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梅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剖宮產術中對婦科良性腫瘤予以治療的方法與效果。方法 160例妊娠合并婦科良性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各80例。實驗組在行剖宮產術的同時切除腫瘤, 參照組則于剖宮產后擇期切除腫瘤。對兩組的手術情況予以比較。結果 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 手術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手術優良率為87.50%,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 治療效果較好。結論 在剖宮產術中可同時對患者予以腫瘤切除治療, 其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較高, 值得予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剖宮產;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89
良性腫瘤缺少明顯的臨床表現, 因此很難被及時發現, 而在手術治療或某些特殊情況下則有可能被醫師發現, 很多良性腫瘤都是在剖宮產術中被發現的, 良性腫瘤對妊娠結局有一定影響, 為了保證母嬰的安全需謹慎選擇治療方法[1]。本研究以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剖宮產中婦科良性腫瘤的治療方法?,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產婦3366例, 其中行剖宮產術分娩的孕婦有1326例(39.39%), 剖宮產孕婦中合并婦科良性腫瘤的有270例(20.36%)。本次研究擇取其中的160例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各80例。實驗組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29.62±6.33)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64±2.68)周。參照組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29.71±6.00)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73±2.32)周?;加衅渌麌乐叵到y疾病的患者不參與此次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患者均予以連續硬膜外麻醉, 于下腹正中做一切口, 與子宮下段做一橫切口, 分娩后對患者的宮體內肌內注射20 U的縮宮素。實驗組于剖宮產術后同時切除腫瘤;參照組則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擇期行腫瘤切除術。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對實驗組的手術類型與效果進行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 手術時間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實驗組手術類型及效果 實驗組手術的優良率為87.50%,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 治療效果較好。
3 討論
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 婦科腫瘤的發生率呈現出上升的態勢, 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包括卵巢腫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異位等, 這些腫瘤不存在較為明顯的表征, 行剖宮產手術時極有可能發現這類腫瘤, 腫瘤的存在很可能對妊娠結局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因此醫師需對婦科良性腫瘤的處理予以高度關注[2]。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 為了避免患者發生感染、出血等并發癥, 降低手術風險, 一般不選擇在剖宮產的同時對患者予以腫瘤切除治療, 而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使剖宮產術與腫瘤切除術同時開展成為了可能, 及時對腫瘤進行治療干預有利于保證母嬰的健康, 提高產婦的生存質量[3]。
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行剖宮產術的同時進行腫瘤切除治療, 治療結果顯示, 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 手術時間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手術優良率為87.50%,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 由此可見在剖宮產術中可同時對患者予以腫瘤切除治療, 該治療方法值得予以推廣使用。
在術前, 醫師應當對患者的病情予以準確的判斷, 包括腫瘤的位置、性質、數目以及大小, 然后綜合各項指標選擇合適的方式對患者予以手術治療。醫師要根據患者的指征確定患者是否適宜在剖宮產術的同時接受腫瘤切除治療, 通常情況下滿足以下兩種條件的患者可以在剖宮產術的同時切除腫瘤:①大部分突出或存在蒂的位于漿膜之下的子宮肌瘤;②腫瘤直徑<5 cm, 同時腫瘤存在于子宮切口的黏膜下或者壁間位置[4]。在處理卵巢腫瘤時要注意, 妊娠患者有可能會出現腫瘤破裂、蒂扭轉、盆腔阻塞產道等問題, 醫師應當對患者的適應證進行準確分析, 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對患者予以對應的腫瘤剔除術或單/雙側附件切除術治療, 然后對腫瘤進行病理活檢[5]。在處理子宮肌瘤時要注意, 除了要對腫瘤的情況進行分析與判斷外, 醫師應當于術前對患者雙側動脈予以支結扎處理, 術中對腫瘤核進行分離處理時, 一定要沿著包膜分離, 同時要通過縫扎血管或結扎血管的方式進行止血, 避免出現因大量組織被切除而引發的出血現象, 如果患者肌瘤較大或數量較多, 那么應當對患者予以腹腔引流處理, 保證滲液的排除, 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的安全性[6]。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體征予以嚴密的監測, 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告知醫師, 并配合醫師做對應處理。
婦科良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為了保證母嬰的健康應當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妊娠患者予以治療。研究發現, 對行剖宮產術的患者同時予以腫瘤切除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低, 而手術的優良率較高, 因此可將該治療方法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雯.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探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77-78.
[2] 張華.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探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7):38-39.
[3] 譚玉杰.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探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24):132-133.
[4] 王華莉.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探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6):54-55.
[5] 崔文中.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觀察.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17):2371-2372.
[6] 程曉麗.剖宮產術中婦科良性腫瘤臨床治療探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21):2924-2925.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