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樹木有高低粗細,河流有長短寬窄,我們的學生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走向成功,要做到這一點,不是容易的事。每個班都會有幾個跟不上隊伍的學生,我們稱他們是學困生。他們上課不愿意學習,交頭接耳,擾亂其他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時總想著看別人的,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那么,教師怎樣才能改變他們、轉化他們,讓他們樹立起理想的風帆呢?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學習摸索,同時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合理選擇轉化對策,恰當進行強化引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轉化學困生的
方法。
一、用點滴的愛關心后進生,喚起他們學習的愿望
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是神。作為一個教師,就是要做這樣一個不平凡的“人”。我剛參加工作時,接手一個學困生比較多的班級,66名學生當中有8、9個來自單親家庭,有5個來自周圍農村,艱苦的生活條件、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使這個班將近一半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面對這種情況,我郁悶至極,經常控制不住情緒,聲嘶力竭地說服教育之后,沒有多大的效果,怎么辦?后來我決定從走進他們的內心開始,用我的愛心換來他們對我的喜愛。關同學是一個經常違反紀律的學生,有一次,他上課又不聽講,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請他下課后晚一點離開教室,我教他讀了一遍課文,本來那幾天我的咽喉炎犯了,讀完之后,他對我說:“王老師,你真辛苦,下次我一定認真聽課。”他是多么可愛的孩子呀!其實只要我們心中真正愛他們,他們就能體會到。彤彤的父母離異,她曾經多次偷過同學的東西,我從來沒有當著學生的面揭穿過他,和她交朋友,表揚她字寫得很漂亮,還在全班同學間傳閱,結果她的進步很快。愛學生,我換來了學生對我的喜愛,換來了學生上課時的主動參與。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我把全班分組,每組4人,每組1號是語文最好的學生,也是組長,組長負責上課時布置任務分工。2號是副組長,副組長負責記錄每個組員的上課得分。1號、2號是學習對子,3號、4號是學習對子,以此類推,每個組之間、對子之間平均水平大致相當,這樣分組的方法使競爭比賽趨近于公平,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三、運用激勵機制,體會成功的快樂
“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話說得非常好,對學困生,教師往往用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讓他們感覺到陽光。劉某是我班一個非常調皮而且不愛做作業的學生,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讓我頭痛。一次批改作業后,我找他談話,很友善地說:“我一向認為你回答問題很棒,很快就能將答案說出來,其實只要你上課多舉手,就會忘記搞小動作,不信你試試看。”后來,當他舉手回答問題時,我都試著用“你真行,這么難你都說對了”“劉某,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這么精彩的話的,真佩服你!”等話進行表揚。看到他表現有進步后,下課時,我又會特意站在他那對他說一句“今天你進步了。”“今天你進步了。”這句話大概只說了一個星期,想不到他的作業居然也能堅持每天寫了。這幾星期,我感覺很輕松,因為再也不用去找他來補作業了。正是因為運用了激勵性的話語,這名學生才有這么大的變化,才有了飛速的進步。
四、面批細改,情感鼓勵
在當堂訓練時,我規定學困生做完作業后可以直接交給老師面批,老師當面批改,有錯及時指出、改正,改正后可以得滿分。學困生批到錯處馬上鼓勵“再去想一想”“這個字寫對了嘛”“重新檢查一下題目好嗎”“這句話通順嗎”等話語,這樣就能讓學生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改正錯誤。對于做得好的作業,老師寫上鼓勵性的語句,或者獎勵“一個學習章”等來鼓勵他們,使他們得到滿足。
五、培養學困生的意志力
眾所周知,學困生也有“表現欲”,同樣希望在各方面“鶴立雞群”,但其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動力和意志力,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往往打“退堂鼓”。但積極向上,銳意進取之心人皆有之,它需要堅強的意志作為基礎,而學困生恰恰缺乏這種頑強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因勢利導,注意鍛煉他們同困難作斗爭的意志力。例如,要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有一定困難的,必須經過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情景,當其遇到困難時,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指導,但不要代替他們去克服,要讓他們獨立完成等,引導他們自覺克服不良習慣,培養與各種不良誘惑作斗爭的意志力。
總之,面對學困生,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多鼓勵、多引導,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天兩天就會變的,學困生是一個長期需要去關注、去幫助的對象。有這樣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只有讓學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地讓全體學生發展。”是啊,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那就為譜寫學生美好、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吧!
參考文獻:
宋青.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的點滴嘗試[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編輯 薄躍華