,漢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了1.14年,少數民族中增長年限超過漢族的有回族、藏族、苗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傈僳族、佤族和布朗族,其中藏族增長年限最大為1.8年,德昂族的增長年限最小為0.56年。
3 少數民族平均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以上對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變化情況的分析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都在不斷提高,二者之間實際上也有一定的相關性,探尋二者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以及相關性程度,對分別提高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我們尋找更好的方法進一步促進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通過以下柱狀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在2000到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期間,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長,少數民族人口壽命也在逐年上升,由此可以假設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呈正相關。
然后,選取回族、彝族、傣族、白族、佤族、傈僳族、景頗族、壯族和布朗族9個少數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數據和平均人口壽命的數據,通過SPSS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2000年選取的九個少數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人口壽命的相關系數為0.896,2010年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822(見圖3和圖4)。
根據圖1和圖2,對2000年少數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人口壽命作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如圖3:
根據圖1和圖2,對2010年少數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人口壽命作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如圖4:
當相關系數大于0.8時,說明被測算的變量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這就表明,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壽命與人均受教育年限之間存在著高度的正相關性,即當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時,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壽命也會隨之提高,同樣地,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壽命的提高也正面促進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在云南省石林縣、尋甸縣、貢山縣、開遠市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調研也發現,受教育程度高的少數民族往往心態較好,也樂于外出打工,接受新事物和新生活方式較快,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往往較高,總體健康狀況較好,人均壽命也較長。而少數民族人口壽命提高也會增進少數民族受教育的程度。
4 提高少數民族平均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主要對策建議
(1)建議啟動實施“特殊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和人口壽命提升計劃”。針對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7年的和人口平均壽命少于70歲的少數民族,實行特殊的“教育發展和人口壽命提升計劃”。用特殊的政策和辦法,扶持其教育發展和醫療健康事業。比如針對這些少數民族先搞“普12”教育;加強農村學前教育;改善寄宿學校條件;適當增加民族地區教師特崗招考指標;完善“新農合”;整治生活環境;開展科學飲食和健康教育;實施鄉鎮醫院改善及醫生待遇提升工程等。
(2)多渠道加大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同胞能夠接受教育。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健康保健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3)進一步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促進機制。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宣傳普及基本醫療知識,提高少數民族地區人民醫學常識。進一步深化落實少數民族地區醫療保障體系。
(4)采用多種方式提高教育支出占總GDP的份額。引進最新的教育設備配置、教學材料,升級教育軟件,提高教師待遇以吸引優秀師資、學習試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與培養方向。
(5)鼓勵平衡機制創新,完善教育法治建設。通過對政策的宏觀調節,建立區域性的教育資源配置均衡機制,對教育相對落后的民族地區進行必要的扶持和幫助,以減少客觀因素所帶來的教育損失,并通過立法來保證教育進程的推進。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 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Z].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2]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Z].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 云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 云南省統計局編.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Z].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4] 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 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 云南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云南省民族學會編.美麗家園——云南民族大觀[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5] 劉錚.婚姻狀況、教育情況、職業狀況和死亡率的關系.人口研究,1986.
[6] 胡平,孫福濱,劉海城.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異.人口與經濟,1997(5).
[7] 謝韋克.中國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J].中國人口科學,1995.
[8] 岳亮.云南民族工作調查報告[R].科學社會主義(雙月刊),2013(1).
[9] 劉長生,簡玉峰.壽命預期、教育資本與內生經濟增長[J].當代財經,2011(4).
[10] Skevington、Suzanne M. Qualities of life,educational level and human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health[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5, no.10(2010):999-1009.
[11] Deboosere,Patrick;Gadeyne,Sylvie;Oven,Herman.The 1991-2004 Evolution in Life Expectancy by Educational Level in Belgium Based on Linked Census and Population Register Data[J].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25. No.2(2009):17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