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慧
摘 要: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注意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對新事物、新形式具有強烈好奇心等思維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策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就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興趣;教學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生理上具有身體各器官、系統生長發育快、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等特點。針對小學生身心發育的上述特點,采取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評價方法、教學方式及互動方式等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將小學生的學習模式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從抽象的記憶學習轉變為具體的發現學習,有利于小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教學活動主要是以講授法進行的,即
以教師對課程進行講解、學生聽課的方式進行學習。但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可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地發現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采用講授法以外,還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進行改進。
問題教學法最早起源于希臘時代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即運用問答的方式,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去思索并得出結論。目前小學教學中也會經常出現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情況,合理恰當地運用“提問—回答”的方式可以促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必須注意提問的技巧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小學生無論在知識基礎還是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都處于相對薄弱的階段,而想象力卻處于較為旺盛的時期。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盡量簡單——使學生有能力回答所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情景教學法是對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用具體的情景加以引導、闡述和論證的教學方法,它主要以教師設定的情景為媒介,以學生為主體模擬或深入到預設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并對知識進行吸收。如課本中講到《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內容時,可以先描述整個故事的情節,然后讓學生分別參與進來,讓學生進行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讓學生根據書本的臺詞和自身的理解對故事情節進行模擬。通過這種互動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學習方式具有趣味性,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扮演的是課堂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學生更多扮演的是接受者和學習者,學生必須嚴格遵從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教學的最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過程學到知識,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則教學活動會產生事倍功半的
效果。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指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是雙向的共同活動,教師是使教學有效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證,學生是決定教學能否收到實效的根本。
三、對學生學習成果及時反饋、適當表揚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情感發展方面具有對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對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等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反饋及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及成就感。學生從教師的反饋信息中可以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改正不足之處和強化正確的行為。
教師在小學生教學中的教學反饋及評價可以應用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要盡量地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作出評價,好的方面要毫不吝惜地予以表揚,不正確的地方要耐心地引導而不是批評。如果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不能做出及時的評價,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利于今后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課堂外,對于課后作業、測試等,也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及評價,進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鼓舞,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
目的。
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智力、思維、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選擇小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采取對小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多種教學方法巧妙配合,在教學形式上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評價上要做到及時準確的反饋,多采用表揚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正強化,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翠云.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加強師生課堂互動[J].現代閱讀,20013(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